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68.“到第十三年就背叛了”表示童年时期试探的开始。这从“第十三年”和“背叛”的含义清楚可知,第十三年介于第十二和第十四之间。前面说明了“十二”表示什么;稍后将说明“十四”表示什么。“十三”是没有试探和有试探之间的间隔。当“背叛”用来论及人里面的邪恶,或恶灵时,当邪恶或恶灵保持屈从或顺服,然后开始起来侵扰时,“背叛”表示什么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邪恶或恶灵背叛的程度取决于渴望处于良善和真理的人在自己里面确认某种邪恶和虚假,也就是恶欲和虚假把自己引入他的良善和真理的程度。恶灵的生命在于恶欲和虚假,天使的生命则在于良善和真理;侵扰和争战由此产生。凡有良心的人都是这种情况,当主还是个孩子时,祂更是如此,因为祂天生就有感知。那些有良心的人感觉侵扰和争战是一种隐痛,但那些有感知的人则感觉侵扰和争战是一种剧痛;感知越内在,痛苦越剧烈。由此可见,与世人的试探相比,主的试探是何性质,因为祂拥有内层和至内层的感知。
5270.“都是七个荒年”表随之而来的真理的缺乏和看似剥夺。这从“(饥)荒”的含义清楚可知。“(饥)荒”是指认知的缺乏(参看1460, 3364节),因而是指真理的剥夺。因为虚假会将真理驱逐到它们似乎不复存在的地步,这一点由“这干瘦又丑陋的母牛吃尽了那以先的七只肥母牛;它们全吞了下去,竟不知道它们吞了下去”,以及“细弱的穗子吞了那七个佳美的穗子”(41:4, 7, 20, 21, 24;参看5206, 5207, 5217节)来表示。这一切的含义,即一开始,真理会在属世层的这两个部分增多,但后来真理的缺乏如此之大,以至于好像它几乎不存在,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奥秘,除非他被允许知道人的改造和重生是何性质。由于这是接下来的几节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故有必要三言两语前阐述一下。、
在人的改造过程中,他首先从圣言或教义学习真理,并将它们存在记忆中。无法被改造的人以为,一旦他学到真理,并将它们存在记忆中,就万事大吉了,没有什么可做的了;但他大错特错了。他所获得的真理必须被引入并联结于良善;但只要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邪恶仍留在属世人中,它们就无法被引入并联结于良善。一开始,这两种爱能起到引入这类真理的作用;但这些真理绝无可能与它们联结。因此,为了能实现与良善的联结,由这些爱所引入并保留在那里的真理必须先被驱逐,尽管它们实际上并未被驱逐,只是退到里面,结果看似不存在;这就是为何我们说“真理的看似剥夺”。一旦这一切发生,属世层就从里面接受光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邪恶则让步;并且它们在何等程度上让步,真理就在何等程度上得以恢复,被储存起来并联结于良善。在圣言中,人似乎被剥夺真理时的状态被称为“荒凉”,还被比作“晚上”,就是人在进入早晨之前所处的晚上;这就是为何在代表性教会,白天始于晚上(883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