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229.如果圣言仅仅因它的历史,也就是仅仅因外在意义或字义而为圣言,那么其中的一切历史都将是神圣的。更重要的是,那里提到的许多人会被视为神圣。结果(如实际发生在其中许多人身上的事),他们将被尊为神,只因最神圣的著作论述了他们。例如那些被称为族长的人,即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以及他们之后的各支派的先祖,就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还有后来的大卫和其他人。而事实上,他们都只是人;其中一些人几乎不关心神性敬拜。此外,我可以证实,他们的现状根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在天堂,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蒙主的神性怜悯,在来世,别处会描述这些人和他们在来世的状态。由此很清楚地看出,外在意义或字义仅凭它所包含和来自的内义或灵义而为圣言。
2141.主对人类的感知是这样:人类沉浸在邪恶和虚假之中,因为“所多玛”是指自我之爱和由此衍生的出于邪恶实施控制的欲望,“蛾摩拉”是指出于虚假如此行(16, 20节)。这一切瞒不了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主,因为祂是一切拯救的手段和源头(17-19节);也就是说,当他们的罪恶达到顶峰时,他们就会受到察罚(20-21节)。当主处于这种感知时(22节),祂为他们求情:首先为那些将拥有真理,并且这些真理充满良善的人求情,他们由“五十”来表示(23-26节);接着为那些将拥有次等的良善,但这良善仍与真理结合的人求情,他们由“四十五”来表示(27-28节);然后为那些经历试探的人求情,他们由“四十”来表示(29节);同样为那些卷入与邪恶的某种争战的人求情,他们由“三十”来表示(30节);之后为那些将有来自某个其它源头的对良善的情感状态的人求情,他们由“二十”来表示(31节);最后为那些将有对真理的情感状态的人求情,他们由“十”来表示(32节);每次的回答都是,他们必得救(26, 28-32节)。这些事完成后,主回到祂以前的感知状态(33节)。这些就是包含在本章内义中的奥秘,这些奥秘从字面上看不出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