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1368

1368.“迦勒底的

1368.“迦勒底的吾珥”表示包含虚假的外在敬拜,这从圣言中“迦勒底”的含义清楚可知。前面(11:9;1326节)说明,“巴别或巴比伦”表示内在包含邪恶的敬拜,而“迦勒底”表示内在包含虚假的敬拜。因此,巴别或巴比伦表示内在无一丝良善的敬拜,迦勒底表示内在无一丝真理的敬拜。内在无一丝良善,也无一丝真理的敬拜是内在包含亵渎和偶像崇拜的敬拜。在圣言中,这种敬拜由“迦勒底”来表示,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看哪,迦勒底人的地!这民已不在;亚述在tziim(译注:或tsiyim,其含义不确定,史威登堡认为它们是某种鸟)中间发现这地;他们要筑起他们的瞭望塔,抬高他们的宫殿;他(亚述)必使它成为一片废墟。(以赛亚书23:13)
不是一民的“迦勒底人的地”表示虚假;“发现这地的亚述”表示推理;“瞭望塔”表示幻想。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你们的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如此说,因你们的缘故,我已经打发人到巴比伦去,打断一切门闩,推倒坐欢呼船的迦勒底人。(以赛亚书43:14)
“巴比伦或巴别”表示内在包含邪恶的敬拜;“迦勒底人”表示内在包含虚假的敬拜;“船”表示已经败坏或被歪曲的真理的知识或认知。
又:
迦勒底的女儿啊,你要静静坐下,进入黑暗中,因为你不再称为列国的主母。我向我的百姓发怒,使我的产业被亵渎,将他们交在你手中。丧子、寡居这两件事必在一日忽然临到你;这两件事必全然临到你身上,因你多行邪术、广施符咒。(以赛亚书47:5-6, 9)
此处很明显,“迦勒底”是指对真理的亵渎,被称为“邪术”和“符咒”。又:
你们要从巴比伦出来,从迦勒底人中逃脱。(以赛亚书48:20)
这表示逃避敬拜中对良善和真理的亵渎。以西结书:
人子啊,你要使耶路撒冷知道她的可憎之事。你父亲是亚摩利人,你母亲是赫人。你和埃及人行淫。你又与亚述人行淫。因此,你增多你的淫乱,直到迦勒底之地。(以西结书16:2-3, 26, 28-29)
这尤其论及犹太教会;“埃及人”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亚述人”表示推理;“她增多她的淫乱,直到迦勒底之地”表示对真理的亵渎。谁都能看出,埃及、亚述和迦勒底不是指国家,所论及的也不是其它淫乱。
同一先知书:
阿荷拉行邪淫,贪恋所爱的人,就是她的邻舍亚述人。自从在埃及的时候,她就没有放弃淫乱。她又加增淫行,她看见人像画在墙上,就是用丹色所画迦勒底人的像:腰间束着腰带,头上有下垂的染色的裹头巾,都是领袖的样子,巴比伦人、迦勒底人的形像,就在他们的出生地。她一眼看见就贪恋他们,打发使者往迦勒底他们那里去。巴比伦人以他们的淫行玷污了她。(以西结书23:5, 8, 14-17)
此处“迦勒底人”被称为“巴比伦人”,表示敬拜中被亵渎的真理。“阿荷拉”表示被称为“撒玛利亚”的属灵教会。
哈巴谷书:
我必兴起迦勒底人,就是那苦愤、急促的民族,遍行宽广之地,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这民族恐怖可怕,判断和势力任从自己发出。它的马比豹更快,它的眼比晚上的豺狼更锐利。它的马兵四散,它的马兵都从远方而来;他们飞跑如鹰急速吞食;整个民族都为行强暴而来,它脸上喘息的欲望朝向东方。(哈巴谷书1:6-9)
经上在此通过许多代表来描述“迦勒底民族”,这些代表表示敬拜中对真理的亵渎。
此外,耶利米书用两个整章(50和51章)来描述巴比伦和迦勒底,从那里明显看出它们各自表示什么,即:巴比伦表示敬拜中对属天事物的亵渎,迦勒底表示敬拜中对属灵事物的亵渎。由此明显可知“迦勒底的吾珥”表示什么,即:它是指内在包含亵渎和偶像崇拜的外在敬拜。我也被允许从这些人自己那里获知,迦勒底人的敬拜实际上就是这个样子。

属天的奥秘 #9213

9213.“必在日落

9213.“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它。这从“日落”的含义清楚可知,“日落”是指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天堂,构成爱之良善的事物具有热的交替变化,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具有光的交替变化;因此,天堂有爱与信的交替变化。地狱也有交替变化,不过,它们是天堂里的交替变化的对立面,因为它们是对邪恶之爱和对虚假之信的交替变化。这些交替变化对应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即春、夏、秋、冬,又春,依此类推。不过,在灵界,状态取代了季节;因为那里没有热和光的变化,但有爱和信的变化。然而,要知道,这些交替变化在这个人身上和在那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相反,它们照着各人在世上所获得的生命状态而因人而异。在天堂,日落对应于笼罩信之真理的一种阴影状态,和袭裹爱主爱邻之良善的一种寒冷状态。在这些状态下,那里的人进入外在之爱的快乐,这些快乐将信置于阴影之中。因为当一位天使或一个灵人处于外在事物时,他也处于阴影之中;但当处于内在事物时,他就会体验到天堂之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体验到信的愉悦,或处于真理之光。地上的春夏两季便对应于这些状态。由此可见为何“日落”表示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关于这些交替变化,可参看前面的说明(5097, 5672, 5962, 6110, 7083, 8426, 8615, 8644, 8812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这句话所表示的。人们要明白,被幻觉夺走的真理必须趁着此人仍处于真理之光而得以恢复;因为在这光中,他能重新获得它们,还能驱散幻觉所引入的虚假。但当他处于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时,就无法做到这一切了,因为这些快乐弃绝这些真理,阴影也不接受它们。幻觉就这样粘附在这个人身上,被他归为己有。外在快乐,或外在人的快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紧密相联,还被它的热唤起,可以说被这热激活。内在的快乐幸福,或内在人的快乐幸福则不然。这些与天堂紧密相联,也被它的热唤起和激活,这热是来自主的爱。
  在摩西五经另一处经文,这一典章或律法以下面的话来宣布:
  不可拿石磨或磨石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申命记24:6)
  “石磨”表示诸如服务于获得信,之后获得仁的那类事物(7780节);“灵魂”表示源于仁的信之生命(9050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拿石磨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表示什么。又: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申命记24:17)
  “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表示以任何方式夺走良善所渴望的真理;因为“衣裳”表示真理(参看9212节);“寡妇”是指一个处于良善并渴望 真理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9198节);因为如果真理被夺走,良善连同它的渴望也一道消亡。
  又:
  不论你借给同伴什么,不可进他家拿抵押品。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抵押品拿出来给你。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卧在他的抵押品里;必在日落的时候把抵押品还给他,使他躺在自己的衣服里,他就为你祝福,这在你神面前算为义了。(申命记24:10-13)
  债主“要站在外面,抵押品拿出来给他”表示回应所交流的真理的正确方式;因为“借”表示真理的交流,“拿抵押品”表示回应。没有人能知道所表示的是这些事,除非通过来世所发生的事,因而除非知道“进家”表示什么,“站在外面”,因而“拿到外面”又表示什么。
  在来世,那些进别人的家,并在同一个房间一起交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与那里的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完全确信他们自己是凭自己在思考这些思想。但是,如果他们站在外面,这些思想的确被感知到,却仿佛来自别人,而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这种情形在来世每天都发生。因此,那些持相同观点或具有相同感觉的人看上去在同一所房子里;如果他们看上去在这所房子的同一个房间里,这一切就更真实了。不过,当这些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所有人都从与他们不同的人眼前消失。在来世,像这样的表象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发生。原因在于,思想的相似性将人们联结起来,并使他们与彼此同在;因为思维是内视,并且地方之间的距离在来世存在的方式和在世上不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不可进家,而是要站在外面拿抵押品”表示什么,即:人不可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而是倾听并接受他在自己心里的回应。因为那些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真理之人,会使这个别人从他们,而不是从他自己去思考或说话。当有人从别人思考和说话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会陷入混乱;他也不会因此而得以改善,除非他是那种仍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的人。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包含与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相对应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