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292.“就是拿他弗”表对感官层面上的真理的一种情感。这从“拿他弗”的含义清楚可知,“拿他弗”是指感官层面上的真理,由于这种香料所具有的香味而表示对这种真理的情感。因为“气味”表示感知,香味表示愉悦的感知,难闻的臭味表示不愉悦的感知;感知所带来的一切愉悦或不愉悦都可归因于属于爱的情感,并与这情感相一致(参看925, 1514, 1517-1519, 3577, 4624-4634, 4748, 5621, 10054节)。一般来说,要知道,在植物王国,一切事物,无论是林地出产的,还是花园
田野和平原出产的,如树木、庄稼、鲜花、青草和菜蔬,都表示属灵和属天的真实事物,无论总体地还是具体地。之所以应该如此,是因为整个自然界是代表主国度的一个舞台(参看9280节提到的地方)。
“拿他弗”表示对感官层面上的真理的情感,是因为经上首先提到的是它;事实上,制造香的香料有四种,正如制备膏油的香料有四种一样。首先提到的这一种是最外在的,正如制备膏油时首先提到的那种一样,即最好的没药,没药表示对感官层面上的真理的感知(参看10252节)。
之所以用四种香料来制备油和香,是因为它们表示从外在到至内在存在于自己适当次序中的真理;它们在一个人里面按同样的次序彼此跟随。因为人有一个外在,被称为外在人,一个内在,被称为内在人;这些当中的每一个又都有一个更外在的层面和一个更内在的层面。最外在的层面被称为感官层面;所以这个层面由“拿他弗”来表示。至于何为感官层面及其性质,可参看前文(9996, 10236节)。
“拿他弗”表示对感官层面上的真理的一种情感,这一点无法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得到证实,因为它在其它地方没有提及。然而,另一种拿他弗在原文中用一个不同的词来表达,在那些被带下埃及的香料当中被提及(创世记37:25; 43:11);被带下埃及的这些商品暗指诸如存在于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那类事物。这是因为“埃及”表示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知识(参看9391节提到的地方)。
2712.“他住在巴兰的旷野”表示属灵人在良善方面的生命。这从“住”的含义清楚可知,“住”论及真理之良善,或属灵良善,也就是属灵人的良善。该良善的性质被描述为“他住在巴兰的旷野”(稍后论述)。“住”论及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对真理的情感,这一点从圣言中论述城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这些城表示真理,它们不会有任何居民,居民表示良善(2268, 2450, 2451节);因为真理居住着良善,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无人居住的城。如西番雅书:
我使他们的街道荒废,以致无人经过;他们的城邑荒凉,以致无人居住。(西番雅书3:6)
耶利米书:
耶和华引导我们经过旷野,那里无人经过,也无人居住;他们使他的地变成荒场;他的城邑也都焚烧,无人居住。(耶利米书2:6, 15)
同一先知书:
各城都被撇下,无人住在其中。(耶利米书4:29)
又:
在这荒凉无人无居民无牲畜的耶路撒冷的街上。(耶利米书33:10)
“街”表示真理(2336节);“无人”表示无属天良善;“无居民”表示无属灵良善;“无牲畜”表示无属世良善。又:
摩押的城必荒凉,无人住在其中。(耶利米书48:9)
在先知书,每句话都有真理与良善的婚姻。因此,当经上说“城”荒凉时,也会补充说“无人住在其中”,因为城表示真理,居民表示良善。否则,经上已经说城荒凉了,又说没有居民,将是多余的。同样,有些词始终表示属天良善的事物,有些词始终表示属灵良善的事物,有些词则始终表示真理的事物。如以赛亚书:
你的种必得列族为业,他们要住在荒凉的城邑。(以赛亚书54:3)
此处“得为业”(或拥有)论及属天良善,“住”论及属灵良善。同一先知书:
我拣选的人必拥有它,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以赛亚书65:9)
此处意思是一样的。
诗篇:
神要拯救锡安,建造犹大的城邑。他们要在那里居住,得以为业。祂仆人的种要承受为业。爱祂名的人,也要住在其中。(诗篇69:35-36)
“住”,同时“得以为业”(或拥有)论及属天良善;而“住”论及属灵良善。以赛亚书:
对耶路撒冷说,你必有人居住;对犹大的城邑说,你必被建造。(以赛亚书44:26)
此处“住”或“有人居住”论及属灵教会,也就是耶路撒冷的良善。圣言所用的词语论及它们自己的良善和自己的真理到了这种程度:仅仅知道这些词的用法,人就能意识到大体上论述的是什么主题。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