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2500

2500.“亚伯拉罕

2500.“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移”表示主在信之良善与真理上的进展。这从“迁移”和“南地”的含义清楚可知:“迁移”是指取得进展(参看1457节);“南地”是指信之良善与真理(参看1458节)。关于亚伯拉罕,第12章说他进入埃及时,“又起程,向南方去行进”(创世记12:9-10),这在内义上表示当主还是个孩子时,就由认知构成的记忆知识而言,祂前进到良善和真理(1456, 1459节)。本节说他“向南地迁移”,这表示更进一步、更内在的进展,这次是就信之教义而言,在良善和真理上取得的进展。这就是为何此处用“南地”这个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地”表示教会,教义是为教会而存在的(566, 662, 1066, 2117, 2118节)。
至于总体上主的教导,它的性质从本章的内义很清楚地看出来,即:祂是通过整个一连串的启示,因而通过来自祂自己,也就是来自祂的神性的神性感知和思维被教导的。祂将这些感知和思维植入神性的聪明和智慧,并持续如此行,直到实现祂的人身或人性与神性的完美合一。这种变得智慧的方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流入主的东西来自神性本身,也就是祂的至内层,因它来自父,祂从父成孕。因此,它来自唯独主所拥有的神性之爱本身,而神性之爱就在于祂渴望拯救整个人类。
一个至今几乎无人知晓的奥秘是,爱本身就含有智慧和聪明在里面;但这些智慧和聪明的性质取决于爱的性质。智慧和聪明之所以在爱里面,是因为一切流注都进入爱,或也可说,进入良善,从而进入人的生命本身。这就是无法形容的天使的智慧和聪明的源头。这也是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之人的智慧和聪明的源头;尽管活在肉身时,他们在自己里面没有感知到这种智慧和聪明,但死后会进入它们,因为它们就存在于爱本身和仁本身里面(参看2494节)。至于主的爱,它无限高于天使所拥有的爱,因为它是神性之爱本身;因此,祂拥有一切智慧和聪明的最顶点在里面。然而,祂因生而为人,要像其他人一样照着神性秩序发展,所以逐渐把自己引入对这种天赋的使用。通过这种方式,祂就可以将祂的人身或人性与神性合一,使祂的人身或人性成为神性,并且靠自己的能力如此行。

宇宙星球 #35

35.一些水星灵被其

35.一些水星灵被其他灵人派来拜访我,要听听发生在我周围的事。我们地球的一个灵人对他们说,他们可以告诉派他们来的那些人,除了真理什么也不要说,也别照他们的习惯通过讲述反面来回答问题。因为若有我们地球的灵人这样做,他必受击打。但从远处派出这些灵人的那群人立刻答复说,若值得被击打,他们必一起受击打,因为他们习惯这样做,以至于停不下来。他们说,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时,也是这样做的,但不是有意欺骗他们,而是为了激发求知欲。因为当他们提出反面,以某种方式隐藏事物时,求知欲就被激发出来,记忆通过努力寻找它而得以完善。我曾在别的场合和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我因知道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于是就问他们如何教导他们的居民。他们说,他们不会指教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仍会给出一点提示,以便培养并增强他们发现、知道事实的渴望。因为如果他们回答了所有问题,这种渴望就会消失。他们又补充说,他们讲述反面的另一个原因是,真理可以显得更清晰,因为一切真理在与其反面进行对照时显得最清晰。

属天的奥秘 #981

981.“神赐福”表

981.“神赐福”表示主的同在和恩典,这从“赐福”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就外在意义而言,“赐福”表示富有一切世俗和肉体的好处。这也是所有局限于外在意义的人对圣言的解释,如古今的犹太人,以及基督徒,尤其现在的基督徒。因此,他们认为神性赐福在于财富、富有一切和个人荣耀。但就内在意义而言,“赐福”表示富有一切属灵和属天的良善,这种赐福唯有主赐下,也只能由主赐下;这就是为何“赐福”表示主的同在和恩典;主的同在和恩典就带有这类赐福,就是属天和属灵的良善在里面。之所以说同在,是因为主只在仁爱中同在,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重生的属灵人,他出于仁爱行事。主的确与每个人同在,但人越远离仁爱,主的同在程度就越低,可以说越不在场,也就是说,主就越遥远。
至于为何提到的是“恩典”,而不是“怜悯”,原因(我猜测,这原因至今不为人知)在于,属天人不谈论恩典,只谈论怜悯;而属灵人不谈论怜悯,只谈论恩典。这种差别来源于以下事实:属天人承认人类全然不洁,本身由粪便构成,是属地狱的。因此,他们乞求主的怜悯,因为怜悯适合有这种感觉的人,或说适合这种情况。
然而,属灵人尽管也知道人类具有这种性质,却不承认,因为他们仍坚持并热爱他们的自我,故很难提及怜悯,却很容易提及恩典。这种言语上的差别是由谦卑的差别造成的。人越爱自己,认为他能凭自己行善,因而配得救赎,就越不能乞求主的怜悯。有些人之所以能乞求恩典,是因为这成了一种习惯的说话方式;其中几乎没有主的东西,却有大量自我的东西。当呼求“主的恩典”时,谁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现这一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