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702.“每逢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祂说话的时候”表当来自主的内在之物流入外在之物,并且外在之物接受指示时,外在之物的状态。这从“摩西”的代表,以及“进到耶和华面前”和“说话”的含义清楚可知:“摩西”是指含有内在之物的外在之物(参看10694节);“进到耶和华面前”是指当主流入外在之物时,这外在之物的状态,如下文所述;“说话”是指指示(参看10280节提到的地方)。至于“每逢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表示当内在之物流入外在之物时的外在之物,情况是这样:就教会、敬拜和圣言的事物而言,人们有两种状态。有些人转向主,从而转向天堂;而有些人转向自己和世界。那些转向主或天堂的人接受来自那里的流注,并被光照,因此拥有感知真理的能力在自己里面;这种流注从主经由内在之物进入外在之物。这就是此处“进到耶和华面前”所表示的。但那些转向自己和世界的人无法接受来自主或天堂的任何流注,从而无法被光照,没有感知真理的能力。因为关注自我使得世界流入,这种流注要么完全摧毁、要么驱逐、要么扭曲来自天堂的任何事物。因此,就教会、敬拜和圣言的一切事物而言,这些人陷入幽暗。这就是“摩西脸前的帕子”所表示的。此外,一个人的内层实际上照着他的爱转动,或说将脸转向他所爱的事物。那些爱主之人的内层转向主或天堂,因而在一个内在方向上;而那些爱自己之人的内层转向世界,因而在一个外在方向上。转向主意味着被主自己转动,因为没有人能凭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层。而转向自己意味着被地狱转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属于内在人的事物就被关闭,以防止此人事奉两个主人。
2027.“随从你的种”表示祂要把它们赐给那些信祂的人。这从“种”的含义清楚可知,“种”是指信(参看1025, 1447, 1610节),事实上,是指仁之信(参看379, 389, 654, 724, 809, 916, 1017, 1162, 1176, 1258节)。那些将功德置于其生活行为的人都没有仁之信,因而不是此处所说的“种”,因为他们在这样做时想因自己的公义,而非主的公义得救。他们缺乏仁之信,也就是缺乏仁爱,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他们把自己摆在他人之前,因而关注自己,而不是关注他人,除非他人服侍自己。他们要么蔑视、要么憎恨那些不愿服侍自己的人。因此,他们通过自我之爱而与同伴分道扬镳,永远不会走到一起,以这种方式摧毁天堂的东西,即相爱,而相爱是天堂的支柱。因为天堂本身,以及它的整个良好友谊与和谐一致都在相爱中存在并持续存在。在来世,凡破坏和谐一致的东西都反对天堂本身的秩序,从而促使整体毁灭。这就是那些将功德置于其生活行为,声称公义是自己的之人的性质。
来世有很多这样的人。有时,他们的脸发光,就像小火把;但这是因为自我称义所产生的幻火;事实上,他们是冰冷的。有时,人们会看见他们到处奔跑,试图从圣言字义来证明自我功德,因为他们憎恨属于内义的真理(1877节)。他们的气场是关注自我的气场,因而毁灭所有不视自我为某种神明的观念。从许多这样的人一起发出的气场具有如此的破坏性,以至于那里只有敌意和对立,因为当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渴望,即渴望被服侍时,他会从心里杀害其余的人。
其中一些人就在那些声称自己在主的葡萄园里劳碌的人当中;而与此同时,他们不断把心思转向如何增进自己的名声、荣耀和高位,甚至物质利益,直到想在天堂成为最大的,事实上被天使服侍。与自己相比,他们从心里蔑视他人,因此不是充满天堂所在的任何相爱,而是充满自我之爱;他们将天堂置于自我之爱,因为他们不知道天堂是什么。关于这些人,可参看前文(450-452, 1594, 1679节)。他们就属于那些想成为在前的,却成了在后的之人(马太福音19:30; 20:16; 马可福音10:31)。他们也是那些声称奉主的名说预言,行许多异能的人,但主却对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7:22-23)。
那些出于单纯的心以为自己赚得天堂,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则截然不同;这些人没有被自我之爱迷惑,因此与自己相比,没有蔑视他人。他们将赚得天堂视为一种应许,很容易承认这是出于主的怜悯,因为这种承认是仁爱生活的自然结果,仁爱本身热爱一切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