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3901

3901.教会的最后

3901.教会的最后状态之所以好比聚在“尸首”或“躯体”上的“鹰”,是因为“鹰”表示人的理性事物。当论及良善时,“鹰”表示真正的理性事物;但当论及邪恶时,“鹰”表示虚假的理性事物或推理。“鸟”一般表示人的思维,无论正面意义上还是反面意义上(40, 745, 776, 866, 991, 3219节);每一种都有某种特定含义。老鹰因飞得很高,且眼睛锐利,故表示理性事物。这种含义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可以看出来,我们从中引用下列经文。首先引用它们表示真正理性事物的经文,摩西五经:
耶和华遇见在旷野之地,在空旷、咆哮、荒凉之地寻见祂的人;就环绕他、教导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上面飞翔, 展开双翅接住雏鹰,背在两翼之上。(申命记32:10-11)
此处描述并被比作“鹰”的,就是信之真理与良善上的教导。直到人变得理性并属灵的这一实际过程就包含在这段描述和比喻中。圣言中所作的一切比喻都是借助有意义的符号,此处则借助表示理性的“鹰”。
又: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把你们带来归我。(出埃及记19:3, 4)
此处所表相同。以赛亚书:
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以赛亚书40:31)
“重新得力”是指在意愿良善方面的成长;“如鹰展翅上腾”是指在理解真理、因而在理性方面的成长。此处和别处一样,也是用双重表述来阐述主题,其中一种表述涉及属于意愿的良善,第二种表述则涉及属于理解力的真理。“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同样是双重表述。
以西结书:
你要向以色列家设比喻,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有一大鹰,翎毛长,羽毛丰满,色彩缤纷,来到黎巴嫩,将香柏树梢拧去。他把它带到贸易之地,放在香料商人的城中。它抽芽生长,成了一棵蔓延的葡萄树。又有一大鹰,翅膀大,羽毛丰满,看哪,葡萄树从肥田中栽种它的苗圃向这鹰伸出根来,长出枝子,好得多水浇灌它。但它必荒废。祂差遣使者往埃及去,要他们给他马匹和多民。(以西结书17:2-9, 15)
首先提到的“鹰”表示由神性所启示的理性;第二处提到的“鹰”表示源于人自我的理性,后来通过基于感官经验和记忆知识的推理而变得败坏。“埃及”表示记忆知识(参看1164, 1165, 1186, 1462节),“马”表示由所有这一切产生的理解力(2761-2762, 3217节)。
但以理书:
但以理的异象。有四个大兽从海中上来,彼此各不相同。头一个像狮子,有鹰的翅膀。我一直在观看它,直至它的翅膀被拔去,它从地上被扶起,用两脚站立,像人一样;又有人的心给了它。(但以理书 7:3, 4)
此处“有鹰翅膀的狮子”描述的是教会的第一个状态,“鹰的翅膀”在此表示源于人自我的理性事物。当这些被除去后,源于神性的理性事物和意愿的渴望就被赋予它。这些由鹰“从地上被扶起,用两脚站立,像人一样,又有人的心给了它”来表示。
以西结书对四活物,或基路伯脸面形像的描述:
四个各有人的脸,右面各有狮子的脸;四个左面各有牛的脸;四个各有鹰的脸。(以西结书1:10)
它们的轮子被称为基耳加耳(旋转的轮子),每一个基路伯各有四脸:
第一张脸是基路伯的脸,第二张脸是人的脸,第三张脸是狮子的脸,第四张脸是鹰的脸。(以西结书10:13-14)
启示录:
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都长满了眼睛;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活物像牛犊,第三个活物有脸面像人,第四个活物像飞鹰。(启示录4:6-7)
显然,所看到这些活物表示神性奥秘;因此,它们脸面的形像也表示神性奥秘。至于具体是指哪种奥秘不得而知,除非知道“狮子”、“牛犊”、“人”和“鹰”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什么。很明显,“鹰脸”表示小心谨慎,因而表示天命(Providence);因为在以西结书,活物所代表的基路伯表示主的天命(Providence of the Lord),免得人凭自己和自己的理性进入信的秘密(参看308节)。这也表明,当论及人时,“鹰”在内在意义上是指理性。它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老鹰飞得很高,并从高处对下面的事物拥有广阔的视野。
约伯记:
鹰隼飞翔,展开翅膀向南,岂是借你的智慧吗?大鹰上腾,在高处搭窝,岂是听你的吩咐吗?(约伯记39:26, 27)
显然,此处“大鹰”表示推理,推理是聪明(intelligence)的属性。这就是古教会“鹰”的含义,因为约伯记是古教会的一本书(参看3540节末尾)。那个时期几乎所有著作都是用有意义的符号来写的;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有意义的符号被彻底遗忘了,以致人们甚至不知道“鸟”一般表示思维,尽管它们在圣言如此频繁地被提及,并且在那些地方明显表示不同于鸟类的某种事物。
“鹰”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并非真正、因而虚假的理性事物,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摩西五经:
耶和华要从远方地极带来一个民族,如鹰飞来攻击你,这民族的言语,你听不懂,这民族铁面无情。(申命记28:49-50)
耶利米书:
看哪!他必如云上来,他的战车如旋风;他的马匹比鹰更快。我们有祸了!我们败落了!(耶利米书4:13)
同一先知书:
你这住在石缝中、盘据在山顶的啊,你的傲慢,你心中的狂傲欺骗了你;你虽如老鹰高高搭窝,我却从那里拉下你来。看哪,他必上腾,如鹰飞起,在波斯拉上展开翅膀;到那日,以东的勇士心必疼痛,如临产妇人的心一样。(耶利米书49:16, 22)
耶利米哀歌:
追赶我们的比鹰更快;他们在山上追逼我们,在旷野等候我们。(耶利米哀歌4:19)
弥迦书:
犹大啊,要使你秃头,要为你所喜爱的孩子剪除你的头发,要大大地光秃,如同秃鹰,因为他们都被掳去离开你。(弥迦书1:16)
俄巴底亚书:
你虽如鹰高升,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俄巴底亚书1:4)
哈巴谷书:
我必激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怀恨暴躁的民族,向广大之地进发,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他们的马比鹰更快,他们的马兵都从远方而来,他们飞跑如鹰急速抓食。(哈巴谷书1:6, 8)
在这些经文中,“鹰”表示通过推理所引入的虚假,感官错觉和外在表象就是这虚假的源头。所引用最后一段先知书经文中的“迦勒底人”表示那些外在神圣,内在却处于虚假的人(参看1368节);以及这些荒废教会的人就像巴比伦(1327节);“广大之地”表示真理(3433, 3434节)。真理的荒废由“向广大之地进发”来表示。 “他们的马”表示他们的智性事物(intellectual things),这些事物是相似的(参看2761, 2762, 3217节)。从所有这一切清楚可知“如鹰急速抓食”是什么意思,即在真理上急速使人荒凉,因为这几节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荒凉。此处用鹰来打比喻,不过,如前所述,在圣言中,比喻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来设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以“鹰必聚在尸首上”所设的比喻是什么意思。

属天的奥秘 #8988

8988.“那么他的

8988.“那么他的主人就要带他到神那里”表那时他照神性秩序所进入的一种状态。这从“带到神那里”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充满真理,不能充满良善的人时,“带到神那里”是指使他们进入一种符合神性秩序的状态;因为“带到”表示进入,“神”表示神性秩序,如下文所述。所表示的是这些事,这一点从包含在本节其余经文中的细节明显看出来。这些细节描述了那些充满真理,却未充满相应的良善之人的状态,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永远服从的状态。相对于那些充满与真理相对应的良善之人,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是处于奴役的状态。因为前者出于良善行事,故出于情感行事;出于情感行事的人就是出于意愿,因而出于自己行事,因为凡属于人之意愿的,都是他自己的,或说凡形成人之意愿的一部分的,都是其真正自我的一部分;事实上,人之生命的本质或存在就是他的意愿。但那些只出于服从行事的人并非出于他们的意愿行事,而是出于他们主人的意愿行事,因而不是出于他们自己,而是出于别人行事;因此,相对来说,他们处于奴役的状态。出于真理,而不出于良善行事,就是唯独出于理解力行事;因为真理与理解力有关,良善与意愿有关;出于理解力,而不出于意愿行事就是出于站在外面服事的东西行事,因为理解力已经被赋予人,好叫他能接受真理,并把真理引入意愿,以便它们能变成良善;事实上,当真理变成意愿的一部分时,它们就被称为良善。

然而,通过遵行主的诫命,因而通过服从主而事奉主不是成为奴仆,而是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因为人的完美或绝对自由在于被主引领(892, 905, 2870, 2872节)。主将他的行为所源于的良善注入这个人的意愿;尽管这良善来自主,但此人仍有这种感觉:他的行为来自他自己,也就是说,他在自由中行出它们。所有住在主里面的人都拥有这种自由,并且这自由还伴随着无法形容的幸福。

“神”在此之所以表示神性秩序,是因为在圣言中,在论述真理的地方,经上都会用“神”这个名,在论述良善的地方,经上则用“耶和华”这个名(2769, 2807, 2822, 3921e, 4402, 7010, 7268, 8867节)。因此,就至高意义而言,从主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神”(God),发出神性真理的的神性良善则是“耶和华”。原因在于,神性良善是存在本身或本质的存在,神性真理是来自它的显现;事实上,从某种事物发出的东西也从这个事物显现。天上或天使中间,以及教会里世人中间的良善与真理情形也一样。那里的良善是存在本身或本质的存在,真理则是来自它的显现。或也可说,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是天堂和教会的本质存在,而信则是来自它的显现。这一切清楚表明为何“神”也能表示神性秩序,因为正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构成了天上的秩序,并且如此完全地构成,以致神性真理就是秩序本身。神性真理就是秩序(参看1728, 1919, 7995, 8700节)。所以当一个人或一位天使接受良善里面来自主的神性真理时,就有天上的秩序与他同在。因此,他就是主的一个具体的天堂或国度;他照着充满来自真理的良善的程度,之后照着被赋予来自良善的真理程度而成为这样的天堂或国度。并且(何等的一个奥秘)天使本身以人的形式出现在天堂,这种形式与在良善里面同他们在一起的真理,以及与符合来自真理的良善品质的美丽和光辉完全一致。教会成员的灵魂在天上就呈现出类似的形像。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本身带来了这一切,这从前面许多章节末尾关于如同大人的天堂,以及它与人里面一切事物的对应关系的说明可以看出来。

这个奥秘就是约翰在启示录中的这些话所表示的:

他量了圣耶路撒冷的城墙,按着人,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启示录21:17)

若不知道“圣耶路撒冷”、它的“城墙”、尺寸、144这个数字、因而“人”,也就是“天使”表示什么,谁能明白这些话?“新的圣耶路撒冷”表示主的新教会,这个新教会即将取代如今存在的基督教会(2117节);“城墙”表示将要保护该教会的信之真理(6419节);“量”和“尺寸”表示它在真理方面的状态(3104节);144这个数字与12所表相同,因为144是12与12的乘积,这些数字表示整体上的一切真理(参看7973节)。这些含义清楚表明“按着人,就是天使的尺寸”表示什么,即:以自己的形式从主发出的真理本身,这真理是天上的天使人(man-angel或angel man)的形式,如前所述。这一切揭示了包含在上面那些话中的奥秘,即:它们描述了将要取代如今存在的基督教会的新教会之真理

下一节则以这些话描述了它们是来自良善的真理:

墙的构造是碧玉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启示录21:18)

“碧玉”表示诸如将成为新教会真理的那种真理,因为“石头”一般表示真理(1298, 3720, 6426节),“宝石”则表示来自主的真理(643节);“金”表示爱与智慧的良善(113, 1551, 1552, 5658节)。谁能预知这些话竟包含这样的含义?谁不能由此看出有无数奥秘藏在圣言中?这些奥秘若不凭借内义,绝不会显明给任何人;内义如同一把钥匙,是打开诸如存在于天上的那种神之真理,因而打开天堂和主自己的手段,而主自己在至内在意义上则是圣言全部中的全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