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3131

3131.“拉班就跑

3131.“拉班就跑出来,到泉旁的那人那里”表示它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也就是对良善的情感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这从“跑”、“人”和“泉”的含义,以及“拉班”的代表清楚可知:“跑”明显是指某种倾向或渴望,如前所述(3127节);“拉班”是指对良善的情感,如刚才所述(3129, 3130节);“人”是指真理,如前所述(265, 749, 1007节);“泉”也是指真理,在此是指为神性的真理,或神性真理(参看2702, 3096节,以及下面3137节)。
从此处所论述的这些和其它细节可以看出内义是何性质,以及它含有什么样的奥秘。若没有对圣言的深入探究,没有启示,谁能知道“拉班就跑出来,到泉旁的那人那里”这句话表示对良善的情感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呢?然而,当世人读到这些话时,这就是天使所感知到的。事实上,世人的观念和天使的观念之间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当世人照字义理解这句话,并想象拉班跑出来到泉旁的那人那里时,天使却感知到对良善的情感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因为天使对拉班、跑、泉没有任何概念,只有与这些相对应的属灵观念。这种对应关系就存在于属世事物与属灵事物之间,因而存在于属世观念与属灵观念之间,这一点从前面关于对应关系的阐述也可以看出来(1563, 1568, 2763, 2987-3003, 3021节)看出来。
至于此处正在讨论的主题本身,就是真理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情况是这样:主的属世人中的最初真理不是为神性的真理,而是看似神性的真理。因为在最初阶段,或最初的幼年时期的真理不是真理,只是表面真理,或真理的表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脱去表象,披上真理的本质。可举例说明这一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但目前只能举这一个例子。这是一个为神性的真理,即:主从不发怒,从不惩罚任何人,更不向任何人行恶;从主而来的,只有良善,没有别的。然而,在它的最初阶段,或最初的幼年时期,该真理所取的形式是这样:当有人犯罪时,主就会发怒,并因此惩罚他。事实上,对有些人来说,它甚至变成这样的观念:邪恶来自主。但随着一个人在判断力上从童年早期开始发展,并逐渐成长和成熟,他就脱去表面上在他看来似乎是真理的东西,并逐渐披上真理本身,即:主从不发怒,也不惩罚人,更不作恶。因此,一个人通过以前的表面真理被引入实际真理,因为首先进入的,是笼统或大体的概念;这种概念本身是模糊的,在被具体概念光照,这些具体概念又被个体细节光照之前,在它里面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一旦它被光照,内层事物就清晰可见了。幻觉和表象,也就是无知之时的真理,以这种方式被驱散和逐出。

属天的奥秘 #9606

9606.“在这相连

9606.“在这相连的幔子末幅边上”表这一个气场与那一个气场的(联结)。这从“相连的幔子末幅边”的含义清楚可知,“相连的幔子末幅边”是指这一个结束和那一个开始的地方,因而是指这二者相连的边界。所表示的之所以是气场,是因为在天堂,气场都连在一起。事实上,那里有从天上的每个天使社群,以及一个社群中的每位天使发出的气场。来自一切人的这些气场都是从他们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的生命发出的,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这解释了为何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知道灵人和天使的品质。将天使和天使社群联结起来的,就是这些气场,将他们分开的,也是这些气场;因为相似的气场,也就是对真理和良善的相似情感联结,而不相似的则分开。关于这些气场,可参看前面的说明(1048, 1053, 1316, 1504-1520, 1695, 2401, 2489, 4464, 5179, 6206e, 6598-6613, 7454, 8630, 8794, 8797, 9490-9492, 9498, 9534节)。无论说天使和天使社群,还是说发出这些气场的真理和良善,意思都一样,因为气场是从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发出的,而天使凭真理和良善而成为来自主的天使。要知道,这些气场在何等程度上来源于主,就在何等程度上联结;相反,在何等程度上来源于一位天使的自我,就在何等程度上分开。由此明显可知,唯独主将他们聚集在一起。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