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679.“夏甲就走了,在别是巴的旷野飘荡”表示在信之教义上四处游荡的状态,或说困惑地游荡在信之教义当中的状态。这从“走了,在旷野飘荡”和“别是巴”的含义清楚可知:“走了,在旷野飘荡”是指一种游荡的状态,或一种困惑游荡的状态;“别是巴”是指信之教义,如本章末尾所述(2723节),在那里,经上说,亚伯拉罕和亚比米勒在别是巴立了约(21:32),亚伯拉罕在别是巴种植小树林(31:33)。本节描述了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状态一开始是何性质,即:他们四处游荡,被带入各种错误。因为主让他们多多思考永生,从而多多思考信之真理;但他们出于自我去思考,如前所述,所以只能在教义和生活上四处游荡。凡从童年早期就灌输给他们的东西,或别人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或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他们都当作真理;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没有意识到的各种情感在误导他们。这些人就像尚未成熟的果实,不能瞬间发展出它的形状、美丽和味道。他们又像幼苗,不能瞬间开花抽穗。然而,那时进入的观念虽然大部分是错的,但仍能促进成长;后来,当这些人正在被改造时,这些错误观念部分被分离出去,部分用来可以说将营养和汁液注入后续生命。这些反过来又能部分适合主随后植入良善和真理,部分适合为属灵事物充当终级层面,或说最终接收的土地。因此,它们不断充当改造的手段;这些手段形成一个有序的连续不断的链条。因为对人来说,主预见一切,甚至最小细节,并为他将来直到永恒的状态而提供这一切。主为了人的福祉而尽可能地在此人允许自己被祂引导的程度内这样做。
5292.“当七年丰收的时候”表那在真理连同良善增多期间已经被注入的。这从“年”和作为时间段的这些年(如下文所述),以及“丰收”的含义清楚可知:“年”是指状态;“丰收”是指真理的增多,或增多的真理,如前所述(5276, 5278, 5280节)。此处之所以表示真理连同良善的增多,是因为真理离了良善什么也不是,除了与良善联结的真理外,并没有任何真理储存在内层人里面,如刚才所述(5291节)。“年”不仅表示状态,还表示时间段,这是因为就内义而言,“年”表示整个状态,也就是从一个状态的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时期。能描述这类状态的,只能是时间段;除了时间段以外,身处时空的人无法以任何其它方式来理解它们。“年”和“日”既表示状态,也表示时间段(参看23, 487, 488, 493, 893, 2906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