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157.“现在你们若愿以怜悯和真理待我主人”表示对这两种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所作出的同意的调查。这从“怜悯”和“真理”的含义清楚可知:“怜悯”是与良善或爱有关的东西(参看3063, 3073, 3120节);“真理”是与真理或信有关的东西(参看3121, 3122节)。由于爱之良善属于意愿,信之真理属于理解力,并且此处要求保持怜悯和真理的话是对拉班和彼土利,因而是对人说的,所以这些话表示从这两种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发出的事物。这是对同意的调查,这一点从经上说“你们若愿”,接着说“就告诉我;若不然,也告诉我;使我可以或向右或向左看”明显看出来。
人的重生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参看3138节),其情况是这样:人的确学习信之真理,但不承认它,尤其不出于良善接受它,除非这两种官能,即意愿和理解力同意它。同意是承认本身。接受通过承认,尤其通过意愿发生,因为良善就住在那里。当意愿或良善接受信之真理时,这个人就重生了,因为这时,真理属于良善;换句话说,信属于仁;或就生活而言,真理就是仁爱本身(3121节)。
608.当内呼吸停止时,和现在几乎一样的外呼吸就逐渐取代了它。与外呼吸一同出现的是有声语言或发音,它们成了思维观念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感知事物,取代感知的是一种不同的指示,这种指示可称作良心。它虽与良心很相似,但却是介于感知和现在一些人所熟知的良心之间的一种中间物。一旦思维观念被如此包裹起来,也就是说,被包裹在有声语言里,人们就再也无法像上古之人那样通过内在人被教导,而是通过外在人被教导。因此,上古教会所受的启示被教义取代;这些教义先被外在感官接受,会在记忆中产生物质观念;思维观念能从这些物质观念中得以形成,而他们就通过并照着这些思维观念被教导。因此,随后的这个教会拥有完全不同于上古教会的心理构造。若非主将人类带入这种心理倾向或这种状态,没有人能得救。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