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551.“银”表示真理,这从“银”的含义清楚可知,“银”是指真理。上古之人将人里面的良善与真理比作各种金属:将从对主之爱流出的至内层或属天良善比作金;将源于这些的真理比作银;将更低级或属世的良善比作铜;将更低级的真理比作铁;他们不仅这样比较,还如此称呼它们。这就是各个时期被比作这些金属,称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的来源,因为这些时代按这个顺序一个接一个到来。黄金时代是上古教会,也就是属天人的时期;白银时代是古教会,也就是属灵人的时期;青铜时代是随后教会的时期;之后是黑铁时代。尼布甲尼撒梦中所看到的雕像也表示类似事物,“它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大腿是铜的,腿是铁的”(但以理书2:32-33)。教会的各个时期要按这个顺序一个接一个到来,实际上也是如此到来的,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但以理书的第二章。
就圣言的内义而言,“银”,无论在哪里提到它,都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虚假,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我要拿金子代替铜,拿银子代替铁,拿铜代替木头,拿铁代替石头;并要以和平为你的官长,以公义为你的税吏。(以赛亚书60:17)
每种金属表示什么,这在此处是很明显的。所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祂的国度和属天教会;“代替铜的金子”是指代替属世良善的属天良善;“代替铁的银子”是指代替属世真理的属灵真理;“代替木头的铜”是指代替肉体良善的属世良善;“代替石头的铁”是指代替感官真理的属世真理。同一先知书:
看哪,凡口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了吃!(以赛亚书55:1)
“没有银钱的”是指不知道真理,但仍拥有仁之良善的人;教会里的许多人和教会之外的列族或外邦人就是这样。
又:
众海岛必等候我,他施的船只领先,将你的众子连他们的银金从远方一同带来,都为耶和华你神的名,又为以色列的圣者。(以赛亚书60:9)
此处具体论述了一个新教会,或外邦人的教会,普遍论述了主的国度;“他施的船只”表示(宗教)知识或认知,“银”表示真理,“金”表示良善,因为这些是他们“为耶和华的名而带来”的东西。以西结书:
你拿我所给你为装饰的金银器皿,为自己制造男性的像。(以西结书16:17)
此处“金”表示属天事物的知识或认知,“银”表示属灵事物的知识或认知。同一先知书:
你就有金银的妆饰,你的衣裳是细麻衣、丝绸和刺绣的衣服。(以西结书16:13)
这论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表示主的教会,其妆饰以这种方式来描述。又:
看哪,你何等智慧!什么秘事都没有瞒过你。你靠自己的智慧聪明为自己得了财富,你得了金银收入你的宝库。(以西结书28:3-4)
这话说的是推罗;显然,此处“金”是指智慧的财富,“银”是指聪明的财富。
约珥书:
你们既然夺取我的银、我的金,又将我可爱的宝物带入你们的庙宇。(约珥书3:5)
这论及推罗、西顿和非利士;它们表示(宗教)知识或认知,这些知识或认知就是他们带入自己庙宇的“金银”。哈该书:
一切民族所拣选的都必来到,我就使这房屋满了荣耀。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这后起房屋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哈该书2:7-9)
这论及主的教会,“金子”和“银子”都论及它。玛拉基书:
祂必坐着,像熬炼和洁净银子的人,必洁净利未人。(玛拉基书3:3)
这论及主的降临。诗篇:
耶和华的言语是纯净的言语,是在土炉中精练、炼过七次的银子。(诗篇12:6)
“炼过七次的银子”表示神性真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被吩咐:
各妇女必向她的女邻舍和她家里的女宾客要银器、金器和衣裳,好给他们的儿女穿戴,这样你们就掠夺了埃及人。(出埃及记3:22; 11:2-3; 12:35-36)
谁都能看出,以色列人绝不会被吩咐以这种方式去偷窃,并掠夺埃及人,除非这些行为代表某些奥秘;至于这些奥秘是什么,这可从“银”、“金”、“衣裳”和“埃及”的含义,以及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即:这些财物所代表的东西,类似于此处论及亚伯兰的话,就是他富有来自埃及的银金所代表的。
正如“银”表示真理,它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虚假;因为受虚假影响的人认为虚假就是真理,这一点也清楚可见于先知书。摩西五经:
你不可垂涎列族的银和金,也不可据为己有,免得你因此陷入网罗,这原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你要十分厌恶它。(申命记7:25-26)
“列族的金子”表示邪恶,“他们的银子”表示虚假。出埃及记:
你们不可在我旁边作银神,也不可为自己作金神。(出埃及记20:23)
就内义而言,这些话只表示虚假和恶欲;“银神”是指虚假,“金神”是指恶欲。以赛亚书:
到那日,各人必将他的银偶像、金偶像,就是你们亲手给自己所造为罪的,都抛弃了。(以赛亚书31:7)
“银偶像、金偶像”表示类似事物,就是虚假和邪恶;“亲手所造的”表示它们来源于人的自我。耶利米书:
他们都变得野蛮愚蠢,他们所领受的空虚教导不过是木头!银子打成薄片从他施带来,金子则从乌法而来;是匠人和金匠的手所作的工。又有蓝色紫色料的衣服,都是智者的工作。(耶利米书10:8-9)
显然,此处“银子”和“金子”表示类似事物。
注:在西方作品中,最早提到金属所表示的四个时代的,是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生活在前8世纪)所著《工作与时日》109-201中的著名段落。根据赫西俄德的说法,黄金时代的人们“象神灵那样生活着,没有内心的悲伤”,据说“以住在地上的纯灵的形式存活,他们无害、善良,是凡人的守护者”。接下来的白银种族“远远不如第一代种族优秀”,很长时间才能长大成人,成人经历也非常短暂,并且“由于愚昧无知而始终活在悲伤之中”。白银种族被青铜种族所取代,“他们可怕而且强悍。他们喜爱阿瑞斯(战争之神)制造哀伤的工作和暴力行为,不食五谷,心如铁石,令人望而生畏”。继青铜种族之后到来的是英雄种族,与荷马史诗等希腊神话的伟大传说有关;最后是我们自己的“黑铁种族”,“人们白天没完没了地劳累烦恼,夜晚不断地死去”。关于该主题的其它经典参考文献还有:维吉尔的诗集《牧歌》(一称田园诗)其4;奥维德《变形记》1:89-112。
3993.“从羊群中挑出一切有点有斑的羊”表“拉班”所表示的良善与真理,凡与“点”所表示的邪恶混杂,或与“斑”所表示的虚假混杂的,都要被分离出去。这从“挑出”(removing)和“羊”的含义清楚可知:“挑出”是指分离;“羊群中的羊”(此处是山羊和羔羊)是指良善与真理(1824, 3519节)。这些细节和本章接下来的细节含有奥秘在里面,这一事实可从以下分析看出来:它们若非含有比字面上所看到的还要深的奥秘,绝大多数在神性圣言中是不值一提的;如:雅各要求以山羊当中有斑有点的,羔羊当中黑色的为他的工价;然后他将皮剥成白纹的榛树和梧桐树的嫩枝插在水沟里,正对着当时发热的拉班的羊群;至于羔羊,他使羊群面对拉班羊群中有纹和黑色的;他由此以邪恶的伎俩,而非正当的手段变得富有。这些事并未表现出任何神性之物,而圣言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直至一点一划,都是神性。此外,知道知道这一切对救恩毫无用处;然而,圣言因是神性,故里面所包含的事物无不有助于救恩和永生。
通过这些,以及其它类似细节,谁都能断定,它们里面隐藏着某个奥秘,尽管从字义上看,它们是那种不值一提的事实,然而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更为神性的观念。不过,若不通过内义,也就是若不知道天使如何理解这些事,谁也看不出这些观念准确来说是什么;当世人看到历史的属世意义时,天使觉察到的是属灵意义。这两种意义表面看似相距甚远,而事实上,它们彼此联结得十分紧密;这一点从前面所解释的历史细节,以及所有其它此类细节很清楚地看出来。诚然,包含在此处和随后本章中那些细节的奥秘本身从前面关于拉班和雅各的阐述能在某种程度上得知,即:“拉班”表示诸如能服务于引入纯正良善与真理的那类良善,而“雅各”表示真理的良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对应于属灵良善的属世良善,更少有人知道何为属灵良善,并且这二者之间必存在一个对应关系,罕有人知道仅看似良善的那类良善是用来引入纯正良善与真理的手段。既如此,那么论述这些事的奥秘就无法轻易解释清楚,因为它们会落入理解力或认知的阴影中。确切地说,这就像是有人以外语来谈论,无论把这个事情解释得多么清楚,听者都不会明白的。尽管如此,还是要让人们知道隐藏在圣言内义中的事,此处细节里面的真正奥秘如今要揭开。
就至高意义而言,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即祂如何使自己的属世层变成神性;就代表意义而言,主题则是人里面的属世层,即主如何重生这属世层,并使它与人的内层人,也就是那肉体死后继续活着、那时被称为人之灵的相对应。当从肉身被释放出来时,除了肉和骨之外,人的灵会将外在人的一切都带走。内在人与外在人的这种对应关系若不在时间,或在肉身生活中实现,以后就不会实现了。此处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就是主通过重生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前几节论述了人在能重生之前必须接受并承认的一般真理,这些真理由雅各和利亚并使女所生的十个儿子来表示;然后论述了(此人接受并承认这些真理后)外在人与内层人,也就是属世人与“约瑟”所表示的属灵人的结合。现在按照这个次序,所论述的主题是良善的繁殖和真理的增多,一旦理性人与属灵人结合,这种情形就开始照着它们结合的程度出现。这就是雅各通过拉班的羊群为自己所获得的“羊群”所表示的。“羊群”在此表示良善与真理,如在圣言别处频繁所表示的。“拉班的羊群”表示“拉班”所代表的良善,其性质早已阐述过。“雅各的羊群”表示通过拉班代表的良善所获得的纯正良善与真理。
此处便描述了获得这些纯正良善与真理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绝不被理解,除非知道“斑”、“点”、“黑”、“白”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因而必须先在此解释它们。有斑的,或有点的,就是由黑和白构成的。一般来说,“黑”表示邪恶,尤表人的自我(proprium),因为这自我无非是邪恶。但是,“暗”(dark)表示虚假,尤表虚假原则。“白”在内义上表示真理,严格来说,表示主的公义和功德(Righteousness and Merit),由此表示主在人里面的公义和功德。这种白被称为“亮白”,因为它从主所放射的光闪耀出来。但在反面意义上,“白”表示自我公义,或人自己的功德。事实上,没有良善的真理都具有这种自我功德在里面,因为当人的善行并非源于真理的良善时,他总是渴望得到某种回报,因他行善是为了自己。而当良善隐藏人所付诸实践的真理后面时,这真理就会被主所放射的光照亮。由此可见“斑”和“点”分别表示什么,即“斑”表示与虚假混杂的真理;“点”表示与邪恶混杂的良善。
来世所看到的实际色彩如此美丽和明亮,以至于无法描述(1053, 1624节)。它们就是白与黑里面的光影混杂的产物。不过,尽管那里的光在肉眼面前显为光,却和世上的光不一样。天上的光含有聪明和智慧在里面,因为来自主的神性聪明和智慧在那里就显为光,并且光照整个天堂(2776, 3138, 3167, 3190, 3195, 3222, 3223, 3225, 3339-3341, 3485, 3636, 3643, 3862节)。同样,来世的阴影尽管看似阴影,却和世上的阴影不一样;因为那里的阴影就是光的缺乏,因而是聪明和智慧的缺乏。由于在来世,白和黑是含有聪明和智慧在里面的光之产物,以及缺乏聪明和智慧的阴影之产物,故显而易见,“白”和“黑”就表示诸如前面所阐述的那类事物。结果,色彩是由白与黑所构成的表面里面的光影变化,因此这就是被称为色彩的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多样性(1042, 1043, 1053节)。
由此可见,“有斑的”,也就是标有或布满黑白点的表示什么,即表示与邪恶混杂的良善;以及“有点的”表示什么,即表示与虚假混杂的真理。这些就是取自拉班良善的事物,以便服务于引入纯正的良善与真理。不过,至于它们能以哪种方式服务于这一目的,这是一个奥秘;事实上,这个奥秘能清楚地呈现在那些处于天堂之光的人面前,因为如前所述,这光含有聪明在里面;但它却无法清楚呈现在那些处于尘世之光的人面前,除非他们的尘世之光被天堂之光照亮,如那些已重生之人的情形。因为每一个重生之人都在自己那来自天堂之光的属世之光里面看见良善与真理,因为天堂之光会给他的理解或认知带来视觉,而尘世的劣质之光则赋予他属世的视觉。
有必要补充几句话,以进一步解释此中情形。人里面没有纯粹的良善,或不与邪恶混杂的良善;也没有纯粹的真理,或不与虚假混杂的真理。这是因为人的意愿无非是邪恶,虚假由此不断流入他的理解或认知;众所周知,人通过遗传接受他祖祖辈辈逐渐累积来的邪恶,又由此制造了实际的邪恶,将其变成自己的,并把他自己的邪恶进一步添加到这遗传上。但居于人身上的邪恶各种各样;有些邪恶不能与良善混杂,有些邪恶则能与良善混杂;这同样适用于虚假。若非如此,绝没有人能够重生。不能与良善并真理混杂的邪恶与虚假就是违背对神之爱与对邻之爱的那类;即仇恨、报复、残忍,随之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以及由此而来的虚假说服。但能与良善并真理混杂的邪恶与虚假则是不违背对神之爱与对邻之爱的那类。
例如:若有人爱自己胜过他人,并出于这爱而努力在私下和公众生活中胜过别人,在知识和教义上胜过他们,被提升到比别人更重要的位置上,以及比别人更富有,同时又承认和敬拜主,发自内心向邻人做善事,出于良知行公义公平,那么属于其自我之爱的邪恶就是能与良善并真理混杂的那种。因为这是一种人自己的邪恶,因邪恶而与生俱来。突然将这邪恶从他身上拿走,就会扑灭他里面最初燃烧的生命之火。但若有人爱自己胜过他人,并出于这爱与自己相比蔑视他人,仇恨那些不尊重他,可以说崇拜他的人,因而在报复和残忍中享受仇恨的快乐,那么这种爱的邪恶就是无法与良善并真理混杂的那种,因为它们是对立面。
再举一例:若有人自以为从罪中洁净,因而被清洗干净,就像有人用大量的水洗去污秽一样,一旦他悔改,执行了所规定的处罚,或他进行忏悔并听到听告解神父说他脱离了罪恶后,或领受圣餐后,过上一种新生活,并处于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那么这虚假就是能与良善混杂的那种。但是,若他仍和以前一样,继续过着肉欲和世俗的生活,那么这虚假就是无法与良善混杂的那种。
又:若有人以为人凭着相信良善,而非凭着意愿良善而得救,然而又意愿良善,进而行善,那么这虚假就是能依附于良善与真理的那种;但是,若他不意愿良善,进而行善,就是不能依附的那种。同样,若有人不知道人死后会再次兴起,进而不信复活,或有人知道但仍怀疑或几乎否认它,然而却活在真理与良善中,那么良善与真理也能与这虚假混杂。但是,若他活在虚假与邪恶中,真理与良善就无法与这虚假混杂,因为它们是对立面;并且这虚假会摧毁真理,邪恶则会摧毁良善。
又:以良善为目的的伪装和城府,无论这良善是邻舍的良善,还是国家或教会的良善,就是谨慎;与它们混在一起的邪恶就能通过并为了这目的而与良善混杂。但是,以邪恶为目的的伪装和城府则不是谨慎,而是诡诈和欺骗。良善绝无可能与它们结合,因为具有邪恶目的的欺骗会将属地狱之物带入人的一切事物,无论还是细节,将邪恶置于中间,将良善丢到周边。这种次序就是地狱的次序本身。其它无数例子也一样。
有些邪恶与虚假是能依附于良善与真理的,这一点仅从以下事实就能看出来:虽然有如此众多不同的信条和教义存在,其中许多完全是异端的,然而每一种中都有人得救。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主的教会甚至存在于教会之外的外邦人当中;虽然他们处于虚假,但那些过着仁爱生活的人仍能得救(2589-2604节)。若非有能与良善混杂的邪恶,并能与真理混杂的虚假,这种情形是绝无可能的。因为能与良善混杂的邪恶,并能与真理混杂的虚假,能被主奇妙地排列成序。它们不是结合起来,更不是合而为一,而是相互毗邻,彼此相接,并且是以这种方式,良善连同真理占据中间,可以说占据核心,而邪恶与虚假则占据向外辐射,直到周边区域或四围的位置。因此,前者被后者光照,也就是邪恶与虚假从良善与真理接受光,并像从中间或核心放射的光所制造的白与黑的斑点那样斑驳。这就是天上的次序。这些就是“斑”和“点”在内义上所表示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