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412.“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凡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表示那些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说知道宗教概念的人不想知道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因而抹除了它们。这从“井”和“塞住”的含义,以及“非利士人”的代表清楚可知:“井”是指真理(2702, 3096节),在此是指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经上说表示真理的这些井是“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因为亚伯拉罕代表主的神性本身(2011, 2833, 2836, 3251, 3305节);“塞住”是指不想知道,因而是指抹除;“非利士人”是指那些只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只知道宗教概念的人(1197, 1198节)。
现在论述的主题是属于较低层级的真理表象,它们能归于此处非利士人所表示的人,就是那些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专注于宗教概念的知识之人。至于来自神性、被那些被称为“非利士人”的人抹除的内层真理,情况是这样:在古教会和古教会之后,那些很少考虑如何生活,却花大量精力学习教义,并随着时间推移,甚至弃绝生活事物,而是承认信之事物(这信与生活分离)为教会的本质要素的人就被称为“非利士人”。结果,他们根本不重视仁之教义事物,从而抹除了它们;而在古教会,仁之教义事物是教义的主旨或全部。相反,他们吹捧信之教义事物,视其为整个宗教。他们以这种方式脱离了仁爱的生活,也就是脱离了作为生活主旨的仁爱,所以比其他人都更被称为“未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表示所有缺乏仁爱的人,无论他们多么精通教义事物(2049e节)。
那些如此脱离仁爱的人也远离了智慧和聪明,因为没有人能在真理方面变得智慧、聪明,除非他处于良善,也就是处于仁爱。事实上,一切真理都来源于良善,并关注良善;因此,那些没有良善的人不能明白真理,甚至不想知道它。在来世,当这些人远离天堂时,亮白如雪的光有时会出现在他们中间;但这光就像冬天的光,它因缺乏热而产不出果实。这也解释了为何当这些人接近天堂时,他们的光就变成漆黑,他们的心智则变成类似这漆黑的某种东西,也就是愚蠢;或说他们的心智也陷入阴影,换句话说,陷入恍惚。由此可见,“那些只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说知道宗教概念的人不想知道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因而抹除了它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837.“日头正落的时候”表示就在完结之前的时期和状态,这从“日头”的含义清楚可知。就内义而言,“日头”表示主,并由此表示爱和仁的属天事物,因而表示爱和仁本身,如前所述(30-38, 1053节)。由此明显可知,“日头正落的时候”表示教会的末期,被称为完结,也就是仁爱荡然无存之时。主的教会还好比一天四个时辰:它的初期好比日出,或黎明和早晨;它的末期好比日落或晚上和那时的阴影,因为这两者之间有相似性。教会同样好比一年四季:它的初期好比万物开花时的春天;而临近结束的时期好比万物开始枯萎时的秋天。教会甚至好比金属:它的初期被称为黄金;它的末期被称为铁和泥,如但以理书(2:31-33)所说的。由此明显可知“日头正落的时候”表示什么,即表示就在完结之前的时期和状态,因为太阳还没有落下。下文论述的主题是当日头落下时教会的状态,那时幽暗降下,冒烟的火炉和烧着的火把从那些肉块间经过(1858-1862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