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723.关于别是巴。“别是巴”表示教义的状态和性质,即:它是与纯人类理性观念联合的神性教义。这一点从21:22-33的整个思路(参看2613, 2614节),以及原文中“起誓的井”和“七井”这些词本身的含义清楚可知。“井”表示信之教义(2702, 2720节),“起誓”表示结合(2720节);“起誓所立的约”也表示结合(1996, 2003, 2021, 2037节);“七”表示神圣之物,因而表示神性(395, 433, 716, 881节)。由此明显可知,“别是巴”表示本身为神性的教义,连同与它联合的纯人类理性观念或表象。
亚伯拉罕的话清楚表明,这就是“别是巴”之名的由来:
你要从我手里受这七只母羊羔,好为我作我挖这口井的证据。所以他称那地方为别是巴,因为他们二人在那里起了誓。他们在别是巴立了约。(创世记21:30-32)
以撒的话也表明这一点:
那一天,以撒的仆人来,将他们挖井的事告诉他,对他说,我们找到水了。他就给那井起名叫示巴(“起誓”和“七”),因此那城名叫别是巴,直到今日。(创世记26:32-33)
这段经文也论及与亚比米勒有争竞的井,并与他所立的约;“别是巴”表示再次与信之教义联合的纯人类理性观念;由于它们再次被联合,教义以这种方式变得适合人类理解,所以它被称为“城”,因为“城”是指整体上的教义(可参看402, 2268, 2450, 2451节)。此外,出现在其它地方(如创世记22:19; 26:22-23; 28:10; 46:1, 5; 约书亚记15:28; 19:1-2; 撒母耳记上8:2; 列王纪上19:3)的别是巴在内义上具有类似含义;它也以反面意义出现在阿摩司书(5:5; 8:13-14)。
经上以“从但到别是巴”来描述的迦南地的整个范围,在内义上就表示教义所教导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整个范围,因为迦南地表示主的国度,以及祂的教会,因而表示教义所教导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如士师记:
于是以色列众人都出来,从但到别是巴,会众都聚集起来如同一人。(士师记20:1)
撒母耳记上:
从但到别是巴的全以色列。(撒母耳记上3:20)
撒母耳记下:
把国度从扫罗家转出去,建立大卫的宝座,治理以色列和犹大,从但直到别是巴。(撒母耳记下3:10)
又:
户筛对押沙龙说,不如将全以色列,从但直到别是巴,都聚集起来。(撒母耳记下17:11)
又:
大卫吩咐约押走遍以色列众支派,从但直到别是巴。(撒母耳记下24:2, 7)
又:
从但直到别是巴,百姓死了七万人。(撒母耳记下24:15)
列王纪:
所罗门所有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大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自己的无花果树下居住。(列王纪上4:25)
1316.“看哪!这人民为一,他们都有一种语言”表示他们都有一样的信之真理和教义。这从“人民”和“语言(或嘴唇)”的含义清楚可知:“人民”是指信之真理,“语言(或嘴唇)”是指教义。前面说明(1259节),“人民”表示信之真理,也就是那些拥有信之真理的人;“语言(或嘴唇)”表示信之教义,这在前面也已说明(11:1;1286节)。当所有人都以社会的共同利益、教会的共同利益和主的国度为目的时,就说人民“为一”,他们的语言或嘴唇也是“一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主就在这目的里面,所有人都从主而为一。但主绝不可能与一个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的人同在。人自己的东西本身就会将主排斥在外,因为人由此会将社会的共同利益和教会的共同利益,甚至将主的国度扭转并指向他自己,甚至使它们可以说为他而存在。他就这样把主的东西从祂那里夺走,并将自己置于祂的位置。当这种态度在人里面掌权时,他的每一个思维,甚至他思维的最小细节里面都会有它的反映。这就是在人里面掌权的东西,或说人的主导特征的性质。
这一点在人活在肉身期间不像在来世那样明显,因为在来世,在人里面掌权的东西,或说人的主导特征会通过他周围所有人都感觉到的一种气场显现;这种气场具有这种特点是因为,它从此人里面的每一个事物中散发出来。一个人若在各个方面都关注自己,那么他的气场就会夺取并(如来世的人所说的)吸收对它有利的一切,包括周围灵人的一切快乐。它还会摧毁他们的一切自由。因此,这种人不得不被逐出社群。但当人民为一,语言或嘴唇为一时,也就是说,当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得到关注时,一个人永远不会夺取别人的快乐,或摧毁别人的自由,而是尽可能地促进和增加它。这就是为何天堂社群如同一体,这一体唯独通过来自主的相爱才能实现。这同样适用于教会。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