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967.“商人通用”表示适合他们的状态,这从“商人”、因而“商人通用”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商人”表示那些拥有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的人,而“货物”或“商品”表示那些知识或认知本身。因此,“商人通用的银子”表示一个人所能接受的真理的量,换句话说,适合各人的状态和能力的真理。谁都能看出,加上去的这个短语包含某种奥秘。
下面会说明“商人”和“货物”的具体含义,但整个短语的大体含义是这样:凡正在被改造和重生的人都被主赋予仁和信,但各人照自己的能力和状态来接受。因为人从幼年起所吸收的邪恶和虚假使得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和别人一样接受被赋予的东西。在一个人能被重生之前,这些邪恶和虚假必须先经历荒废,或被剥离。荒废或剥离后剩余的属天和属灵生命的量就决定了剩下的东西能被真理光照,并富有良善的程度。那时获得生命的,正是余剩,也就是被储存在一个人里面的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这些良善和真理是人从童年早期甚至直到改造时所获得的,并且这个人可能获得的多一些,那个人可能获得的少一些。它们被保存在他的内在人里面,无法被带出来,除非他的外在人被带入与内在人相对应的状态,这主要通过试探和多种多样的荒废实现。事实上,违背良善和真理的肉体欲望(就是诸如爱自己和爱世界的那类欲望)必须先沉寂下来,或处于休眠状态。在此之前,属于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的属天和属灵事物或渴望无法流进来。这就是为何各人都照自己的状态和能力被改造。主也以关于往国外去的人的比喻教导了这一点:
他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财产托付给他们;一个给了五个他连得(talents,希腊文,他连得),一个给了二个,一个给了一个,各照各自的才干。那领五个他连得的拿它们做买卖,另外赚了五个;那领二个的,也照样另赚了二个。(马太福音25:14-17等)
这样的教导也出现在关于十个仆人的比喻中,他交给仆人们十锭银子去作生意(路加福音19:12-13等)。
“商人”表示那些拥有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的人,“货物”表示这些知识或认知本身,这一点从刚才所引用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的经文,以及接下来的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西结书:
对推罗说,推罗啊,你是住在海口的人,是众民的交易者,交易通到许多海岛。他施因你多有各类的财物,就作你的客商,拿银、铁、锡、铅兑换你的货物。雅完、土巴、米设都与你交易;他们用人的灵魂和铜器兑换你的货物。底但与你交易;许多海岛作你手下的市场。亚兰因你的手工品很多,就作你的客商;犹大和以色列地都与你交易;他们用米匿的麦子、饼、蜜、油、止痛香膏兑换你的货物。大马色因你的手工品很多,又因你多有各类的财物,因黑本酒和察哈尔羊毛,就作你的客商。但和雅完拿纺成的线兑换你的货物。底但人用战车的敞篷与你交易。阿拉伯人和基达的一切首领因羊羔,公绵羊,公山羊,就作你的客商,他们因这些就作你的客商。示巴和拉玛的商人,他们以各类上好的香料与你交易。哈兰人、干尼人、伊甸人、示巴的商人,亚述人、基抹人与你交易。这些商人以美好的货物与你交易。(以西结书27:3, 12-13, 15-24)
这几节经文论及推罗,“推罗”表示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参看1201节),这从包含在这几节经文中的具体细节清楚看出来。此处提到的“交易”、“兑换”和“货物”没有其它含义,仅仅是指这些知识或认知;因此,推罗被称为“住在海口的人”;“水”表示知识或认知,“海”表示这些知识或认知的汇集(参看28节)。推罗还被称为“众民的交易者,交易通到许多海岛”,也就是说,甚至通到那些敬拜离真正的敬拜更遥远的人,“海岛”表示更遥远的敬拜形式(参看1158节)。至于“他施”表示什么,这在前面已经解释了(1156节)。他施的“银、铁、锡、铅”表示处于自己适当次序中的真理的不同层级,直到最外在或最后的那种,也就是感官真理。至于“银子”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1551, 2048节),“铁”表示什么(425-426节),以及“雅完、土巴、米设人”表示什么(1151-1153, 1155节)。来自这些地方的“人的灵魂”和“铜器”表示与属世生命有关的事物:“灵魂”表示来自主的一切生命(参看1000, 1040, 1436, 1742节);“铜器”表示从那生命所获得的属世良善(425, 1551节)。前面解释了“底但”表示什么(参看1172节),“亚兰”(Syria,即叙利亚)表示什么(参看1232, 1234节)。“犹大和以色列地用米匿的麦子、饼、蜜、油、止痛香膏与你交易”表示来自圣言的属天和属灵事物。所提到的其他民族及其货物则表示真理和良善的各种属和种,因而表示“推罗”所指的那些人拥有的知识或认知。
以西结书以下面这些话很清楚地表明,这些知识或认知是智慧和聪明的源头:
人子啊,你要对推罗的君王说,你靠自己的智慧聪明得了财富,你得了金银收入你的宝库。你靠自己的丰富智慧和贸易增加你的财富,因你的财富,心里就高傲。所以,看哪,我必使外人,就是列族中的强暴人临到你这里。(以西结书28:2, 4-7)
此处显而易见,他们交易的货物表示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因为智慧和聪明的源头就是这些知识或认知,而不是其它的。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你靠自己的智慧聪明得了财富,你得了金银收入你的宝库。”但当知识或认知是为了自我,为了获得显赫和名声,或财富时,它们就没有任何生命可言;那些获得它们的人会完全丧失它们。活在肉身时,他们因信奉虚假而非真理,信奉邪恶而非良善而丧失它们,在来世甚至会完全丧失那些真实事物。这就是为何经上说:“因你的财富,心里就高傲。所以,看哪,我必使外人(即虚假),就是列族中的强暴人(即邪恶)临到你这里。”
在以西结书的另一处:
推罗就像从海中间被剪除的一座城;你的货物由海上运出时,你就使许多人民满足;你以众多财富、货物,使地上的君王丰富。如今你在水的深处被海打破;你的货物和你中间所有的同伴都沉下去了;列民中的客商都向你发嘶声。(以西结书27:32-34, 36)
以赛亚书:
论推罗的预言。海岛的居民,就是航海的西顿商人哪,当静默无言;他们充满了你;在大水之上,西曷的种、尼罗河的庄稼是她的进项,你是列族的商埠。谁策划这事来攻击推罗呢?他是赐自己冠冕的,他的商人是王子。(以赛亚书23:2-3, 8)
这论及推罗的荒废。
启示录说,巴比伦也有“交易”和“货物”,但它们是被玷污的良善的知识或认知和被歪曲的真理的知识或认知:
巴比伦使列族喝她邪淫烈怒的酒,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地上的客商因她极度奢华就发了财。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这些物件的客商藉着她发了财,因怕她的折磨,就远远地站着哭泣悲哀。(启示录18:3, 11-12, 15)
“巴比伦”表示敬拜,这敬拜的外在看似神圣,但内在却是亵渎(参看1182, 1283, 1295, 1304, 1306, 1326节)。由此明显可知它的“交易”和“货物”是什么。
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表明,“商人”表示一个为自己获取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并由此获得聪明和智慧的人:
天国又好像商人寻找好珍珠,发现一颗重价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马太福音13:45-46)
“好珍珠”是指仁爱,或信之良善。
以赛亚书表明,良善和真理的一切知识或认知都来自主:
耶和华如此说,埃及劳碌得来的,古实和西巴人,就是身量高大之人的货物必过来归你,也要属你。他们必随从你,带着锁链过来向你下拜,祈求你说,神只在你们中间,此外再没有别神。(以赛亚书45:14)
这论及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
由此可见“交易”,也就是买卖,是什么意思,即:为自己获取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并通过它们获得良善本身。以赛亚书表明,这良善唯独从主那里获得:
凡口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以赛亚书55:1-2)
此处“买”表示为自己获取,“酒”表示属灵真理(1071, 1798节),“奶”表示属灵良善(2184节)。谁都能看出,“就近水来”在此不是指到水这里来,“买”不是指购买,“银子”不是指银子,“酒和奶”也不是指酒和奶。相反,它们表示可以说在内义上对应于它们的那种事物。因为圣言是神性,它的一切词语虽来自自然界和人的感官印象,但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神性属灵和属天事物。圣言只以这种方式而为神启的。
5608.“并我们的小孩子”表甚至更内在的事物。这从“小孩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小孩子”是指更内在的事物(参看5604节)。“小孩子”和“童子或大点的孩子”之所以表示更内在的事物,是因为这二者表示纯真,纯真是某种至内在的事物。天上的情形是这样: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由那些处于纯真的人组成,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由于主是纯真本身,所以那里的人因处于对主之爱而处于纯真。尽管他们在众天堂是最有智慧的人,然而在其他人看来却像小孩子。由于这个原因,还由于小孩子处于纯真,故在圣言中,“小孩子”表示纯真。
由于天堂的至内在是纯真,所以纯真必从内在存在于天上所有人中间。这就像连续事物相对于同时存在的事物,或像以不同的层级彼此分开存在的事物相对于从它们存在的事物。因为同时存在的一切事物皆源于连续事物。当前者从后者存在,即同时的事物从连续的事物产生时,它们就按着诸如它们起初被划分为不同层级时所在的次序摆列自己。以目的、原因和结果为例来说明。这些连续存在,彼此有别而又相互分离。当它们同时存在时,便以同样的次序来摆列自己;也就是说,目的占据至内在的位置,原因占据之后的位置,结果占据最后的位置。结果与其它二者共存;因为若非原因存在于结果中,目的存在于原因中,结果是不存在的。你若将原因从结果当中除去,就会摧毁结果;若将目的从原因当中除去,更是如此。目的使得原因成为原因,原因使得结果成为结果。
在灵界也是如此:正如目的、原因和结果彼此有别而又互相分离,在灵界,对主之爱、对邻之仁和仁爱的行为同样如此。当这三者成为一体或同时共存时,第一个必在第二个里面,第二个必在第三个里面。在仁爱行为里面同样如此:若非从情感或内心所流出的仁爱在这些行为里面,它们就不是仁爱行为;若非对主之爱在仁爱里面,它就不是仁爱。因此,若你拿走内在实质,外在形式就会消失;因为外层从它有序的内层而存在并持续存在。纯真同样如此。纯真与对主之爱构成一体。若非纯真在仁爱里面,它就不是仁爱。因此,若非拥有纯真在里面的仁爱在仁爱的行为中,它们就不是仁爱的行为。正因如此,纯真必在天上所有人里面。
这一事实,以及“小孩子”表示纯真的事实明显可见于马可福音:
耶稣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神的国正是这样的人的。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马可福音10:14-16;路加福音18:15-17;马太福音18:3)
此处“小孩子”明显表示纯真,因为纯真居于小孩子中间,还因为纯真之人在天堂看似小孩子。
没有人能进入天堂,除非他有某种程度的纯真(参看4797节);更重要的是,小孩子允许自己被充满纯真的天使管教;孩子还不能独立行动,像成人那样凭自己的判断力和意愿进行自我管理。小孩子允许自己被天使管教,这一事实从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天使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马太福音18:10)
若不凭着纯真,没有人能“见神的面”。
在以下经文中,纯真也由“婴孩或小孩子”来表示。马太福音:
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得着了完全的赞美。(马太福音21:16;诗篇8:2)
又:
你将这些事向智慧聪明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马太福音11:25;路加福音10:21)
“婴孩”所表示的纯真是智慧本身,因为真正的纯真居于智慧(2305-2306, 4797节)。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得着了完全的赞美”,以及这些事“向婴孩就显出来”。
以赛亚书:
牛必与熊同食,它们的崽必一同躺卧;吃奶的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以赛亚书11:7-8)
这论及主的国,尤其论及那里平安或纯真的状态。“吃奶的”表示纯真;“吃奶的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表示祸事不会临到纯真的人身上;“虺蛇”是指最为诡诈的人。这一章明显论及主。约珥书:
你们要在锡安吹号角,要聚集人民,使会众分别为圣;招聚老者,聚集孩童和吃奶的。(约珥书2:15-16)
“老者”表示智慧人;“孩童和吃奶的”表示纯真的人。
在以下经文中,“婴孩或小孩子”也表示纯真,但此处表示已被摧毁的纯真。耶利米书:
你们为何作这大恶自害己命,使你们的男人、妇女、婴孩和吃奶的都从犹大中剪除,不留一人呢?(耶利米书44:7)
又:
你的小孩子在各街头受饿发昏,你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耶利米哀歌2:19)
以西结书:
走遍耶路撒冷城,以行击杀。你们的眼不要顾惜,也不要可怜。要将老年人、少年人,并处女和小孩子全都杀尽。(以西结书9:5-6)
弥迦书:
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各人的快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她们的小孩子永远夺去。(弥迦书2:9)
至于小孩子的纯真,这种纯真仅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它因不是内在的,故无法与任何智慧联结,与它共存。但天使的纯真,尤其第三层天堂的天使的纯真是内在的纯真,因而能与智慧联结(2305, 2306, 3494, 4563, 4797节)。人如此受造,以致当他年老,变得像一个小孩子时,智慧的纯真就与他尚是一个小孩子时所拥有的那种无知的纯真联结;在这种情况下,他作为一个真正的小孩子进入来世。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