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1066

1066.“全地都是

1066.“全地都是从这些人散布开来的”表示这三种教义产生了后来的所有教义,无论真假,这从“地”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地或陆地”具有各种含义。从普遍意义上说,它表示教会所在或曾经所在的地方或区域,如迦南地,犹大地,以色列地。因此,它在普遍意义上表示每个教会成员,因为地名来源于住在地上的人,我们从日常用语中都知道这一点。因此,在古时,当人们谈到“全地”时,他们不是指全世界的所有陆地,或整个地球,仅仅是指有教会存在的陆地,因而是指教会本身;这从以下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看哪,耶和华使地空虚,地必全然空虚。地要悲哀颠倒。地要被其上的居民污秽。所以诅咒吞灭这地,地上的居民被焚烧,剩下的人稀少。水闸从高处都开了,地的根基也震动了。地全然被打破;地尽都崩裂;地剧烈摇晃。地要摇摇晃晃,好像醉酒的人;又摇来摆去,好像棚屋。它的罪过在其上沉重,它必塌陷,不能复起。(以赛亚书24:1, 3-6, 18-21)
此处“地”表示住在其上的人,事实上表示教会之人,因而表示教会本身和已洁除或荒废的教会事物。当这些事物被洁除或荒废时,经上就说它们被“空虚”、“震动”、“摇摇晃晃,好像醉酒的人”、“摇来摆去”、“塌陷,不能复起”。
“地”或“陆地”表示人,因而表示由人组成的教会,这一点可见于玛拉基书:
所有民族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因你们必成为可喜爱的陆地。(玛拉基书3:12)
“地”表示教会,这一点可见于以赛亚书:
你们岂不明白大地的根基?(以赛亚书40:21)
此处“大地的根基”表示教会的根基。同一先知书: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以赛亚书65:17; 66:22; 启示录.21:1)
“新天新地”表示主的国度和教会。撒迦利亚书:
耶和华铺张诸天,建立地基,在人中间形成人的灵。(撒迦利亚书12:1)
此处“地”表示教会。和前面一样,在创世记: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记1:1)
天地都完成了。(创世记2:1)
这些是天地的诞生。(创世记2:4)
无论在哪个地方,“地”都表示被创造、形成和作成的教会。约珥书:
地在祂面前颤抖,诸天摇撼,日月昏暗。(约珥书2:10)
“地”表示教会和教会的事物;当这些事物被洁除或荒废时,经上就说“天地”震动,“日月”,即爱和信,昏暗。
耶利米书:
我观看地,看,地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耶利米书4:23)
此处“地”明显表示一个没有教会的任何事物的人。同一先知书:
全地必然荒凉,我却不毁灭净尽。因此,地要悲哀,诸天也必黑暗。(耶利米书4:27-28)
此处“地”也表示教会,其外层是“地”,内层是“天”;论到这“天”,经上说它们必黑暗,没有光,这时良善的智慧和真理的聪明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地也“空虚混沌”;要成为一个教会的教会成员同样如此。在其它地方,“全地”也只表示教会,这一点可见于但以理书:
第四兽必是地上的第四国,与一切国不同,必吞吃全地,并且践踏打碎它。(但以理书7:23)
“全地”表示教会和教会的事物;因为圣言不像世俗作家那样论述君主的权力,而是论述神圣事物和教会的状态,在此由“地上的国”来表示。
耶利米书:
必有大暴风从地极刮起;到那日,耶和华所杀戮的从地的这一头直到地的那一头。(耶利米书25:32-33)
此处“从地的这一头直到地的那一头”表示教会和教会的一切事物。以赛亚书:
全地得安息、享平静;他们皆发声欢呼。(以赛亚书14:7)
此处“全地”表示教会。以西结书:
全地欢乐的时候。(以西结书35:14)
此处“全地”也表示教会。以赛亚书:
我怎样起誓不再使挪亚的诸水漫过大地。(以赛亚书54:9)
“地”在此表示教会,因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
在圣言中,“陆地或地”因表示教会,故也表示不是教会的东西,因为每个这样的词都有一个反面或对立的意义。例如,这适用于外邦人的各种陆地,一般适用于迦南地之外的所有陆地。因此,“陆地或地”也表示人民和教会之外的个人,因而表示外在人、他的意愿、他的自我等等。在圣言中,“地”这个词很少表示全世界,除非当它表示整个人类的状态,无论是属教会的,还是不属教会的时。由于地包括土地,土地也表示教会,土地又包括田地,所以“地”这个词涉及许多事物,具有很多含义。至于它表示什么,这从所论述的主题,也就是这个词所论及的主题明显看出来。由此清楚可知,此处挪亚的儿子所散布的“全地”不是指全世界,或整个人类,而是指教会所拥有的一切教义,无论真假。

属天的奥秘 #4314

4314.就内在历史

4314.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他的大腿就瘸了”表在这些后代当中,良善与真理完全被摧毁。这从雅各的代表和“大腿瘸了”的含义清楚可知:雅各,也就是此处的“他”,是指他的后代(参看4281节);“大腿瘸了”表示那些没有任何良善,因而没有任何真理的人(4302节)。故此处“他的大腿就瘸了”表示在这些后代当中,良善与真理完全被摧毁。
该民族的性质从主自己以比喻所说的许多话变得显而易见,就其内在历史意义而言,这些话都是指着这个民族说的,如:一个王与他的仆人算账,而这个仆人却不怜恤别人(马太福音18:23-35);还有家主的比喻,家主将他的葡萄园租给园户,就往国外去了,租户拿住他打发来的仆人,用棍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最后他打发自己的儿子去,他们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文士和法利赛人一听到这个比喻,就知道祂是指他们自己说的(马太福音21:33-45;马可福音12:1-9;路加福音20:9-19);还有一个比喻,有一个人给仆人银子,那个领一千的人去把它埋藏在地里(马太福音25:14-30;路加福音19:13-16);那些从被强盗打伤的人身边过去之人的比喻(路加福10:30-37);大筵席的比喻,即那些被请赴大筵席的人都给自己找了各种借口,主人论到他们说,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路加福音14:16-24);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路加福音16:19-31);那些与自己相比,看不起别人之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8:10-14);两个儿子的比喻,其中一个儿子说,我要去葡萄园,却不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马太福音21:28-32)。
主在马太福音(23:13-39)中公开声明这个民族的品性,在这段经文的末尾,祂说:
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马太福音23:13-33)
马可福音:
耶稣对他们说,以赛亚指着你们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你们将人的规矩当作教义来教导,却离弃神的诫命。(马可福音 7:6-13)
约翰福音:
犹太回答耶稣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种;耶稣却对他们说,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时,是出于自己说的,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谎言之父。(约翰福音8:33, 44)
由于他们的性质就是这样,所以他们也被称为“邪恶淫乱的世代”(马太福音12:39),“毒蛇的后代”(马太福音3:7; 23:33;路加福音3:7),“毒蛇的后代啊,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马太福音12:34)。
在这个民族当中,甚至连一丝属世良善都荡然无存,这一事实就是马太福音中无花果树所表示的:
耶稣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马太福音21:19)
无花果树表示属世良善(参看217节)。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出,在这个民族当中,良善与真理已经完全被摧毁了。
当良善与真理从内在一无所存时,可以说它们已经被摧毁了。外在可见的良善与真理从内在的良善与真理获得自己的存在和生活,故内在良善与真理的性质决定了外在良善与真理的性质,无论后一种如何呈现在人眼前。有些人活在肉身时我就认识,那时他们看上去似乎对主、教会,对他们的国家和公众福祉,对正义公平很有热情;然而,在来世,这些人却在地狱居民之列。事实上,我震惊地发现,他们就在那里最坏者当中。原因在于,他们的内层是污秽和亵渎的,他们伪装出这种热情是为了名声,以便获得荣耀和财富,因而是为他们自己的缘故,而不是为了他们口头上所宣称的。因此,当这些外在脱去后,如人们死亡时的情形,内在就会暴露出来,人们就会看到这些人内在的样子;因为他们在世时向世人隐藏了自己的内在。这就是“良善与真理完全被摧毁”的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