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031.“只是在后聚集起来的羊群眼前不插枝子”表强迫的事物。这从“后聚集起来”的含义清楚可知。“先聚集起来”表自发或自由的事物,如前所示(4029节)。由此明显可知,“后聚集起来”表示强迫或不自由的事物。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此处没有像论及先聚集起来的羊群那样提到“发热”;因为“发热”表示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表示一种强烈的渴望。凡非始于情感的,都不是自发的或自由的,自发或自由的一切事物皆与人的情感或爱一致(2870节)。这一点同样从原文中这个词的衍生意义明显看出来,即意思是缺乏;因为若缺乏强烈的渴望,一切自由的感觉就会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所行的,可以说不是自由的,最终可以说是强迫的。
从前面(4029节)所引用的章节可以看出,真理与良善的一切结合,因而一切改造和重生都是在自由中实现的,也就是说,都是自发的结果。所以,若缺乏自由,也就是通过强迫,真理与良善的结合,因而重生是不可能实现的。至于何为自由及其来源,可参看前文(2870-2893节),那里论述了人的自由。凡在推理关于主的圣治,人的得救,许多人的永恒诅咒时没有意识到真理与良善的结合,或使这些成为自己的,因而重生若不在人的自由状态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就将自己投入纯粹的阴暗中,因而陷入严重的错误。因为他以为,主若愿意,就能拯救每个人,并且通过无数方法来这样做,如通过神迹,死人复活,直接启示,让天使将世人从邪恶中拉回来并强力将他们驱入良善,通过人被引入并悔改所在的许多状态,以及其它许多方法。
殊不知,所有这些方法都包含强迫,没有人能通过强迫被改造。因为凡强迫人的事物都不会赋予他任何情感;或即便它具有这样的性质,即它能赋予一种情感,它也会将自己弯向对邪恶的情感。诚然,它似乎流入,也的确注入了某种神性事物;但当此人的状态发生改变时,他又回到先前的情感,即邪恶与虚假中;这时,神圣事物便与邪恶并虚假结合,沦为亵渎,然后就具有诸如将他引入最糟糕地狱这样的性质。因为此人首先承认和相信,也拥有对神圣之物的情感,但后来又否认,甚至厌恶它。亵渎者指的是那些曾发自内心承认,后来又否认的人,而不是那些没有发自内心承认的人(301-303, 571, 582, 593, 1001, 1008, 1010, 1059, 1327, 1328, 2051, 2426, 3398, 3399, 3402, 3898节)。因此,如今不再发生明显的神迹,只发生一些不太明显或不引人注目的神迹,这些神迹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不会强力激发神圣感,或夺走人的自由。这就是为何死人不再复活,为何没有人通过直接的启示,或通过天使远离罪恶,或简单的使用武力被引向良善。
主在人的自由中作工,并通过自由使他转回。因为一切自由都属于他的爱或情感,因而属于他的意愿(3158节)。若人不在自由中接受良善与真理,这良善与真理就不可能归给他,或变成他自己的。因为对人来说,凡被迫的事,都不是他的,而是属于进行强迫之人的,哪怕这事是他所做的,他也不是凭自己做的。表面上看,有时人似乎被迫向善,如在试探和属灵的争战中,但这时他所拥有的自由比其它任何时候都要大(参看1937, 1947, 2881节)。当人强迫自己行善时,似乎他也是被迫行善;但自我强迫是一回事,被(别人)强迫则是另一回事。对任何人来说,自我强迫是出于他里面的自由,而被(别人)强迫则不是出于自由。既然如此,那么明显可知,那些推理主的圣治、人的得救,许多人的永恒诅咒,却不知道主通过自由,绝非通过强迫作工之人陷入何等的阴暗,因而陷入何等的错误。因为具有神圣性质的事若不是自由地被接受,强迫是危险的。
4464.“惟有一个条件才可以应允,若(你们)和我们一样”表接受他们的宗教表象。这从“应允”和“和他们一样”的含义清楚可知:“应允”是指接受;“和他们一样”是指仅对外在事物感兴趣,对内在事物不感兴趣,因为这样就和他们一样了(参看4459节)。那里(即4459节)说明了何为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何为对内在事物的兴趣。在此有必要说明为何人要对内在事物感兴趣。凡能反思的人都能明白,人通过内在事物与天堂联系,因为整个天堂都居于内在事物。就其思维和情感而言,即就其理解的思维和意愿的情感而言,人若不在天堂,死后就无法上天堂,因为他与天堂没有任何联系。活在肉身时,人通过属于其理解的真理和属于其意愿的良善获得这种割礼;这时他若没有获得这种割礼,那么以后就不可能获得了,因为死后,其心智无法向内层事物打开,除非在肉身生活期间心智向它们打开。
人没有意识到以下事实:有一个属灵气场包围着他,该气场的性质取决于他情感的生命。对天使来说,这个气场比世上最敏锐的嗅觉所闻到的任何香味更易察觉。如果人一生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也就是说,在出自对邻舍的仇恨、由此而来的报复和残忍、奸淫、自大和由此而来的对他人的蔑视、偷盗、贪婪和欺骗、奢侈,以及其它类似恶习的乐趣中度过一生,那么包围他的属灵气场就和世上的死尸、粪便、垃圾等所发出的气味一样恶臭。人若过着这样的生活,死后就会携带这种恶臭的气场;因完全被这种气场包围,所以他只能呆在这类气场所属的地狱里。关于来世的气场及其起源,可参看前文(1048, 1053, 1316, 1504-1519, 1695, 2401, 2489节)。
然而,那些对内在事物感兴趣的人,也就是说,那些以对邻舍厚道、仁爱为快乐,尤其那些在对主之爱中感受祝福的人,就会有一种愉悦、宜人的气场包围着他们,这就是天上的气场本身;因此,他们在天堂。在来世,所感知到的一切气场皆起源于主导人们的爱和源自这些爱的情感,因而起源于他们的生命,因为爱和源自这些爱的情感构成他们的生命本身。这些气场因起源于爱和源自这些爱的情感,故起源于人如此意愿和行事所为的意图和目的。因为每个人都以他所爱的为目的,因此,人的目的决定了他的生命并构成它的品质;这就是包围他的气场的主要源头。该气场在天上被感知得最充分,因为从目的所发出的气场遍及整个天堂。这些考虑表明对内在事物感兴趣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以及为何人不可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也要对内在事物感兴趣。
不过,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不会注意内在事物,无论他在世间生活中如何聪明,也无论他因学识赢得了何等大的名声,因为他是那种不信没有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的任何事物,因而不信天堂或地狱的人。即便有人告诉他,他死后会立刻进入来世,在那里他会看见、听见、说话,享有比在肉身时还要完美的触觉,他就会拒绝这种说法,视其为荒唐或纯粹的幻想;尽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若有人告诉他,死后活着的灵魂或灵就是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他在世时所携带的身体,他的反应也一样。
由此可知,那些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根本不关心所说关于内在事物的话,尽管正是这些事物使人们在他们将要去往,并在其中活到永远的国度蒙福和快乐。这种不信就存在于大多数基督徒当中,如我蒙允许从那些我曾与之交谈、由基督教界进入来世之人那里所得知的。事实上,在来世,他们无法隐瞒自己的想法,因为想法在那里完全暴露;他们也无法隐瞒自己所关注的目的,也就是他们所爱的,因为这一切会通过包围他们的气场显现出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