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385.“他们找门找得很烦躁”表示直到他们看不见通向良善的任何真理。这从“门”的含义清楚可知,“门”是指引入或提供入口的东西,是指真理本身,因为真理通向良善(参看2356节)。但此处“门”表示通向真理的认知或知识,因为“门”(即外门)在屋前之外,如前所述(2356节);经上说“罗得出来,到门口(janua),把他身后的门(ostia)关上”(19:6),因此“找门找得很烦躁”表示看不见通向良善的任何真理。
那些通过推理孵化教义理论,并且什么都不信,除非先理解它的人就会变成这个样,尤其在末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生活中的邪恶不断流入其心智的理性部分,从对邪恶的情感之火获得的一种幻光倾泻进来,使他们视虚假为真理,就像那些习惯在夜色中看见幽灵的人一样。然后,这些事物以多种方式被证实,并变成教义,如那些声称构成一个人情感的生活算不了什么,或说成就不了什么事,只有构成思维的信才是重要的之人的教义。
谁都能知道,无论什么样的假设或原则,即便虚假本身,一旦被接受,都能以无数方式被证实,并且表面上看就像是真理本身。这就是异端邪说如何产生的,并且一旦它们被证实,人们永远不会退出。然而,从虚假的原则或假设只能流出虚假;即便真理夹杂于其中,当被用来证实虚假的原则或假设时,它们也会变成被歪曲的真理,因为它们被虚假的本质污染了。
如果真理本身被当作原则或假设来接受并得到证实,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例如,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支撑起一切律法和先知所说的一切话,因而是一切教义和敬拜的基本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心智会被圣言中的无数事物光照;否则,这些事物会隐藏在虚假原则或假设的模糊中。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异端邪说会被驱散;许多教会就会合为一个教会,无论从这个教会流出或指向该教会的教义和仪式有多么大的不同。
古教会就是这样,它遍及许多国家,即:亚述、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利比亚、埃及、非利士,直至推罗、西顿,以及约旦河两岸的迦南地。这些人虽拥有不同的教义和不同的仪式,却只有一个教会,因为对他们来说,仁爱是本质的东西,或说至关重要的元素。那时,主的国度在地如在天,因为这就是天堂的样子(参看684, 690节)。如果现在仍是这种情况,那么所有人就会如同一个人那样被主掌管,因为他们就像一个身体的肢体和器官,这些肢体和器官虽在形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却都与一个心脏有关;它们都依赖于这一个心脏,只是各自都以自己的形式来依赖,处处都不同。这时,无论别人的教义和敬拜的外在形式是什么样,论到他,每个人都会说,这是我的弟兄;我看到他敬拜主,是个好人。
3646.就流注和对应而言,动物和人差不多,即:动物有一个来自灵界的流注和一个来自自然界的注入,这两种力量把它们联结起来,并赋予它们生命。但这流注和注入的实际运作照着动物的灵魂、因而身体所取的形式而各异。这就像世界的光,这光在同等程度上以同样的方式流入地上的各种物体,却在不同形式中以不同方式行动,在有些物体中制造美丽的色彩,在有些物体中却制造丑陋的色彩。因此,当属灵之光流入动物的灵魂时,动物对它的接受完全不同于当它流入人类的灵魂时,人类对它的接受;因此,它激活动物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于激活人类的方式。
因为人类的灵魂处于一个更高层级和一种更完美的状态,并能向上看,从而仰望天堂和主。因此,主能与他们联合,并赐给他们永生。但动物的灵魂只能向下看,从而只能注视地上的事物,因此只能与这些事物联合;这也是为何它们会与肉体一起死亡。正是目的表明人所拥有的生命是什么样,动物所拥有的生命是什么样。人能拥有属灵和属天的目的,可以看到、承认、相信它们,并拥有对它们的情感;而动物只能拥有属世的目的。因此,人能处于存在于天堂中并构成天堂的目的和功用的神性气场;而动物只能处于存在于地上的目的和功用的气场。目的就是爱,因为被爱之物都被视为目的。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知道如何区分他们的生命和动物的生命,是因为这两者都一样专注于外在事物,从心里只关心地上、肉体和世俗的物体;像这样的人也相信他们的生命就像动物所拥有的生命,以为他们死后会像动物那样消散。事实上,他们不知道属灵和属天事物是什么,因为他们不关心。我们这个时代的疯狂便由此而来,因为人们把自己比作动物,看不到任何内在区别。而凡相信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存在,也就是允许属灵之光流入并影响自己的人所看到的,恰恰相反;他们认识到他们远比野兽优越。蒙主的神性怜悯,野兽的生命将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来论述。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