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686.“也不吃饭,也不喝水”表在此期间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不会变成一个人自己的。这从“饭”、“水”、“吃”和“喝”的含义清楚可知:“饭”是指爱之良善(参看2165, 2177, 3464,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8410, 9545节);“水”是指信之真理(参看10238提到的地方),在圣言中,“饭和水”一般表示一切良善和真理(参看9323节);“吃”是指与良善结合,并将它变成人自己的(2187, 2343, 3168, 3513e, 3596, 4745, 5643, 8001节);“喝”是指接受真理,并将它变成人自己的(3069, 3089, 3168, 8562节)。此处的情况是这样:一个人不是在试探期间,而是在试探之后将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变成他自己的;因为只要试探持续,与一个人同住的邪恶和邪恶的虚假就会在一边被激起,而良善和良善的真理则在另一边被激起。正因如此,他会经历一种动荡、混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内在层面正在被打开。但试探结束之后,他会体验到平安和宁静;在此状态下,主将良善和良善的真理引入现在已经被打开的内在层面。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摩西“四十昼又四十夜也不吃饭,也不喝水”这句话所表示的,就是只要试探持续,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就不会变成一个人自己的。
1990.“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表示显现。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因为如前所述,亚伯兰代表主。全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人看见过耶和华,主的父;唯独主看见过祂,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同一福音书:
你们从来没有听见祂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状。(约翰福音5:37)
又: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与父同在的,祂看见过父。(约翰福音6:46)
在所有天堂和人的至内层事物之上的无限本身只能通过唯独属于主的神性人身显现。无限与有限的人之间的联系不可能来自其它任何源头,这也解释了为何当耶和华向上古教会成员,后来向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成员,再后来向亚伯拉罕和众先知显现时,祂向他们显现为一个人。这人就是主,祂在约翰福音公开教导了这一点:
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看见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我实实在在地对你们说,在亚伯拉罕存在之前,我就存在了。(约翰福音8:56,58)
先知书也教导了这一点,如但以理书,见有一位像“人子”的(但以理书7:13)。
从这些经文清楚看出,无限存在,即耶和华,只能通过人身或人性本质,也就是通过主向人显现,因而不向任何人显现,唯独主除外。人类彻底远离神性,沉浸于污秽的欲望,并由此沉浸于纯粹的肉体和世俗事物之后,为了能与人类同在并结合,主通过出生实实在在地披上人身或人性本质。祂这样做是为了祂仍然可以将无限神性与现在离得如此遥远的人类联结起来。否则,人类必因诅咒的死亡而永远灭亡。至于当祂处于谦卑的状态时,在祂还没有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完全合一并荣耀人身或人性本质之前,耶和华向主的人身显现的奥秘,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后面解释它们,尽可能让人能够理解。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