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1072

1072.“喝醉了”

1072.“喝醉了”表示他因此陷入错误。这从圣言中“醉酒之人”的含义清楚可知。那些只相信自己所理解的东西,并为此探究信之秘密的人就被称为“醉酒之人”。因为他们通过经由感官所获得的记忆知识或哲学知识来探究这些秘密,所以人性使然,他们不可避免地由此陷入错误。人的思维完全是世俗、肉体和物质的,因为它是从世俗、肉体和物质的事物中生出的;这些事物始终粘附于思维,他的思维观念就建立它们的基础上,并被其包围。因此,出于这类事物思考和推理神性事物,就会陷入错误和歪曲;以这种方式来获取信就像“骆驼穿过针眼”一样不可能。来自这个源头的错误和疯狂在圣言中被称为“醉酒”。更重要的是,在来世,凡推理信之真理并反对它们的灵魂或灵人都变得像醉酒的人,并且行动也像他们。关于他们,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
就是否拥有仁之信而言,灵人彼此区别非常显著。那些拥有仁之信的人不会推理信之真理;相反,他们会立刻宣称事情就是这样,而且尽可能地通过感官证据、记忆或事实知识和理性分析来证实。可一旦有他们不理解的模糊之物出现,他们就将其搁置一边,决不让这类事物使他们产生怀疑。他们说,他们能理解的东西寥寥无几;因此,若认为某种东西是不真实的,因为他们自己不理解,那简直是疯了。他们就是那些处于仁爱的人。而那些没有仁之信的人只渴望推理一件事是否真实,想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他们若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就不能相信它就是如此。仅从这种心态就能立刻知道他们是那种根本没有信的人;这是一个标志,不仅表明他们对一切都抱有怀疑,还表明他们内心是否认者。甚至当被教导事情是怎么回事时,他们仍无动于衷,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即便这种情况永远持续下去,他们也不会放弃。那些如此无动于衷的人会错上加错。这些人,或像他们这样的人在圣言中被称为“喝醉了酒,或喝了烈酒、浓酒”。
如以赛亚书:
这些人因酒而犯错,因烈酒而迷迷忽忽。祭司和先知因烈酒而犯错。他们被酒吞没,因烈酒而犯错,错解异象。各席上满了呕吐的污秽。祂要将知识指教谁呢?要使谁明白传言呢?是那刚断奶离怀的吗?(以赛亚书28:7-9)
此处明显指这类人。同一先知书:
你们怎能对法老说,我是智慧人的子孙,是古王的后裔?你的智慧人如今在哪里呢?就让他们告诉你吧!耶和华使乖谬的灵搀入埃及中间,他们使埃及一切所做的都出差错,好像醉酒之人在呕吐中走迷了路一样。(以赛亚书19: 11, 12, 14)
此处“醉酒之人”表示那些想要从记忆知识或事实中探究属灵和属天事物的人。“埃及”表示这些知识,这也是为何他自称“智慧人的子孙”。耶利米书:
你们要喝,且要喝醉,要呕吐,且要跌倒,不得再起来。(耶利米书25:27)
“喝醉”表示虚假。
诗篇:
他们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他们的一切智慧都被吞灭。(诗篇107:27)
以赛亚书:
来吧!我去拿酒,我们痛饮烈酒,明日必和今日一样,盛大丰盈之极。(以赛亚书56:12)
这论及与信之真理相反之物。耶利米书:
各坛都要盛满了酒。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都酩酊大醉。(耶利米书13:12-13)
“酒”表示信,“酩酊大醉”表示错误。约珥书:
酒醉的人哪,你们要清醒哭泣;一切好喝酒的人哪,你们都要为新酒哀号;因为酒从你们口中断绝了。有一民族上来侵犯我的陆地;它使我的葡萄树荒凉。(约珥书1:5-7)
这论及在信之真理方面荒废的教会。启示录:
巴比伦叫列族喝她邪淫烈怒的酒。地上的居民喝醉了她淫乱的酒。(启示录14:8, 10; 16:19; 17:2; 18:3; 19:15)
“淫乱的酒”表示掺假的信之真理,“喝醉”论及它们。同样在耶利米书:
巴比伦曾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使全地喝醉。列族喝了她的酒,列族才因此发疯。(耶利米书51:7)
“喝醉”因表示围绕信之真理的疯狂,故也变成代表,亚伦和他的儿子因此被禁止喝酒:
你和你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烈酒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使你们可以区别圣与不圣、洁与不洁。(利未记10:8-10)
在以赛亚书,那些只相信能通过感官证据和事实或记忆知识来理解的东西之人也被称为“饮酒的英雄”:
祸哉,那些在自己眼中有智慧,在自己面前有聪明的人!祸哉,那些饮酒的英雄,调烈酒的壮士! (以赛亚书5:21-22)
他们被称为“在自己眼中有智慧,在自己面前有聪明的人”,是因为那些推理反对信之真理的人自以为比谁都聪明。
然而,那些不在乎圣言和信之真理,因而不愿知道关于信的任何东西,从而否认它的基本教导之人,被称为“非因酒而醉”。以赛亚书:
他们醉了,却非因烈酒。因为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你们,封闭你们的眼。(以赛亚书29:9-10)
这就是他们的品质,这一点从以赛亚书的前后文清楚看出来。在这层意义上“喝醉”的人都以为他们比谁都清醒,但他们却在沉睡。古教会,尤其那些属于上古教会世系的人,开始变成如本节所描述的样子,这一点从前面的阐述(788节)明显看出来。

属天的奥秘 #1616

1616.“亚伯兰就

1616.“亚伯兰就挪移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居住”表示主到达一种更内在的感知。这从“挪移帐棚”和“橡树林”的含义清楚可知:“挪移帐棚”,就是挪动并固定帐棚,是指结合的过程,因为“帐棚”是指敬拜的神圣,如前所示(414, 1452节),外在人通过这外在的神圣与内在人结合;“橡树林”是指感知,如前所述(1442, 1443节),那里出现了“摩利橡树林”这个短语,意思是第一种感知,而此处以复数形式提到的“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表示更充分,也就是更内在的感知。这种感知被称为“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别处也提到“幔利”(如创世记14:13; 18:1; 23:17-19; 35:27);还提到希伯仑(如创世记35:27; 37:14; 约书亚记10:36, 39; 14:13-15; 15:13, 54; 20:7; 21:11, 13; 士师记1:10, 20,以及其它地方)。至于幔利和希伯仑表示什么,蒙主的神性怜悯,可参看解释这些经文的地方。
关于“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表示一种更内在的感知,情况如下:属于外在人的事物越与属于内在人的属天事物结合,感知就越增长,并变得更内在。与属天事物的结合会赋予感知,因为内在人的生命本身就住在属于对耶和华之爱的属天事物里面;或也可说,耶和华存在于属于爱的属天事物里面,也就是存在于属天之爱里面;这种存在在外在人中是感知不到的,除非实现结合;一切感知都来自结合。
从此处的内义清楚可知主的情形如何,即:随着知识或认知的增多、繁殖,祂的外在人,即人性或人身本质逐步与神性本质结合。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任何人,只要他是人,都永远不能与耶和华或主结合,因为一个人正是通过知识或认知而成为人。这也适用于主,因为主和其他人一样出生,也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教导。然而,属天事物不断被灌输到祂作为器皿的知识或认知中;结果,祂的知识或认知不断变成接受属天事物的器皿;这些器皿本身也变成属天的。
主以这种方式不断朝婴孩的属天事物前进,因为如前所述(430, 561, 1438, 1450-1451, 1453:1, 1472, 1495-1496, 1548, 1555:2, 1557节),属于爱的属天事物从最早的婴儿期直到童年时期,再到青春期就被灌输给一个人。他因是一个人,所以那时和以后就被赋予知识和认知(无论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如果一个人是那种能重生的人,那么这些知识或认知就会充满属于爱和仁的属天事物,并因此被植入他自婴儿直到童年和青春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他的外在人就这样与他的内在人结合。它们首先被植入他青春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然后被植入他童年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最后被植入他婴儿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这时,他就是一个“小孩子”;论到小孩子,主说“神的国是属于这样的人的”(马可福音10:14; 路加福音18:16)。唯独主实现这种植入;因此,属天之物若非来自并属于主,就不会,也不能存在于人身上。
然而,主凭自己的能力将祂的外在人与内在人结合起来,并以属天事物充满祂的知识或认知,按照神性秩序把它们植入属天事物。首先,主将它们植入祂童年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的属天事物,接着植入童年时期与婴儿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与童年时期)之间的那个年龄阶段的属天事物,最后植入婴儿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童年时期)的属天事物。同时祂以这种方式在人性或人身本质方面也变成纯真本身和爱本身;这纯真本身和爱本身是天上和地上的一切纯真和一切爱的源头。这种纯真是真正的婴孩(译注:新世纪版本为真正的童年),因为它同时也是智慧。而婴孩的纯真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变成智慧的纯真,就毫无用处;这就是为何在来世,小孩子都被赋予知识或认知。主因将知识或认知植入属天事物,故拥有感知,因为如前所述,一切感知都来自结合。当主植入童年时期获得的记忆知识或事实时,祂便拥有了祂的第一种感知,这种感知由“摩利橡树林”来表示;当祂植入知识或认知时,便拥有了祂的第二种感知,也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它更为内在;这种感知由“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来表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