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创世记29:1-35
1.雅各举起脚,到了东方之子的地。
2.他观看,看哪,田间有一口井,看哪,有三群羊卧在井旁;因为他们饮羊群,都是用那井里的水;井口上有一块大石头。
3.所有的羊群都在那里聚集;他们就滚开井口的石头饮羊群,随后又把石头放在井口的原处。
4.雅各对他们说,弟兄们,你们是哪里来的?他们说,我们是从哈兰来的。
5.他对他们说,拿鹤的孙子拉班,你们认识吗?他们说,我们认识。
6.雅各对他们说,他平安吗?他们说,平安;看哪!他女儿拉结领着羊群来了。
7.雅各说,看哪,日头还高,不是牲畜聚集的时候,你们不如饮羊,去放牧吧。
8.他们说,我们不能,必等羊群聚齐,他们把石头从井口滚开,我们才可饮羊。
9.雅各正和他们说话的时候,拉结领着她父亲的羊群来了,因为她是个牧羊女。
10. 雅各看见母舅拉班的女儿拉结和母舅拉班的羊群,就上前把石头从井口滚开,饮他母舅拉班的羊群。
11.雅各亲吻拉结,就放声而哭。
12.雅各告诉拉结,自己是她父亲的兄弟,是利百加的儿子,拉结就跑去告诉她父亲。
13.拉班听见外甥雅各的消息,就跑去迎接,拥抱他,亲吻他,领他到自己的家;雅各将这一切事告诉拉班。
14.拉班对他说,你实在是我的骨肉。雅各就和他同住了一个月。
15.拉班对雅各说,就因你是我的弟兄,你就得白白地服事我吗?请告诉我,你要什么报酬?
16.拉班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利亚,小的名叫拉结。
17.利亚双眼无力,拉结却形体美丽,样貌俊秀。
18.雅各爱拉结,就说,我愿为你小女儿拉结服事你七年。
19.拉班说,我把她给你,胜似给别人,你与我同住吧!
20.雅各就为拉结服事了七年。因为他深爱拉结,这七年在他眼里如同几天。
21.雅各对拉班说,日期已经满了,请把我的女人给我,我好与她同房。
22.拉班就聚集那地方的众人,摆设筵席。
23.到了晚上,拉班带女儿利亚来送给雅各,雅各就与她同房。
24.拉班又将婢女悉帕给女儿利亚作婢女。
25.到了早晨,看哪,这是利亚,雅各对拉班说,你向我作的是什么事呢?我服事你,不是为拉结吗?你为什么欺哄我呢?
26.拉班说,在头生的之前把小的送出去,我们这地方没有这样行的。
27.满了这一周,我们把她也给你,报答你再服事我七年的服务。
28.雅各就如此行。满了这一周,拉班便将女儿拉结给雅各为他的女人。
29.拉班又将他的婢女辟拉给女儿拉结,给她作婢女。
30.雅各也与拉结同房,并且爱拉结胜过爱利亚,于是又服事了拉班七年。
31.耶和华见利亚被恨,就开她的子宫,拉结却不生育。
32.利亚怀孕生子,就给他起名叫流便,因为她说,耶和华看见我的苦情,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
33.她又怀孕生子,就说,耶和华因为听见我被恨,所以又赐给我这个儿子。于是给他起名叫西缅。
34.她又怀孕生子,说,这次我男人必与我联合,因为我给他生了三个儿子;于是给他起名叫利未。
35.她又怀孕生子,说,这次我要称谢耶和华。因此给他起名叫犹大。她才停了生育。
概览
3758.就本章的内义而言,“雅各”描述的是主的属世层,所论述的主题是在其属世层中的真理良善被联结于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有血缘关系的良善,这良善由“拉班”来表示;首先通过“利亚”所表示的对外在真理的情感被联结,然后通过“拉结”所表示的对内在真理的情感被联结。
322.要谨防这种错误观念:灵人没有远远比活在肉身时更为敏锐的感觉。我通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经历知道,事实恰恰相反。若有人因对灵人性质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不愿相信这一点,那就让他们进入来世后自己去发现吧,因为在来世,他们的亲身经历会迫使他们不得不相信。首先,灵人有视觉,因为他们生活在光中;善灵、天使灵和天使也生活在光中,并且这光如此明亮,以至于世间正午之光几乎无法与之相比。他们住在光中,并凭这光看见;关于这光,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详述(1521-1534节)。灵人也有听觉,并且这听觉如此敏锐,以至于肉体的听觉无法与之相比。几年来,他们几乎不间断地与我交谈(关于他们的言语,容后告知,1634-1650, 1757-1764节);他们还有嗅觉;关于他们的言语和嗅觉,蒙主的神性怜悯,也容后再述(1516节)。他们有一种最为微妙、敏锐的触觉,这在地狱会带来痛苦和折磨,因为所有感觉都与触觉有关;事实上,它们只是触觉的不同形式和变化而已。
他们有欲望和情感,这也是他们活在肉身时无法相比的;对此,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994:3节)。灵人的思维远比他们活在肉身时的思维敏锐和清晰得多。他们的一个思维观念所包含的信息,比他们在世时的一千个观念所包含的还要丰富。他们彼此的对话如此直接、切中要害、睿智和清晰,以至于人若稍有领会,必目瞪口呆。总之,灵人拥有世人所拥有的一切,而且更加完善,只是没有了物质的骨肉及其缺陷。他们承认并发觉,即便他们活在肉身期间,进行感觉的也是灵;它虽出现在肉体中,但仍旧不属于肉体。因此,当肉体被抛弃时,感觉会更加敏锐和完美。生命在于感觉,因为没有感觉,就没有生命;感觉如何,生命就如何;谁都能知道这一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