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011.“因为我已立你为多族之父”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一切真理和由此产生的良善皆来自祂。这从“父”、“多”和“族”的含义清楚可知:“父”是指来自主的;“多”是指真理;“(民)族”是指由此产生的良善(对此,参看2005-2007节)。就更普遍、更遥远的意义而言,这些话表示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祂的神性本质的合一(可参看2004节),因为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祂的神性本质的合一如同真理与良善的合一,祂的神性本质与祂的人身或人性本质的合一则如同良善与真理的合一,这是相互的合一。事实上,在主里面的,正是与良善合一的真理本身,并与真理合一的良善,因为无限神性只能被称为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因此,人类心智若认为主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就不会出错了。
9.天使出于其智慧走得更远。他们说,不仅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而且一切生命也来自主。他们以此确认这一点,即: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源于它自己,只能源于某种先于它自己的事物;因而一切事物皆源于一个“首先的”,他们称这“首先的”为一切事物之生命的存在。一切事物以同样的方式持续存在,因为持续存在就是不断存在;凡物若不藉着中间物与那首先的保持联系,必瞬间瓦解,完全消散。他们还说,生命的源头只有一个,人的生命是由此而来的一股溪流,若非不断凭它的源头持续存在,必立刻枯竭。
他们又说,从这生命的独一源头,也就是主所发出的,无非是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这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照各人对它们的接受而影响各人。那些在信仰和生活上接受它们的人在它们里面发现天堂,而那些弃绝或窒息它们的人则将它们变为地狱;因为他们将良善变为邪恶,将真理变为虚假,从而将生命变为死亡。他们又以此确认一切生命皆来自主的事实,即:宇宙万物都与良善并真理有关,人之意愿的生命,也就是其爱之生命,与良善有关;人之理解力的生命,也就是其信的生命与真理有关。既然一切良善与真理都从上头来,那么可知,一切生命也必从上头来。这就是天使的信仰,所以他们拒绝因他们所行的良善而送上的一切感谢,并且若有人将良善归于他们,他们就会生气并收回。
他们感到惊讶的是,有人竟然相信他凭自己变得智慧,或凭自己行善。为自己的缘故行善,他们并不称之为良善,因为它是凭自我而行的。为良善的缘故行善,他们称之为来自神性的良善;他们说,正是这良善构成天堂,因为这良善就是主。
1802.“说,这人不会是你的继承人”表示外在之物不会是主国度的继承人,这从刚才所解释的“成为继承人”或“继承”的含义清楚可知。主国度的继承人不是外在之物,而是内在之物。然而,外在之物也是继承人,但只有通过内在之物才能成为继承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两者行如一体。要理解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必须牢记:所有在天堂里的人都是主国度的继承人,包括那些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天堂里的人,也包括那些在第三层天堂里的人,也就是说,包括那些外在的人,那些相对内在的人和那些内在的人,因为他们都构成一个天堂。内在事物与外在事物在主天堂里的关系就像它们在人里面的关系。第一层天堂的天使从属于第二层天堂的天使,第二层天堂的天使从属于第三层天堂的天使。然而,这种从属关系不是命令式的从属关系,而是如同在一个人里面那样,是内在事物进入更外在事物的一种流注;也就是说,主的生命通过第三层天堂流入第二层天堂,再通过第二层天堂流入第一层天堂,即按规定顺序流经所有天堂,还直接流入每个天堂。较低的天使,或处于从属地位的天使并没有意识到情况是这样,除非主赋予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因此,他们的从属关系不是命令式的从属关系。
第三层天堂的一位天使越拥有内在之物,就越成为主国度的一个继承人;第二层天堂的一位天使越拥有内在之物,就越成为一个继承人;同样,第一层天堂的一位天使越拥有内在之物,也越成为一个继承人。正是内在之物使得他们的每一位成为一个继承人。相对内在的天使比更外在的天使拥有更多的内在之物,故前者更接近主,更是祂的继承人。内在之物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因此,天使在何等程度上拥有爱和仁,就在何等程度上成为主的儿子和继承人,因为他们在同等程度上享有主的生命。
但没有人能从第一层天堂或外在天堂被提到第二层天堂或更内在的天堂,除非他先被教导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他越接受教导,就越能被提升并来到天使灵当中。天使灵在被提入或进入第三层天堂,或来到天使当中之前,也是如此。相对内在的事物和内在事物通过这些教导得以形成,并变得适合接受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从而接受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没有人能感知到他所不知道和不相信的东西。因此,没有人能获得感知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能力,除非通过那种能使他知道何为良善或真理及其性质的知识或认知。所有人,甚至小孩子都是如此;在主的国度,每个孩子都接受教导。不过,孩子更容易被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充满虚假的观念或原则。然而,他们只被教导总体真理;一旦接受这些真理,他们所获得的感知是无数的,或说他们会感知到无限或无数事物。
这方面的情形就像当一个人被说服相信某个总体上的真理时的情形。这时,他很容易看到,可以说凭自己或自动学到构成这个真理的总体方面的具体方面,以及构成具体方面的个体细节,这些具体方面和个体细节都具有确认性。因为他被对总体上的真理的情感打动,因此也被这个真理的确认性的方面和细节打动。这些伴随快乐和愉悦的具体方面和更小细节会进入总体情感,由此不断完善它。这些方面和细节就是内在事物,人们凭这些内在事物而被称为继承人,也就是说,他们能通过这些事物继承主的国。但当这些人处于对良善的情感,即相爱,也就是说,他们通过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以及对它们的情感而被引入相爱时,他们才第一次开始成为继承人,或获得产业;他们在何等程度上处于对良善的情感,或相爱,就在何等程度上成为继承人,或获得产业。因为相爱是他们从主的本质,如同从他们的父那里所获得的真正生命本身。这些事从接下来的内容(15:5;1805-1810节)可以看出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