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667.“愿沙代神赐福给你”表示那真理和良善所受的试探,结合通过试探实现。这从“沙代神”和“赐福”的含义清楚可知:“沙代神”是指试探,如下文所述;“赐福”是指结合(参看3504, 3514, 3530, 3565, 3584节)。由于“雅各”现在代表真理之良善,如前所示(3659节),所以这良善和真理在此由“你”来表示。“沙代神”之所以表示试探,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将各种名称赋予至高的神,也就是主。他们根据祂的属性和源于祂的良善,以及真理来使用这些名称,而真理的多样性是众所周知的。古教会成员将这一切称谓仅仅理解为一位神,就是主,他们称主为耶和华。但教会从良善和真理,同时从这种智慧堕落后,他们开始敬拜和这一位神的称谓一样多的神明,以至于每个民族、最后每个宗族都承认其中一位为自己的神。这就是为何有如此多的神出现,圣言经常提到它们。
同样的事发生在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的宗族,以及亚伯拉罕自己的家里。事实上,他们拜别神(参看1356, 2559节),尤拜沙代神(1992节)。这家坚持拜这位神,这一点从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清楚看出来:
我从前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为沙代神;至于我名耶和华,我未曾让他们知道。(出埃及记6:3)
这解释了为何亚伯拉罕被告知,“我是沙代神,你当在我面前行走,要纯全无疵”(创世记17:1);又为何此处以撒对雅各说:“愿沙代神赐福给你。”情况就是这样,这一点从本章下面的经文也很清楚地看出来,因为主在梦中对雅各说,“我是耶和华你父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28:13),后来雅各还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这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耶和华必作我的神”(28:20-21)。由此明显可知,雅各家也不承认耶和华;但如果耶和华给雅各带来益处,雅各就会承认祂为自己的神。这和当今基督教异教界(Christian Gentilism或Paganism)的情况是一样的。
至于沙代神这个具体名字,当涉及试探,以及试探后的祝福和益处时,古教会就如此称呼主,如第二卷所示(1992节)。这就是为何“沙代神”在内义上表示试探。良善与真理的结合通过试探实现,这一点可参看前面关于试探的阐述和说明(2819节)。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7078.要知道,其它星球的灵人不会出现在我们地球灵所在的范围之内,而是在这个范围之外;有的距离很远,有的距离不怎么远,而且在不同的方向。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哪两个星球的灵人具有一样的性情和生命;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大人里面构成不同的领域。生命状态的不同造成了这种表象。但在至内层天堂,他们看似彼此分离。然而,水星灵不会出现在一个固定方向,或一个固定距离处,而是有时出现在前面,有时出现在左边,有时稍向后一点。原因在于,他们被允许周游宇宙,以获取知识,由此丰富他们的记忆。在灵人看来,他们的星球出现在背后,正如当他们思想尘世太阳时,尘世太阳的情形;因为尘世太阳的任何事物都是看不见的。它之所以出现在背后,是因为对那些在来世的人来说,尘世太阳处于完全的模糊之中,本身是黑暗;而天堂太阳,也就是主,出现在前面,即右眼前面,因为他们通过这个太阳拥有其一切光明。事实上,右眼不仅在理解力被真理光照的程度上,还在它被良善光照(4410节)的程度上对应于理解力。主以这种方式出于良善关注一个人,并通过良善光照他。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