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1568

1568.“那地容不

1568.“那地容不下他们住在一起”表示属于内在属天事物的事物无法与以前的事物,也就是此处“罗得”所表示的事物在一起。这从以下考虑清楚可知:如前所述,“亚伯兰”代表主,在此代表祂的内在人;而“罗得”代表祂的外在人,在此代表将要与外在人分离的事物,内在事物无法与这些事物住在一起。外在人有许多事物是能与内在人住在一起的,如对良善的情感,以及由此而来的快乐和愉悦,因为这些快乐和愉悦是内在人的良善及其喜乐和幸福的结果;当这些是结果时,它们就完全对应起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属于内在人,并不属于外在人。众所周知,结果不是结果的产物,而是有效原因的产物。以仁爱为例:从脸上散发出来的仁爱不是由脸产生的,而是由里面的仁爱产生的,是仁爱如此控制或形成脸,并产生这种效果的。或以纯真为例,小孩子的纯真表现在他们的表情、举止和彼此的玩耍上;但这纯真本质上并不属于他们的表情或举止,而是属于通过他们的灵魂从主流入的纯真;因此,纯真的表现是结果;其它一切情形也是如此。
由此明显可知,外在人有许多事物是能与内在人同住和一致的。但它也有许多事物是不能与内在人同住或一致的;源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这种情况,因为由这些爱产生的一切事物都视自我和世界为目的。而属于爱主和爱邻的属天事物无法与这些事物一致,因为属天事物视主为目的,也视祂的国度,以及属于祂及其国度的一切为目的。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目的向外或向下看,而爱主和爱邻的目的向内或向上看。由此明显可知,它们如此不一致,以至于无法在一起。
要知道是什么产生了外在人与内在人的对应和一致,又是什么造成了不一致,只需反思占主导的目的,或也可说,占主导的爱;因为爱就是目的;凡被爱之物都被视为目的。这种反思将表明一个人的生命或生活到底是什么样,死后又是什么样,因为它来自目的,或也可说,来自他的主导爱;他的主导爱塑造了他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不是别的。与永生,也就是属灵和属天的生命(这就是永生)不一致的东西若在肉身生活期间没有被移除,在来世必须被移除。如果它们无法被移除,那么这人注定永远不幸福。
现在提及这些事,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外在人有与内在人一致的事物,也有不一致的事物;并且一致的事物无法与不一致的事物在一起;此外,外在人中一致的事物来自内在人,也就是通过内在人来自主;如洋溢着仁爱的脸,或仁爱的脸,又如小孩子的表情和举止中的纯真,如前所述。而不一致的事物则属于人和他的自我。由此可知这句话,即“那地容不下他们住在一起”表示什么。从内义上说,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既然主是主题,那么祂的一切样式和形像也是主题,即祂的国度、教会,以及祂的国度和教会里的每个人;正因如此,此处阐述了人里面的事物。在主凭自己的能力战胜邪恶,也就是魔鬼和地狱,从而在祂的人性或人身本质方面也变得属天,成为神性、耶和华之前,属于祂的这些事物就被视为与祂那时的状态有关。

属天的奥秘 #5915

5915.“我要在那

5915.“我要在那里奉养你”表来自内在属天层的属灵生命的不断流入。这从“奉养”的含义清楚可知,“奉养”当由代表内在属天层的约瑟来说时,是指来自内在属天层的属灵生命的流入。就内义而言,“奉养”无非是指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良善与真理的流注。天使由此得以维系,人的灵魂,即他的内在人也由此得以维系。外在人靠着食物与喝的来维系就对应于这种维系;因此,“食物”表示良善,“喝的”表示真理。这种对应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当一个人正在享用食物时,与他同在的天使便思想良善与真理;说来神奇,他们的观念照着这个人所吃食物的各种不同种类而各不相同。因此,当人在圣餐中领受饼和酒时,与他同在的天使便思想爱之良善与信之良善(3464, 3735节),因为“饼”对应于爱之良善,“酒”对应于信之良善。由于它们相对应,所以它们在圣言中也具有同样的含义。
  人的灵魂,即他的内在人靠属灵的食物和喝的,也就是良善与真理来维系,这一事实从主在摩西五经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人活着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3; 马太福音4:4)
  “耶和华口里的一切话”是指从主发出的良善与真理。约翰福音: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约翰福音6:27)
  又:
  门徒求耶稣说,拉比,请吃。耶稣对他们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约翰福音4:31, 32)
  关于喝的,同一福音书:
  耶稣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7:37, 38)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