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160.当被问及在他们的星球上,他们是否生活在族长或国王的统治之下时,他们回答说,他们不知道这种统治是什么,而是自我支配,分成宗族、家族和家庭。当被进一步问及他们这样是否安全时,他们说,他们很安全,因为家族之间从来不互相嫉妒,根本不想从对方那里夺走什么。他们对这样的问题感到恼火,好像这些问题指控他们存有敌意,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对付强盗。他们说,除了衣食,因而知足、平安地居住,只受自己支配外,人还需要什么呢?
他们从来自我们地球的上古之人那里发觉,这些人在他们那个时代也是如此生活的,那时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出于爱自己向他人发号施令,什么叫出于爱世界累积超出生活所需的财富。他们还发觉,那时这些人既享有内在的平安,同时也享有外在的平安,天堂由此而与人类同住。所以这些时代被古代作家称为黄金时代,并以这些话来描述:人们出于写在他们心上的律法而行公义和公平。
在圣言中,“无门无闩,安然独居”(以西结书38:11)就描述了这些时代的生活状态。事实上,他们住在帐棚里,所以作为这个时代的纪念,帐棚被搭建起来当作神的殿,后来又设立住棚节或帐棚节,他们在这个节日要尽情欢乐。由于过这种生活的人没有为了自己而实施统治,为了世界而赚得世界的疯狂之爱,所以天堂降临在他们中间,许多人看见人形的主。
3995.“从母山羊中挑出有斑的、有点的”表此后,有虚假和邪恶混杂在里面的一切真理之良善都将是“雅各”的。这从“点”、“斑”和“山羊”的含义清楚可知:“点”是指虚假;“斑”是指邪恶,如前所示(3993节);“母山羊”是指真理的良善,或信之仁(3519节)。这一切都将是“雅各”的,这一事实也由接下来的这句话,即“这些就算我的工价”来表示。
现简要讨论何谓真理的良善,或信之仁。当人正在重生时,表面上看,似乎信之真理占据优先地位,仁之良善是次要的;不过,一旦他重生了,那么很明显,仁之良善占据优先地位,信之真理则是次要的。前者是表象,后者是真相(参看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616, 3701节)。因为当人正在重生时,他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真理行善,因为他通过真理学习何为良善。然而,行善的其实是在里面的良善,因为良善正从主通过内在途径,也就是通过灵魂的途径流入;而真理则通过外在途径,或通过感官,就是属于身体的感官途径流入。通过外在途径进入的真理被在里面并与之结合的良善所接纳,这种活动甚至一直持续到此人已经重生。然后就发生反转,真理通过良善进行。由此明显可知何为真理的良善,何为良善的真理。这也解释了为何如今这么多人声称仁之良善是信之果实;因为在重生之初,表面看上去的确是这样。这些人便从表象得出这个结论,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正在重生的人很少,并且除了已重生,也就是处于对良善的情感,或处于仁爱的人外,没有人能知道这一点。他能通过对良善的情感或仁爱清楚看出并觉察到这一点;然而,那些未重生的人甚至不知道何为对良善的情感,或仁爱;反而推理它,如同推理某种对他们来说很陌生或与他们无关的事物。因此,他们称仁为信之果实,而事实上,信是仁的产物。然而,对简单人来说,知道谁在先,谁在后并不那么重要,只要他们过着仁爱的生活即可;因为仁是信的生命。
此处“羊群中的羊”(member of the flock)不仅是指羔羊,还指绵羊、小山羊、母山羊、公绵羊和公山羊,尽管经上只提及羔羊和母山羊。经上唯独提及这些,是因为“羔羊”表示纯真,“母山羊”表示信之仁,这些是此处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这也是为何在原文,“点”是用一个也表示“羔羊”的词来表述(如以赛亚书 40:10, 11);而“斑”是用一个也表示“牧人”的词来表述(如列王纪下3:4;阿摩司书1:1)。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