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54. “亚实基拿、利法、陀迦玛”是指如此多的民族,这种敬拜就存在于这些民族当中,他们还表示如此多的教义,也就是源于歌篾所采用的外在敬拜的仪式。这从先知书清楚可知,那里也提到这些民族。在每个地方,它们都表示教义或仪式;并且如通常那样,它们在两种意义上表示教义或仪式,有时在正面意义上来表示,有时在反面意义上来表示。耶利米书提到“亚实基拿”:
要在地上竖起旗帜,在各族中吹角;祝圣列族攻击巴比伦,使亚拉腊、米尼、亚实基拿各国听从攻击她。(耶利米书51:27)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巴比伦的毁灭,“亚实基拿”表示它的偶像崇拜,或脱离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这种敬拜摧毁了巴比伦。“亚实基拿”尤表虚假的教义;因此,它用于反面意义。以西结书提到“陀迦玛”:
雅完人,土巴人,米设人都与你交易人灵魂的;他们拿铜器兑换你的货物。陀迦玛族用马和马兵并骡子兑换你的货物。(以西结书27:13-14)
这论及推罗,推罗代表那些拥有属天和属灵事物的知识或认知的人。“雅完人,土巴人,米设人”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各种代表性或相对应的仪式;“陀迦玛族”也是。前者的外在仪式涉及属天事物,后者或“陀迦玛族”的外在仪式涉及属灵事物,这一点从他们所交易的货物的含义明显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陀迦玛族用于正面意义。同一先知书:
歌篾人和他所有的侧翼,并北方极处的陀迦玛族和他所有的侧翼也都与他们在一起。(以西结书38:6)
此处它们表示歪曲的教义,这也是“北方极处”所表示的。此处这些民族的名字用于反面意义。
10730.“第七日你们要守为圣,要归耶和华为休息的安息日”表一个人重生的第二个状态,这时他与主结合;在至高意义上表主之人身与神性本身的合一。这从“安息日”的代表清楚可知。“安息日”是指一个人重生的第二个状态,这时他处于良善,因此被主引导(参看8510, 8890, 8893, 9274节);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人身与神性本身在主里面的合一(8495, 10367, 10374节)。当主在世界上时,祂首先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真理;但当离开这个世界时,祂通过与自己里面的神性本身的合一而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良善。就至高意义而言,这一点由“安息日”来代表,故它被称为“要归耶和华为休息的安息日”。主以同样的方式向一个正在被祂重生的人做这些事。祂首先用真理充满他,之后通过真理将他与良善结合,从而与祂自己结合。这就是“安息日”在相对意义上所代表的;因为一个人的重生就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也就是说,主怎样荣耀祂的人身,就怎样使一个人重生。
严格来说,“安息日”表示休息与平安,因为当主将祂的人身与神性本身合一时,祂就拥有了平安。这时争战就止息了,天堂和地狱里的一切事物都被恢复秩序;因此,不仅祂自己拥有平安,连天上的天使和地上的世人也有平安和拯救。
由于此处所论述的这两个过程是教会的其它一切事物所依赖的包罗万象的共性真理,所以此处只阐述了守安息日为圣,安息日表示这两个过程。因为最包罗万象的共性真理就是,主将祂的人身与神性本身合一,人由此拥有平安和拯救。这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共性真理:人必须与主结合,好叫他能拥有平安和拯救,这种结合通过重生实现。这也是为何以色列民族当中的安息日是与耶和华立约,也就是与主结合的主要代表和主要标志(参看10357, 10372节);“约”表示结合。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