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10130

10130.“凡触着

10130.“凡触着坛的都成为圣”表凡接受主之神性的人。这从“触着”、“坛”和“成为圣”的含义清楚可知:“触着”是指一种传递、转移并被接受,如下文所述;“坛”是爱之良善方面的主的一个代表,在此是指天堂和教会里的主的一个代表(参看10129节);“成为圣”是指接受主的神性,如前所述(10128节)。“触着”之所以表示一种传递、转移并被接受,是因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通过外在方法来表达,尤其通过触觉,由此被交流并传给另一个人;对方的意愿越与他和谐一致,这些感觉就越被接受。无论你说意愿,还是说爱,都是一回事;因为凡一个人所爱的,他同样去意愿。由此也可推知,一个人由于他所爱、因而所思考的东西而拥有的内在感觉通过触觉来表达,也通过它被交流并传给别人。对方越是喜爱表达这些感觉的这个人,或喜爱这个人所说所行的,这些感觉就越被接受。
  这一点在来世尤其明显,因为在那里,所有人都出于内心,也就是出于意愿或爱行动。他们不允许以脱离意愿或爱的动作来行动,也不允许用欺诈的嘴唇来说话,也就是说,不可以脱离内心的思维来说话。在来世,内在感觉如何通过触觉被交流并传给另一个人,以及对方如何接受它们取决于他自己的爱,这是显而易见的。在那里,每个人的意愿或爱构成整个人,来自它的生命气场像呼吸或蒸气那样从他流出,包围他,可以说在他周围构成他自己,或说构成他自己的一个延伸;几乎与世上植物周围的散发物没什么两样,这种散发物从远处通过气味就能察觉出来;还有动物周围的散发物,实际上,一只狗凭敏锐的嗅觉就能测出来。一种类似的散发物从每个人身上流出,这一点从大量经历可以得知。但当一个人抛弃肉身,成为一个灵人或天使时,这种散发物或呼出物就不像在世上那样是物质的,而是一种从他的爱流出的某种属灵流出物。那时,这爱在他周围产生一种气场,这种气场使其他灵人从远处就能发觉他的性质或品质(关于这种气场,可参看9606节所提到的地方)。
  由于在他们的世界,这种气场被交流并传给别人,并被对方照着他的爱而接受,所以那里会发生很多不为世人所知的奇妙之事,如:⑴人们彼此的同在总是由于他们爱的相似,他们彼此的缺席则总是由于不相似。⑵所有人都照着爱而彼此联系交往。那些处于从主获得的对主之爱的人在至内层天堂彼此联系交往;那些处于从主获得的对邻之爱的人则在中间天堂彼此联系交往;那些处于信之顺从,也就是为了真理的缘故而行真理的人则在最低层天堂彼此联系交往。但那些受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支配的人,也就是那些行事以自己和世界为目的的人则在地狱彼此联系交往。
  ⑶所有人都将自己的眼睛转向他们所爱的人。那些爱主的人将眼睛转向如同太阳的主;那些出于从主获得的爱而爱邻的人则将眼睛转向如同月亮的主;那些为了真理的缘故而行真理的人则以同样的方式行事。关于主如同一轮太阳和一轮月亮,可参看前面的说明(1521, 1529-1531, 3636, 3643, 4060, 4321e, 5097, 5377, 7078, 7083, 7171, 8644, 8812节)。说来奇妙,无论面对哪个方向,也就是说,无论转向哪个方位,他们总能看见主在他们面前。地狱里的人恰恰相反;因为在那里,他们越受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支配,就越背离主,使得祂在他们背后。无论他们面对哪个方向,或转向哪个方位,也都是如此。
  ⑷当一位天堂天使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人身上时,他的内在感觉就会照着其爱的量和质而被交流并传给他们;而这些感觉也照着他们爱的质和量而被他们接受。因此,一位天堂天使的注意力若集中在善人身上,就会带来欢喜和快乐;但若集中在恶人身上,就会造成痛苦和折磨。
  不过,用手触也表示一种传递、转移并被接受,因为整个身体的行动能力都集中在手臂和手上;在圣言中,内层事物通过外层事物来表达。正因如此,“手臂或臂膀”、“手”,尤其“右手”表示能力(参看10019节提到的地方, 以及10023, 10076节的阐述);也正因如此,“手”表示凡与人同住之物,因而表示就其行动能力来说的整个人(参看10019节提到的地方)。此外,一切外在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都与触觉有关,是触觉的不同种类,这在学术界是众所周知的。
  “触或摸”表示传递、转移并被接受,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大量经文明显看出来,从中引用以下经文:
  你要用这膏油抹会幕和法柜,桌子与桌子的一切器具,灯台和灯台的器具,并香坛、燔祭坛和坛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你要使它们成圣,使它们成为至圣;凡是触着它们的,都要成圣。(出埃及记30:26-29)
  利未记:
  凡触着剩下的素祭,祭牲中剩下的肉,就是献给亚伦和他子孙的之物,都要成为圣。(利未记6:18, 27)
  但以理书:
  天使触摸但以理,使他用膝支持微起;触摸了他的唇,开了他的口;又触摸他,使他有力量。(但以理书10:10, 16, 18)
  以赛亚书:
  有一撒拉弗将烧着的炭触着我的口;他说,看哪,这炭触着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就赦免了。(以赛亚书6:7)
  耶利米书:
  耶和华伸手触着我的口,说,我将我的话放在你口中。(耶利米书1:9)
  马太福音:
  耶稣把手伸向麻疯病人,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他的大麻疯立刻就洁净了。(马太福音8:3)
  同一福音书:
  耶稣见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耶稣把她的手一摸,热就从她身上退了。(马太福音8:14, 15)
  又:
  耶稣就摸瞎子的眼睛,他们的眼睛就开了。(马太福音9:29, 30)
  又:
  耶稣摸了两个瞎子的眼睛,他们就立刻看见了。(马太福音20:34)
  路加福音:
  耶稣触摸聋子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路加福音22:51)
  马可福音:
  他们都将病人带到耶稣跟前,只求他们能摸禾的衣裳穗子,凡摸着的人就都好了。(马可福音6:56; 马太福音14:36)
  路加福音:
  一个患血漏的女人摸了耶稣的衣裳穗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耶稣说,摸我的是谁?有人摸了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路加福音8:44-48)
  马可福音:
  有人把小孩子带到耶稣跟前,要耶稣摸他们。祂用手臂抱起他们,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马可福音10:13, 16)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触或摸”表示一种传递、转移并被接受。
  这一点从论述不洁之物的地方同样明显看出来,不洁之物在内义上表示来自地狱的邪恶和虚假;如在摩西五经:
  触着人死尸的,就必七天不洁净。凡触着死尸,就是死了的人的尸体,又不洁净自己的,就玷污了耶和华的居所;因此,这灵魂必从以色列中剪除。无论何人在田野地面摸了被剑杀的,或是一具尸首,或是人的骨头,或是坟墓,就要七天不洁净。凡摸除污秽水的,必不洁净到晚上。不洁净人所摸的一切物就不洁净;摸了这物的灵魂必不洁净到晚上。(民数记19:11, 13, 16, 21, 22)
  利未记:
  凡摸了不洁净的走兽,不洁净的爬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其中若有掉在什么东西上头的,这东西就不洁净。无论是木器、衣服、盛水的器皿、陶器,食物,饮料,炉子,泉源,聚水的池子或水槽,必不洁净。(利未记11:31-36; 5:2, 3; 7:21)
  又:
  患漏症的人不洁净;触着他的床的人……,那坐患漏症人所坐之器的……,那摸患漏症人身体或衣服的……,若患漏症人吐在洁净的人身上……,他所骑的鞍子……,陶器……,木器……,就洁净了。(利未记15章)
  凡长大麻疯的也是如此(利未记22:4)。又:
  若尸体有一点掉在要播种的种子上,种子仍是洁净的。若水已经浇在种子上,尸体掉在上面,这种子就不洁净。(利未记11:37, 38)
  这些不洁净的东西表示来自地狱的各种邪恶和衍生的虚假,它们已经被传递、转移并接受。每种具体的不洁之物都表示某种特定的邪恶;事实上,使人不洁净的,正是邪恶,因为它们侵染他的灵魂。此外,他们心里的邪恶就是从恶灵和魔鬼当中涌出的,并照着伴随邪恶的虚假观念的说服力而侵染在场的人。这种传染性就是“触或摸”不洁之物所表示的。
  摩西五经:
  惟有园子中间那棵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创世记3:3)
  创世记:
  与雅各摔跤的天使见自己胜不过他,就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大腿窝就扭了。(创世记32:25)
  民数记:
  摩西说,凡属可拉、大坍、亚比兰的物件,他们都不可摸,恐怕他们因自己的罪而消灭。(民数记16:26)
  以赛亚书:
  你们离开吧!离开吧!不要触摸不洁净的物,要从她中间出来。你们扛抬耶和华器皿的人哪,务要自洁。(以赛亚书52:11)
  耶利米哀歌:
  他们在街上如瞎子乱走,又被血玷污;他们不能玷污的东西,竟用衣服触着了。你们离开吧,他是不洁净的;人向他们喊着说,离开,不要触摸。(耶利米哀歌4:14, 15)
  哈该书:
  看哪,若有人用衣襟兜圣肉,这衣襟触着饼、或酒,或油,或别的食物,不算为圣。若有灵魂不洁净的人触着这些东西的任何一件,必算污秽。(哈该书2:12-14)
  何西阿书:
  他们起假誓、撒谎、杀害、偷盗、奸淫、抢劫,血触着血;因此,这地悲哀。(何西阿书4:2, 3)
  

属天的奥秘 #8989

8989.“又要带他

8989.“又要带他到门或门框那里”表被确认或强化并植入的真理与属灵良善交流的一种状态。这从“门”和“门框”的含义清楚可知。“门”是指将真理引入良善的手段(参看2356, 2385节),在此是指被确认或强化并植入的真理,这种真理由服事六年后的希伯来奴仆来表示(8976, 8984节);“门”因指引入的手段,故也指交流的手段,因为一个房间通过门与另一个房间相通。“门框或门柱”是指这种真理与良善的联结,因为门框或门柱在两个房间之间,并把它们连接起来。“门框或门柱”是指属世层的真理(参看7847节)。谁看不出为留下来的奴仆所执行的这个仪式包含一个奥秘,事实上包含一个神性奥秘?因为这个仪式是耶和华从西乃山上宣布和吩咐的。不相信圣言里面有任何比显现在字面上的更神圣、神性的事物之人必感到惊讶,因为包含在本章和后面几章中的这些和其它许多事物都是耶和华以一种活生生的声音宣布的。事实上,从字面上看,它们似乎只是各民族的法律所应对的那类事,如关于奴仆的这条律法:他们当中凡不愿从服事中出去的,都要带到门或门框那里,他主人要在那里用锥子穿他的耳朵。就字义而言,这并没有来自神之物的味道;即便如此,它仍是绝对的神性。不过,这一点若不通过内义就不明显。内义就是,那些只充满真理,未充满相应的良善,然而仍充满回想属灵良善时的快乐之人(8986, 8987节)拥有与属灵良善的某种交流和结合。
这一点由被他主人到门或门框那里用锥子所穿的奴仆的耳朵来代表;因为“门”是指交流手段,“门框”是指结合;“耳朵”是指服从;用锥子穿耳朵是他要留在的那个状态的一个代表性标志。当一个人阅读这句话时,与他同在的天使就是如此理解这些事的。因为天使不会思想一扇门或一个门框,也不思想耳朵和耳朵的穿刺,甚至不思想一个奴仆;而是会思想上述交流和结合。事实上,天使拥有对后一种事物的理解,因为他们在光中。呈现给他们的事物是属灵、属天堂的,而不是诸如圣言字义所包含的那种属世和世俗的事物;因为圣言的字义是属世和世俗的,而它的内义则是属灵、属天堂的。字义是为世人而存在的,内义则为天使而存在的;因此,天堂与人类通过圣言而有一种交流和结合
为进一步公开包含在奴仆留在主人那里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这道程序中的奥秘,必须说一说为何“门”和“门框”表示交流和结合的手段。天使和灵人都有住所,它们和世上的住所一模一样(参看1116, 1626-1628, 1631, 4622节)。并且(何等的一个奥秘)出现在他们住所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某种属灵事物的一个标志;它也是由存在于天堂,因而存在于他们心智中的属灵事物产生的。在那里,真理与良善之间的交流在视觉上呈现为门,它们的结合呈现为门框或门柱;其它事物则呈现为房间本身、门廊、窗户和各种不同的装饰品。如今没有人,尤其纯属世之人能相信这些事物就是如此,因为它们并未显明给人的肉体感官;然而,从圣言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先知们的内层向天堂打开,或说他们的内眼被打开,得以看向天堂时,他们就看见这类事物。我也曾上千次地感知并看见过这些事物。我还经常听他们说,当他们的思维正交流给我时,他们房间的门是开着的,或当它们没有交流时,他们的门是关着的。
这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凡论述交流的地方,经上会提到“门”,如以赛亚书:
我的百姓啊,去进你的卧房,关上你身后的门;把自己藏起片刻,等到忿怒过去。(以赛亚书26:20)
“关上你身后的门,等到忿怒过去”表示与邪恶,也就是说“忿怒”没有接触或交流(参看3614, 5034, 5798, 6358, 6359, 6997, 8284, 8483节)。玛拉基书:
祂岂能从你们那里接受脸面?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甚至你们中间谁宁愿关上门,不徒然在我坛上燃起一点亮光?(玛拉基书1:9, 10)
“关上门”表示不与神圣或神性事物交流。撒迦利亚书:
黎巴嫩哪,打开你的门,任火吞灭你的香柏树。(撒迦利亚书11:1)
“打开门”表示提供通道或交流。
诗篇:
祂从上面吩咐天空,又敞开天上的门。(诗篇78:23)
“敞开天上的门”表示提供与从天上的主而来的真理和良善的交流。又:
宁愿站在我神殿中的门口,不愿住在邪恶的帐棚里。(诗篇84:10)
“站在门口”表示从外面与良善,也就是“神殿”交流(3720节)。又:
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古老的门啊,你们要被举起!好让荣耀之王进来。(诗篇24:7, 9)
“古老的门被举起”表示内心向那为“荣耀之王”的主打开并提升,因而表示提供交流,也就是使祂能以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流入。主凭良善所发出的真理而被称为“荣耀之王”。
以赛亚书:
耶和华对祂所膏的古列说,我紧握他的右手,使列族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松开列王的腰带,在他面前打开门,城门不得关闭;我必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岖之地。我要将暗中的宝物和隐密处的财宝赐给你,使你知道提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以赛亚书45:1-3)
这论及其人身方面的主,祂在代表意义上就是“古列”;“在他面前打开门”是指提供进入神性本身的入口。这就是为何甚至就其人身而言,主也被称为“神”,在此被称为“以色列的神”。
启示录:
看哪,我在你面前立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因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启示录3:8)
“立一个敞开的门”表示与天堂的交流。又:
这些事以后我观看,见天上有一道开着的门。我听见说,你上到这里来,我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你。(启示录4:1)
此处“门”明显表示交流,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他即将从天上所受的启示。由此也明显可知,在天上,交流由门来代表,如前所述。又:
看哪,我站在门口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示录3:20)
此处“门”也明显表示进入主所在的天堂的入口,以及与天堂,因而与主的交流。
在马太福音也一样:
新郎到了,童女进去赴婚筵,门就关了。最后其余的童女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0-12)
这些话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4635-4638节),即:“童女”是指那些在教会里的人;“她们灯里有油”是指在信之真理里面有仁之良善;“她们灯里没有油”是指有信之真理,但它们里面没有仁之良善;经上之所以说门向后者“关了”,是因为他们不与天堂交流,也就是不通过天堂与主交流。与天堂并通过天堂交流是通过仁与爱之良善,而不是通过被称为信之真理、没有良善在其中的真理实现的。这就为何后者被称为“愚拙的童女”,而前者被称为“聪明的童女”。
路加福音:
将来有许多人寻求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那时你们开始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开!祂却回答他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要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祂却要对你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4-27)
此处“门”也明显表示入口和交流,如前所述。那些门向他们关上,叩门却不允许进去的人是指充满从圣言所领受的信之真理,却未充满仁之良善的人。这一切由“在主面前吃过、喝过,听见主在街上教训过人”,然而他们却未过信仰的生活来表示,因为那些不过这种生活的人就是那“作恶的人”。
约翰福音: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约翰福音10:1, 2, 9)
“从门进去”表示通过信之真理进到仁与爱之良善,因而进到主那里;事实上,主是良善本身,也是引入的真理,因而同样是“门”,因为信是从祂领受的。
“门”表示交流的手段,这话看似一种比喻性的说话方式,或一种比较;但在圣言中,它们不是比喻或比较;相反,它们是真实的对应。甚至那里所作的比较也涉及诸如相对应的那类事物的使用,这从前面关于门的阐述可以看出来,即:实际的门在天上就出现在天使和灵人所在的地方,其打开或关闭取决于交流的状态。其它一切比较也是如此。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