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559.“摩西对耶和华说”表对神性,因而教会本身不与他们同住的恼怒。这从“说”的含义清楚可知。“说”在此是指恼怒,因为“说”包括接下来的事,这些事就是他实际所说的;接下来的事是表达了一种恼怒,因为神性不愿与他们同住。既然如此,那么教会就不会与他们同住,从而无法使他们比地面上的所有人都更显赫,这从接下来的16节经文明显看出来。摩西对耶和华所说的这些话之所以表达了由此而来的恼怒,是因为摩西在此代表以色列民族的首领(参看10556节);因此,他代表自己和这个民族说话,因为他说“我和百姓”(33:16)。由于他现在作为首领而代表这个民族,“摩西对耶和华说”表示恼怒,因为凡具有像这个民族那样的性质之人,若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都会恼怒神。
凡兴趣在于没有内在之物的外在事物的人都是这样行的,因为如果他们敬畏神,敬拜神,似乎也爱祂,那也是为他们自己,而非神自己的缘故。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超越他人的显赫和超越他人的财富。促使他们敬拜敬畏神,敬拜神,似乎也爱祂的,就是这种燃烧的愿望。但是,他们若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会抛弃神。这个民族就具有这种秉性,这一事实从圣言的历史很明显地看出来。雅各所说的话就具有这种含义:
雅各立下一个誓言,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耶和华必作我的神。(创世记28:20, 21)
这些话的意思是,他若得到这些东西,就会承认耶和华为他的神;若得不到,就不会承认祂。这个民族作为他的后代,也具有这种思想。这解释了为何这个民族频频抛弃祂,敬拜别神,直到最后他们由于这个原因而被逐出迦南地,先是以色列民族被逐出,然后是犹太民族。
显然,上面提到的这种恼怒的原因是,如果耶和华不与他们同去,他们就不会比全世界所有人都要显赫。这种恼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教会本身不会存在于他们当中,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推知:被耶和华领进迦南地表示成为一个教会。原因在于,自上古时代起,教会就一直在迦南地,并且圣言无法在其它任何地方写成,因而只能在占据这个地方的民族当中写成;圣言所在之地就是教会所在之地。圣言无法在其它任何地方写成,是因为整个迦南地及其周围的所有地方,如大山、山谷、河流、森林等等,都成为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代表;圣言的字义,无论圣言的历史部分中的,还是先知书部分中的,都必须由这类代表事物构成。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属天和属灵的圣言内层必须终止于这类事物,可以说停靠于其上,如同房屋立于其地基之上。因为就其字义,也就是圣言的最末和最低层而言,圣言若不停靠于这些事物之上,就会像没有地基的房屋。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从圣言明显看出来,因为圣言如此频繁地提到迦南地的各个地方,这些地方都成为代表,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事物。
这一切解释了为何被领进迦南地表示教会的建立,为何摩西的恼怒与这件事有关,尽管他没有想到这一点。自上古时代起,教会就存在于迦南地,因此迦南地的所有地方都成为代表(参看3686, 4447, 4454, 4516, 4517, 5136, 6306, 6516, 8317, 9320, 9325节);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圣言中,“迦南地”表示教会(参看9325节提到的地方)。
37.水星灵因具有丰富的知识而颇感自豪。这使得他们以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了。但我们地球灵告诉他们说,他们知道得并不多,而是很少;相对来说,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无限的。他们说,他们所知道的相对于他们所不知道的,就像大洋里的水相对于微小源泉里的水。他们说,通向智慧的第一步就是知道、承认并发觉一个人所知道的与他所不知道的相比如此之少,以至于几乎什么也不是。为向他们证明这是事实,一位天使灵蒙允许与他们交谈,告诉水星灵他们所知道和所不知道的一般术语,声称还有无限事物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并且他们甚至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些一般事物。他以天使的观念说话,比他们说起话来容易得多;令他们惊愕不已的是,他能发现他们所知道的和所不知道的。后来,我看到另一位天使与他们交谈;他出现在右上方某个高度,来自我们地球。他列举了一长串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然后又通过状态的改变与他们交谈,他们声称他们不明白这种状态的改变。于是,他告诉他们,状态的每一个改变都包含无限事物,一个改变的每一个最小细节也是如此。听到这些事,他们之前因自己的知识而如此骄傲,于是开始谦卑下来。他们的谦卑表现为他们的书卷下沉;因为那时,他们的群体表现为书卷的形式,就在前面朝左一段距离处,在肚脐之下那个区域的层面。这书卷看似中间被挖空,两边被抬高。我还发现它里面有某种来回运动,他们被告知这一切的含义,也就是说,表示他们在谦卑状态下所思考的东西,而出现在两边高起之处的人则还没有谦卑下来。我看见这书卷被分开,那些没有谦卑下来的人被押回他们自己的星球,而剩下的留在原处。
3865.“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表真理的良善就出自该状态。这从“爱”和“男人”的含义清楚可知,爱是指出自该状态的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产物,因而在此由“爱”来表示;“男人”是指真理(3134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这在前面已反复解释过了,即:它是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情感;因为生活就是在真理里面被那些后来重生的人所看到的良善。没有照着真理的生活,真理与良善就不会联结起来,因而良善就无法变成人自己的。
只要注意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谁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检查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尽管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教会的教义上接受过教导,却根本不相信关于主的任何事,也不信祂和教会的真理;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则人人都信他们视为真理的那些真理。然而,那些像教会领袖那样教导真理,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的确声称他们相信,其实他们发自内心不信。
其中有些人具有一种说服之信,这种信是正信的仿品,只不过是所确认的纯记忆知识。他们确认这种知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乃因声称忠于它会提升他们的地位、荣耀和利益。这种知识也就从耳朵进入记忆,再从记忆传到嘴上,而不会进入内心,并由此进入对它的承认。由此明显可知,只有生活才能表明对真理的这种承认的性质,也就是信的性质。他们还表明,脱离生活良善的信声称,一个人无论生活如何,都能凭恩典得救;并且这种信还反对这一教导:每个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存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