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261.“我若在所多玛城中间找到五十个义人”表示如果真理充满良善。这从“五十”和“那城中间”的含义清楚可知:“五十”是指满或全;“那城中间”是指在真理里面或核心处的,或真理所包含的,如前所述(2252节,那里有同样的词语)。可以想象,如果真理充满良善,人必然得救。不过,要知道,人所知道的真理极其稀少,即便有,它们也没有生命,除非它们里面有良善;如果它们里面有良善,他就会得救,但仅仅靠怜悯得救。因为如前所述,人所知道的真理极其稀少,而包含在它们里面的良善从真理和那人的生活中获得自己的性质。
就本身而言,真理并不赋予生命;赋予生命的,是良善。真理只是生命,也就是良善的接受者。因此,没有人能说,他能通过真理得救,或如通常所断言的那样,唯信得救,除非构成信的真理包含良善。必须存在于真理里面的良善必是仁之良善;这解释了为何信仰本身在内义上只是仁爱,如前所示(2231节)。至于人们说,对真理的承认就是得救之信,要知道,那些过着违背仁爱生活的人绝无可能承认真理;相反,他们形成了一种自我说服,爱自己或爱世界的生命就粘附在这种自我说服上;因此,他们所谈论的承认并没有信之生命,也就是仁之生命在里面。最坏的人出于爱自己或爱世界,也就是说,为了在所谓的聪明智慧上胜过别人,因而为了获得地位、名声和财富,也能学习、掌握信之真理,并以多种方式确认它们;但对他们来说,这些真理仍是死的。
真理的生命,因而信之生命唯独来自主,主是生命本身。主的生命是怜悯,怜悯是由对全人类的爱产生的。有些人声称自己信奉信之真理,但与自己相比却蔑视他人;每当他们爱自己、爱世界的生命被触动时,他们就对邻舍心怀仇恨,并以邻舍丧失财富、地位、名声和生命为快乐。做这种事的人永远不能享有主的生命。但信之真理是这种情况:人通过它们重生,因为它们才是接受良善的最纯正的器皿。因此,真理如何,这些真理里面的良善就如何,它们的结合和由此而来的在来世被完善的能力就如何,人死后的祝福和幸福的状态就如何;或说真理越准确,它所包含的良善就越纯粹,它们的结合和由此而来的在来世发展的能力就越完美,我们死后的状态就越蒙福和幸福。
57.论及天堂的话也可论及教会,因为教会是主在地上的天堂。教会也有许多,其中每一个都被称为一个教会,并且只要爱与信之良善在其中掌权,它的确是一个教会。主在此也出于各个不同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一个教会出于许多教会。论及总体教会的话可论及具体的教会之人,即:教会在人之内,而非在人之外;主在其中存在于爱与信之良善里面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教会。同样,论及拥有天堂在里面的天使的话可论及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即:他是一个最小形式的教会,正如一位天使就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此外,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和天使一样,也是一个天堂。因为人被造是为了他能进入天堂,并变成天使。因此,从主拥有良善的人就是一位天使-人。人与天使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值得提一下。人在这一点上与天使有共同之处,即:他的内层同样符合天堂的形像,并且只要他处于爱与信之良善,就会变成天堂的形像。但符合世界形像的外层被赐给人,并未赐给天使;并且只要人处于良善,他里面的世界就会服从并服务于天堂。这时,主在两个世界存在于他里面,就好像他在自己的天堂中。事实上,主在两个世界都处于自己的神序,因为神就是秩序。
注:如果良善是教会的特征和本质,而不是脱离良善的真理,那么教会就是一(1255, 1316, 2952, 3267, 3445, 3451. 3452节)。事实上,众教会凭良善而在主面前合为一个教会(7396, 9276节)。教会在人之内,而非在人之外,总体上的教会由拥有教会在里面的人构成(3884 [6637]节)。人若是一个教会,就是一个具有最大天堂形像的最小形式的天堂,因为属于其心智的内层照着天堂的形式,因而为了接受天堂的一切事物而被排列(911, 1900, 1928, 3624-3631, 3634, 3884, 4041, 4279, 4523, 4524, 4625, 6013, 6057 9279, 9632节)。人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他的内在通过创造照天堂的形像被形成,他的外在照世界的形像被形成;因此,人被古人称为小宇宙(3628, 4523, 4524, 5115, 5368, 6013, 6057, 9279, 9706, 10156, 10472节)。所以,人被造是为了拥有服务于天堂的世界在里面,这是善人的情形;恶人则相反,天堂在他里面服务于世界(9278, 9283节)。主就是秩序,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与真理构成秩序(1728, 1919, 2011, 2258, 5110, 5703, 8988, 10336, 10619节)。神性真理就是秩序的律法(2447, 7995节)。只要人照着秩序生活,也就是照着神性真理活在良善中,他就是一个人,教会与天堂都在他里面(4839, 6605, 8513, [8547]节)。
1928.“在往书珥路上的泉旁”表示这种真理来自从记忆知识发出的那些事物。这从“泉”、“路”和“书珥”的含义清楚可知:如前所述,“泉”表示真理;“路”表示通向真理并来自真理的道路,如前所示(627节);而“书珥”则表示诸如可以说仍在旷野,也就是说,尚未获得任何生命的那种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当来自记忆知识或事实的真理与爱的属天元素正在流入的真理联合或结盟时,就说这些真理获得生命,因为真理的实际生命由此而来。真实事物,即真理是按着天上社群联结在一起的方式而联结在一起的;它们也对应于这些社群,因为人的内层就是一种微型天堂。真实事物或真理若未按着天堂社群的形式而联结在一起,就尚未获得生命,因为在此之前,来自主的爱的属天元素无法适合流入。当两边具有相似的形式,或人的微型天堂是大天堂的一种相对应的形像时,它们才首次获得生命。在此之前,没有人能被称为一个天堂般的人。
将要从自己或凭自己的能力掌管整个天堂的主在世时将其外在人,即人身或人性本质中的真理和良善恢复成这种秩序。但祂因感知到祂的理性在孕育之初并不适合这种秩序,如前所述(16:4-5;1911, 1914, 1916节),所以就思考原因,发现源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的属世真理尚未获得生命,也就是尚未恢复成天堂的秩序。此外,信之真理根本没有生命,除非一个人过着一种仁爱的生活,因为一切信之真理都从仁爱流出,就住在仁爱里面;当这些真理住在仁爱里面,并从仁爱流出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生命就住在仁爱里面,从来不住在缺乏仁爱的真理里面。
“书珥”表示尚未获得生命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这一点从该名字的含义清楚可知,因为书珥是一片旷野,离红海不远,因此在埃及的方向上,这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摩西使以色列从红海启程,他们出去到了书珥的旷野;从那里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出埃及记15:22)
它在埃及的方向上,这一点同样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论述以实玛利的后代的地方:
他们从哈腓拉住到埃及前的书珥。(创世记25:18)
撒母耳记:
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撒母耳记上15:7)
又:
大卫突袭基述人、基色人和亚玛力人,这些人自古以来就住在那地,从书珥直到埃及地。(撒母耳记上27:8)
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出,“书珥”表示最初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尤表仍在旷野中,也就是说,尚未照着天堂社群的秩序或形式而与其余的知识结合的那种知识,因为它在埃及前,而“埃及”在各种意义上都表示记忆知识,如前所示(1164, 1165, 1186, 1462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