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142.“我已经打扫了房屋”表示一切事物都已预备好并充满良善。这从“打扫”和“房屋”的含义清楚可知:“打扫”是指预备并充满,如下文所述;“房屋”(house,或家)是指良善,如前所述(2233, 2234, 2559节)。人自己凭他里面的良善被称为一个房屋或一个家(3128节)。“打扫”之所以表示预备并充满,是因为对人唯一的要求就是打扫房屋,也就是弃绝恶欲和由此滋生的虚假说服。他若如此行,就会充满良善,因为良善不断从主流入。它流入“房屋”,也就是流入洁除了诸如阻碍流注,也就是反弹,或扭曲,或窒息所流入的良善的那类事物的人。因此,古人常常说打扫或清洁房屋,还说清扫并预备道路。“打扫房屋”表示把自己从邪恶中洁净出来,以这种方式预备良善进入;而“清扫道路”表示预备自己接受真理。这是因为“房屋或家”表示良善(3128节),“道路或路”表示真理(627, 2333节)。
如以赛亚书:
在旷野有一个呼喊的嗓声,清扫(或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为我们的神修直大道。(以赛亚书40:3)
同一先知书:
铺平,铺平,清扫(或预备)道路,将绊脚石从我百姓的路中除掉!(以赛亚书57:14)
又:
你们要经过,要从城门经过,清扫(或预备)百姓的路;铺平,铺平大道;捡去石头。(以赛亚书62:10)
玛拉基书:
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祂必在我前面清扫(或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玛拉基书3:1)
在这些经文中,“清扫道路”表示使自己做好准备,预备接受真理。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在这种时候,人们要预备自己接受信之真理,并通过这真理接受仁之良善,再通过这良善接受永恒的救赎。
诗篇:
你从埃及带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列族,把这树栽上。你在它面前清扫,使它深深扎根,它就充满这地。(诗篇80:8-9)
这在至高意义上论及主。“从埃及带出一棵葡萄树”是指基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的真理;“赶出列族”是指洁除邪恶;“在它面前清扫”是指使自己预备好充满良善。“打扫房屋”在反面意义上也表示丧失一切良善和真理,从而充满邪恶和虚假的人,如路加福音:
污灵找不到安歇之处,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发现那屋子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灵来,都进去住在那里。(路加福音11:24-26; 马太福音12:43-45)
118.神变成人就这样变得显而易见。这是圣言存在的最首要和最重要的目的。因为没有人能信神并爱祂,除非他能以某种形式理解祂。因此,那些承认一位不可见,因而无法理解的神之人在思维上会滑入自然界,视自然为神,进而根本不信神。所以,主乐意出生在这个星球,并通过圣言显明这一事实,以便它不仅在这个星球为人所知,而且还由此显明给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和天使,同样显明给来自我们地球的外邦人或异教徒。在来世,外邦人或异教徒被天使教导,那些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接受信之真理,并承认主(AC 2049, 2595, 2598, 2600-2601, 2603, 2861 [原文2661], 2863, 3263)。
2661.“因他儿子的缘故”表示因为祂喜爱这理性,也就是说,喜爱最初理性。这从“儿子”的含义清楚可知,也就是说,婢女的儿子是指纯人类理性或最初理性,如前所述(1893, 2652-2653, 2657-2658节)。诚然,此处并未提到悲伤的原因,但下文说得很清楚。显然,原因就是爱,或说这悲伤由爱而生,因为经上说:“因他儿子的缘故;”下面21:13-21论述了这个儿子。但为让人们知道这种悲伤为何存在,也就是为何经上说:“因他儿子的缘故,这话在亚伯拉罕眼里极恶”,下面用几句话来说明。
主降世不是为了拯救属天人,而是为了拯救属灵人。被称为“人”的上古教会是属天的;如果这个教会完整保留,没有败坏,主就无需生而为人。可一旦该教会开始衰落,主就预见属天教会将从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因此,经上立刻作出主降世的预言(创世记3:15)。上古教会的时代过后,属天教会就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属灵教会。第一卷多次提到的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是一个属灵教会。主若不降世,古教会,也就是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就不能得救。这就是主在马太福音所说这些话的意思:
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悔改。(马太福音9:12-13)
也是约翰福音中这些话的意思: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它们来,它们也要听我的声音,这样,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约翰福音10:16)
这同样是一百只羊的比喻(马太福音18:11-13)的意思。
“以撒”因代表主的神性理性,故也表示那些被称为“继承者或承受者”的属天人;而“以实玛利”因代表主的纯人类理性,故也表示那些被称为“儿子”的属灵人,这从前面的阐述明显看出来(2658节);这就是为何主由于其神性之爱而感到悲伤。这也是下面21:13-21的意思,在那里,夏甲的儿子和这儿子的母亲代表属灵教会;那里论述的主题是该教会的状态,也就是那些属于该教会之人的状态(2612节)。这些奥秘无法进一步阐明;只能在此简单说明:这个教会的所有状态都以在世时的主来代表,以及那些属于该教会的人将以哪种方式通过祂得救。因此,这些名字同样表示教会的这些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