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701.“又见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表示无限和永恒的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结合,可以说是从最低之物那里开始的一种上升,以及此后当秩序翻转过来时向最低之物的一种下降。这从“使者”的含义清楚可知,“使者(或天使)”是指主的某种神性事物或主之神性的某个方面,当圣言提到使者或天使时,他们就表示主的某种神性事物,或其神性的某个方面(参看1925, 2319, 2821, 3039节)。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们表示神性真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他们被称为“神”的使者,因为当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真理时,经上就用“神”这个名,而当主题是良善时,经上就提“耶和华”(2586, 2769, 2807, 2822节)。这就是为何他们在此被称为“神”的使者,尽管紧接着“耶和华”的名就出现在“看哪,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这句话中;因为主题是良善所来自的真理,这真理在此由雅各来代表,如前面频繁所述。“在梯子上,上去下来”在至高意义上表示无限和永恒的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结合,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进一步解释。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结合不能论及主的神性本身和祂的神性人身,除非同时这些属性被视为无限和永恒的,因为主里面的一切都是无限和永恒的,就存在而言是无限的,就显现而言是永恒的。至此的讨论表明,一言以蔽之,“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又见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表示可以说从最低之物那里开始的一种上升,以及此后当顺序翻转过来时向最低之物的一种下降。
这种上升和下降的性质从前面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607, 3610, 3665, 3690节)。本节和接下来的几节经文描述了这种顺序,就是人重生的顺序;但由于教会对这种顺序一无所知,所以就让我来进一步描述它的性质。众所周知,人出生在他父母、祖父母,以及追溯到数个世纪的祖辈的性质中,因而出生在他们逐渐累积的遗传之恶中,以至于就来自他自己的东西而言,他无非是恶。结果,他的理解力和意愿已经被彻底破坏了;他凭自己根本不意愿任何良善,因而根本不理解任何真理。因此,他称之为良善,甚至信以为良善的,实际上是邪恶;他称之为真理,甚至信以为真理的,实际上是虚假。例如:爱自己胜过他人;渴望自己比别人好;贪恋别人的东西;只为自己着想,不为他人着想,除非为了自己的缘故。人凭自己只渴望这些事,所以就把它们称为良善,也称为真理。更有甚者,若有人伤害,或试图伤害被他称为良善和真理的这些东西,他就会仇恨此人,还充满报复的想法。他渴望,甚至寻求毁灭这个人,并以之为乐;他越在自己里面实际强化这类意图,也就是越经常将这些意图付诸实践,就越沉浸于这种行为。
当这样一个人进入来世时,他仍有同样的渴望。他在世上通过实际生活所获得的实际性质继续存在,刚才所提到的那种快乐会被其他人明显感觉到。因此,这样一个人无法留在任何天堂社群,因为那里的每个人都渴望别人比自己好;相反,他不得不留在某个地狱社群,因为那里的快乐与他自己的相似。这种性质在他活在世上时必须根除;但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除非被主通过重生根除,也就是通过接受全新的意愿和由此衍生的全新理解力,换句话说,在这两种官能上变成新的。不过,为使这一切可以实现,他必须首先像小孩子一样重新出生,必须学习何为邪恶和虚假,以及何为良善和真理,因为没有这些知识,他就不能充满或发展任何良善。事实上,他凭自己只承认邪恶是良善,虚假是真理。
为达到这个目的,即把人变成新的,诸如与他以前所拥有的知识或认知并不完全相反的那种知识或认知会被灌输给他,如:一切爱都是从自己开始的;要先考虑自己,然后考虑他人;要向那些表面上贫乏、困苦的人行善,无论他们内心是什么样;同样,要向孤儿寡妇行善,仅仅因为他们被如此称呼;最后向总体上的仇敌行善,无论他们是谁;并且一个人这样做就可以赢得天堂。这些和其它类似概念就是适合他新生命的幼儿期的知识或认知,它们具有这种性质:它们因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他以前的生命,或他以前生命的性质,所以也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他正在以这种方式被引入的新生命。因此,它们是诸如允许凡有助于形成一个新意愿和一个新理解力的事物进入他们的那种概念。它们是最低的良善和真理,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就是从这些良善和真理开始的。由于这些最低良善和真理允许更内层或更接近神性真理的真理进入它们自己里面,所以人以前信以为真理的虚假也就被根除了。
然而,那些正在重生的人不仅将这类真理当作记忆知识来学习,还当作生活的事来学习,因为他们实践这些真理。不过,他们对真理的实践始于主在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所灌输的新意愿。他们越是乐意接受这新意愿,就越乐意接受这些知识或认知,将其付诸实践并相信它们。相反,他们越不接受这新意愿,他们固然能学习这类真理,却越不将它们付诸行动,因为他们只关心记忆知识,却不关心生活,或说只关心学习它,不关心活出它。
这就是即将取代先前生命的新生命的幼儿期和童年期的状态;而新生命的青春期和青年期的状态是这样:不再关注任何人的外在表现,而是关注他在良善方面是什么样:首先关注他在文明生活中的良善方面是什么样,然后关注他在道德生活中的良善方面是什么样,最后关注他在属灵生活中的良善方面是什么样;这时,他开始拥有良善,并首先热爱良善,从良善去爱这个人。最后,当他进一步被完善时,就注重向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行善,并照着他们里面良善的品质而提供帮助。最终他以向他们行善或帮助他们为乐,因为他在良善中感受到快乐,在支持它的观念或事物中感受到愉悦。他承认这些支持性的观念或事物为真理;它们也构成其新理解力的真理,而这新理解力是从属于其新意愿的良善中流出的。
他在这良善中感受到快乐,在这些真理中感受到愉悦到何等程度,就对他以前生活的邪恶感到厌恶,对其虚假感到不悦到何等程度。结果,属于以前意愿的事物与属于新意愿的事物分离,属于以前理解力的事物与属于新理解力的事物分离。在这种分离中,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对知道这些事物的情感,而是对实行它们的情感。因此,他现在明白其幼儿期的真理相对来说是颠倒的,这些真理一点一点地被带回到不同的顺序中,也就是说,它们的相互关系反过来了,以至于起初占据优先地位的,现在占据次要地位。他以这种方式明白,藉着他幼儿期和童年期的真理,神的使者可以说沿着一架从地到天的梯子上升;但后来藉着他成年期的真理,神的使者可以说沿着一架从天到地的梯子下降。
4060.因此,前面(4056节)所引用的那些话表示那时教会在良善,就是在对邻之仁和对主之爱方面的状态。这一点从它们的内义明显可知,内义如下: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表示教会在信之真理方面的状态,如刚才所述。在圣言中,真理的荒废在各处都被称作“灾难”,“日子”是指状态(参看23, 487, 488, 493, 893, 2788, 3462, 3785节)。由此明显可知,这些话表示,一旦信不复存在,仁也就不存在了。事实上,信通向仁,因为信教导何为仁,仁从信之真理接受其品质。然而,信之真理从仁接受其本质和生命,这一点在前几卷已反复说明。
“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表示对主之爱,就是“日头”;对邻之仁,就是“月亮”。“就变黑了”和“也不放光”表示那爱与仁不会出现,因而会消失。“日头”表示爱的属天种类,“月亮”表示爱的属灵种类;也就是说,“日头”表示对主之爱,“月亮”表示通过信而来的对邻之仁(参看1053, 1529, 1530, 2120, 2441, 2495节)。太阳和月亮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含义,是因为在来世,主向那些处于对主之爱、被称为属天的人显为一轮太阳,向那些处于对邻之仁、被称为属灵的人显为一轮月亮(参看1053, 1521, 1529-1531, 3636, 3643节)。
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也就是主从不变黑,也不会失去它们的光,而是永远发光;因而在天上,属天天使所具有的对主之爱不会变黑,属灵天使所具有的对邻之仁也不会失去它的光;地上与这些天使同在的人,也就是那些处于爱与仁的人也不会。然而,那些没有爱与仁,而是陷入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因而陷入仇恨和报复的人就给自己招来这种“变黑”。这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太阳不断发光,但当有乌云介入时,这太阳就看不见了(2441节)。
“众星要从天上坠落”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要灭亡。在圣言中,当提及“众星”时,它们没有其它含义(1808, 2849节)。“天势都要震动”表示教会的根基,当这些认知灭亡时,就说这些根基“震动”或“摇撼”。这是因为地上的教会就是天堂的根基;良善与真理从主经由天堂的流注最后终结于教会成员所具有的良善与真理。所以,当教会成员的状态如此败坏,以致他不再允许良善或真理流入他里面时,就说天势要“震动”。正因如此,主一直规定,教会的某种遗迹要存留下来;并且当旧教会灭亡时,一个新教会要再次兴起。
“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表示那时神性真理的显现;“兆头”表示显现;“人子”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参看2803, 2813, 3704节)。门徒们所问的,就是这种显现或“兆头”,当时他们对主说:
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这世代的终结,有什么预兆呢?(马太福音24:3)
因为他们从圣言知道,当世代要终结时,主就会到来;他们从主自己得知,祂会“再来”,他们将主的“再来”理解为主第二次降世;殊不知每当教会被毁时,主都会到来,但不是以人的形式到来,如祂通过生在世上披上人身并使这人身变成神性时的情形,而是通过祂自己的显现或显明到来,如当祂在幔利向亚伯拉罕显现,在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显现,在约书亚进入迦南地的时候向他显现时的情形;或不是如此显现,而是通过领受启示并由此给出圣言,后来则通过圣言本身显现时的情形。因为主就存在于圣言中;圣言中的一切细节都出自祂,并论及祂,这一点从直到目前的多次说明可以看出来。这后者就是此处“人子的兆头”所表示的显现,也就是本节所论述的主题。
“地上的众支派都要哀哭”表示所有处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人都要悲伤。这就是“哀哭”的意思(参看撒迦利亚书12:10-14);“支派”表示良善与真理的一切事物,就是爱与信的一切事物,因而表示那些处于这些事物的人( 参看3858, 3926节)。经上之所以用“地上的支派”这个词,是因为所指的是那些在教会之内的人,“地”是指教会(参看662, 1066, 1067, 1262, 1733, 1850, 2117, 2928, 3355节)。
“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那时圣言的内义将被揭示出来,主就存在于内义中。“人子”表示圣言里面的神性真理(2803, 2813, 3704节);“云”表示字义;“能力”论及良善,“荣耀”论及其中的真理。“看见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这些事(参看18章的序言)。这就是此处所指的主的到来,不是字面上所说的祂要显现在云中。接下来的主题是一个新教会的建立,一旦旧教会被毁坏和抛弃,这种事就会发生。
“祂要差遣祂的使者,用号筒的大声”表示拣选,不是通过可见的天使,更不是通过号筒的大声拣选,而是通过从主经由天使而来的神圣良善与神圣真理的流注拣选;因此,在圣言中,“使者或天使”表示本质上属于主的某种事物(1925, 2821, 3039节);在此表示出于主并涉及主的事物。“号筒”和“大声”表示福音传播,和在圣言别处的一样。
“将祂的选民从四风,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表示一个新教会的建立。“选民”是指那些处于爱与信之良善(3755-3900节);他们要被招聚所来的“四风”是指良善与真理的一切状态(3708节);“从天这边到天那边”表示教会的内在和外在。这些就是主的这些话所表示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