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559.“摩西对耶和华说”表对神性,因而教会本身不与他们同住的恼怒。这从“说”的含义清楚可知。“说”在此是指恼怒,因为“说”包括接下来的事,这些事就是他实际所说的;接下来的事是表达了一种恼怒,因为神性不愿与他们同住。既然如此,那么教会就不会与他们同住,从而无法使他们比地面上的所有人都更显赫,这从接下来的16节经文明显看出来。摩西对耶和华所说的这些话之所以表达了由此而来的恼怒,是因为摩西在此代表以色列民族的首领(参看10556节);因此,他代表自己和这个民族说话,因为他说“我和百姓”(33:16)。由于他现在作为首领而代表这个民族,“摩西对耶和华说”表示恼怒,因为凡具有像这个民族那样的性质之人,若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都会恼怒神。
凡兴趣在于没有内在之物的外在事物的人都是这样行的,因为如果他们敬畏神,敬拜神,似乎也爱祂,那也是为他们自己,而非神自己的缘故。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超越他人的显赫和超越他人的财富。促使他们敬拜敬畏神,敬拜神,似乎也爱祂的,就是这种燃烧的愿望。但是,他们若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会抛弃神。这个民族就具有这种秉性,这一事实从圣言的历史很明显地看出来。雅各所说的话就具有这种含义:
雅各立下一个誓言,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耶和华必作我的神。(创世记28:20, 21)
这些话的意思是,他若得到这些东西,就会承认耶和华为他的神;若得不到,就不会承认祂。这个民族作为他的后代,也具有这种思想。这解释了为何这个民族频频抛弃祂,敬拜别神,直到最后他们由于这个原因而被逐出迦南地,先是以色列民族被逐出,然后是犹太民族。
显然,上面提到的这种恼怒的原因是,如果耶和华不与他们同去,他们就不会比全世界所有人都要显赫。这种恼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教会本身不会存在于他们当中,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推知:被耶和华领进迦南地表示成为一个教会。原因在于,自上古时代起,教会就一直在迦南地,并且圣言无法在其它任何地方写成,因而只能在占据这个地方的民族当中写成;圣言所在之地就是教会所在之地。圣言无法在其它任何地方写成,是因为整个迦南地及其周围的所有地方,如大山、山谷、河流、森林等等,都成为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代表;圣言的字义,无论圣言的历史部分中的,还是先知书部分中的,都必须由这类代表事物构成。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属天和属灵的圣言内层必须终止于这类事物,可以说停靠于其上,如同房屋立于其地基之上。因为就其字义,也就是圣言的最末和最低层而言,圣言若不停靠于这些事物之上,就会像没有地基的房屋。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从圣言明显看出来,因为圣言如此频繁地提到迦南地的各个地方,这些地方都成为代表,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事物。
这一切解释了为何被领进迦南地表示教会的建立,为何摩西的恼怒与这件事有关,尽管他没有想到这一点。自上古时代起,教会就存在于迦南地,因此迦南地的所有地方都成为代表(参看3686, 4447, 4454, 4516, 4517, 5136, 6306, 6516, 8317, 9320, 9325节);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圣言中,“迦南地”表示教会(参看9325节提到的地方)。
1835.“亚伯兰就把它们赶走了”表示主把它们赶跑了,这从前面的阐述清楚可知。这也是教会的情形:当它刚刚开始离开仁爱时,邪恶和由此衍生的虚假很容易被赶跑,因为教会仍处于离仁爱没有那么远的状态,所以人们的心智还是相当柔顺的,很容易被弯过来。但随着时间推移,邪恶和由此衍生的虚假逐渐增长,从而被确认和强化。我将在后面论述这个问题。
主尽可能地不断赶跑邪恶和虚假,但都是通过良心赶跑的。当良心的约束松动时,主能流入所经由的渠道或媒介就不存在了,因为与人同在的主的流注是一种经由仁爱进入良心的流注。不过,一个新的渠道或媒介被形成以取代这仁爱;该渠道或媒介是外在的,也就是说,现在流注经由害怕法律、丧失生命、地位和财富并由此而来的名声而来。但这些不是良心的约束,仅仅是外在约束;外在约束只能使一个人与其他人在同一个社区一起生活,表面上显得很友好,无论他里面是什么样。
这种渠道或媒介,或说这些约束在来世毫无效果,因为在来世,外在事物都被除去,每个人都保持他内在的样子。有非常多的人曾过着道德、文明的生活,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也表现出友好、礼貌的行为,甚至向许多人行过善事;但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地位和财富等等。在来世,这些人就在地狱居民当中,因为他们里面毫无良善和真理,只有邪恶和虚假,事实上有仇恨、报复、残忍和通奸;它们没有显现在世人面前,也就是说,在刚才所提到的害怕,也就是外在约束占上风的情况下没有显现。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