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300.“加上盐”表真理对良善的渴望。这从“盐”的含义清楚可知。“盐”是指属于真理对良善所拥有的爱的渴望,如下文所述;因此,“加上盐”表示有这种渴望存在于其中的某种东西。之所以必须有真理对良善的渴望,是因为这种渴望使得这二者结合在一起;事实上,真理渴望良善到何等程度,就与它结合到何等程度。结合在一起的真理和良善就是那被称为天上婚姻的,这婚姻构成与人同在的天堂本身。因此,当对它们结合在一起的渴望存在于对神的敬拜里面,存在于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面时,天堂,因而主就存在于那里的每一个部分里面。香要加上盐这一要求就表示这一点。“盐”从它的结合属性获得这种含义;因为它将一切成分都结合在一起,由此赋予它们风味。事实上,盐甚至将水和油结合在一起;否则,这二者不会结合。
一旦知道“盐”表示对真理和良善结合在一起的渴望,就能知道主在马可福音中所说的话表示什么:
每个人必被火当盐来腌,凡祭物必用盐腌。盐本是好的,但盐若失了咸味,你们怎能用它调味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马可福音9:49, 50)
“每个人必被火当盐来腌”表示每个人都必须拥有一个因真爱而存在的渴望;“凡祭物必用盐腌”表示因真爱而存在的这种渴望必须存在于一切敬拜里面;“盐若失了咸味”表示因某种其它的爱而非真爱而存在的一种渴望;“里头有盐”表示拥有具有对良善的一种渴望的真理。“火”表示爱(参看4906, 5071e, 5215, 6314, 6832, 10055节);“祭物”一般表示敬拜(参看922, 6905, 8680, 8936节)。若不知道“火”,或“盐”和“腌”表示什么,谁能知道“被火当盐来腌”是什么意思,谁又能知道为何祭物要用盐来腌,或要有盐在里头是什么意思?
类似的话出现在路加福音:
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要用什么来调味呢?或用在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适,只好丢在外面。(路加福音14:33, 35)
“撇下一切所有的”表示爱主高于一切;“一切所有的”是指人自己的东西;“失了味的盐”表示源于自我或人自己的东西,因而源于爱自己爱世界的渴望;这种渴望就是失了味的盐,不适合任何东西;在马太福音中也是如此:
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马太福音5:13, 14)
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合,一切供物上都要有耶和华立约的盐(利未记2:13)这一要求也表示一切敬拜都需要包含具有对良善的一种渴望的真理。构成祭物的“素祭”和“供物”表示敬拜,如前所述;盐在这节经文中被称为“耶和华立约的盐”,因为“约”表示结合或联结(665, 666, 1023, 1038, 1864, 1996, 2003, 2021, 6804, 8767, 8778, 9396, 9416节)。此外,渴望是真正的爱的热情,因而是爱的延伸;爱是属灵的结合。
正如真理对良善的渴望具有结合的能力,虚假对邪恶的渴望则具有分离的能力;具有分离能力的,也具有毁灭的能力。因此,“盐”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对真理和良善的毁灭和荒废,如在耶利米书:
以肉为膀臂的,那人该受诅咒!他必不见良善来到,却要住炎热之地,无人居住的盐地。(耶利米书17:5, 6)
“以肉为膀臂”表示信靠人自己,因而信靠他的自我,或他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信靠神性(10283节);由于自我就在于爱自己胜过神和邻舍,所以这些话描述的是自我之爱。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必不见良善来到,却要住炎热之地和盐地,也就是说,要过一种被污秽的爱及其渴望主宰的生活,这些爱及其渴望毁灭了教会的良善和真理。
西番雅书:
它必像蛾摩拉,成为被弃的刺草、盐坑、永远荒废之地。(西番雅书2:9)
“被弃的刺草之地”表示源于自我之爱的一个人生命的热情和激情;“盐坑”表示虚假所拥有的渴望;由于这是对真理和良善的毁灭,所以经上说“永远荒废之地”。经上之所以说“它必像蛾摩拉”,是因为“蛾摩拉和所多玛”表示自我之爱(2220节)。
罗得的妻子因把脸转向这些城市而化为盐柱(创世记19:26),表示对真理和良善的荒废;因为就内义而言,把脸转向某种事物就表示喜爱它(10189节)。这解释了为何主说:
不要回到身后的东西;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1, 32).
申命记:
遍地有硫磺,有盐卤,有火烧,好像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申命记29:23)
在圣言中,“地”在此和在别处一样,都表示教会(参看9325节提到的地方)。
正因如此,将不再有人居住的城在被拆毁后就撒上了盐(士师记9:45)。由此明显可知,“盐”在正面意义上表示真理对良善的渴望,因而表示它的结合能力,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对邪恶的渴望,因而表示它的毁灭能力。
因此,人若知道“盐”表示真理对良善的渴望,以及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的力量,也能知道被以利沙通过将盐倒在水源而治好的耶利哥的水表示什么(列王纪下 2:19-22);因为以利沙和以利亚一样,代表圣言方面的主(2762, 8029节);“水”表示圣言的真理;“耶利哥的水”表示字义上的圣言真理,“那水的源头”也是;“盐”表示真理对良善的渴望,以及这二者的结合和由此而来的治愈。
4316.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直到今日”表他们的性质永远如此。这从“直到今日”的含义清楚可知,凡在圣言中提及“直到今日”的地方,它都表示永远(参看2838节)。这些后代的性质从最初之时就是如此,这一事实从雅各的儿子们本身就能看出来;如流便,因为他“与他父亲的妾辟拉同寝”(创世记35:22);如西缅和利未,他们杀了哈抹和示剑,并其城中所有男人;他其余的儿子则来到被杀的人那里,掳掠那城(创世记34:1-31)。因此雅各,那时叫以色列,临死这样谈及他们:论到流便,“你必不得超越,因为你上了你父亲的床;你使自己毫无价值;因为你污秽了我的榻”(创世记49:3,4);论到西缅和利未,“我的灵魂不要进入他们的隐秘之地;我的荣耀不要与他们的会众联络;因为他们在怒中杀人,任意砍断牛腿大筋。他们的忿怒可咒诅,因为很猛烈;他们的暴怒可咒诅,因为很严厉;我要把他们分散在雅各中,使他们散住在以色列中”(创世记49:5-7)。
[2]犹大的品性也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他娶了迦南女子为妻(创世记38:1,2),然而,这是违反嘱咐的,这一点从亚伯拉罕对他仆人所说的话可以看出来,他打发这仆人去给他儿子以撒娶利百加(创世记24:3,6);这一点还可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看出来。该民族的三分之一支部分就来自这一支,也就是来自他儿子示拉,而示拉是由迦南母亲所生的(创世记38:11;46:12;民数记26:20;哥林多前书4:21,22)。雅各的这些和其余儿子的品性从他们对约瑟的邪恶行径(创世记37:18-36)进一步明显看出来。其在埃及的后代品性从他们在旷野时关于他们所记载的细节明显看出来,他们在旷野里经常叛逆,后来在迦南地则经常沦落为偶像崇拜者。最后,在主的时代,他们的品性刚才已经说明了(参看4314节)。他们如今的性质是众所周知的,即他们反对主,反对构成教会的事物,反对对邻之仁,甚至反对彼此。由此可见,这个民族一直具有这种性质。因此,不要让人再持以下观点,即:他们当中有什么教会,其实他们当中只有一个教会的代表;他们更不是优先于其他人而蒙拣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