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创世记32:1-32
1.雅各仍旧行路,神的使者遇见他。
2.雅各看见他们就说,这是神的军营。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玛哈念。
3.雅各打发使者在他前面,往西珥地去,就是以东的田野,见他哥哥以扫。
4.吩咐他们说,你们对我主以扫这样说:你的仆人雅各这样说,我在拉班那里寄居,滞留到现在。
5.我有牛、驴、羊群、仆婢,现在打发人来报告我主,为要在你眼前蒙恩。
6.使者回到雅各那里说,我们到了你哥哥以扫那里,他也正来迎接你;并且还有四百人同他一齐来。
7.雅各就甚惧怕,而且愁烦,便把那与他同在的人口和羊群、牛群、骆驼分作分做两营。
8.说,以扫若来击杀这一营,剩下的那一营还可以逃避。
9.雅各说,耶和华啊,我祖亚伯拉罕的神,我父亲以撒的神啊,你曾对我说,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
10.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一切信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旦河,如今我却成了两营了。
11.求你救我脱离我哥哥的手,就是以扫的手,因为我怕他来杀我,连母亲和儿女都不放过。
12.你曾说,我必定厚待你,使你的种如同海边的沙,多得不可胜数。
13.当夜,雅各在那里过夜,就从那进他手的东西取了礼物,要送给他哥哥以扫:
14.母山羊二百只,公山羊二十只,母绵羊二百只,公绵羊二十只,
15.奶崽子的骆驼三十只,各带着崽子;母牛四十只,公牛十只,母驴二十匹,驴驹十匹。
16.每样各分一群,交在仆人手下,就对仆人说,你们要在我前头过去,使群与群之间保持一段距离。
17.又吩咐领头的说,我哥哥以扫遇见你的时候,问你说,你是谁的人?要往哪里去?你前头这些是谁的?
18.你就说,是你仆人雅各的;这是送给我主以扫的礼物,看哪,他也在我们后边。
19.又吩咐第二、第三和一切赶群畜的人说,你们遇见以扫的时候,也要照这样的话对他说。
20.并且你们要说,看哪,你仆人雅各在我们后边。因雅各说,我借着在我前头去的礼物给他面子,然后再见他的面,或者他会让我的脸抬得起。
21.于是礼物在他前面过去了。那夜,雅各在营中过夜。
22.他夜间起来,带着两个妻子、两个使女,并十一个儿子都过了雅博渡口。
23.他带着他们,打发他们过河,又打发他所有的都过去,
24.只剩下雅各,有一个人来和他摔跤,直到黎明。
25.那人见自己胜不过他,就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窝正在同那人摔跤的时候就扭了。
26.那人说,天黎明了,容我去吧!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27.那人对他说,你名叫什么?他说,雅各。
28.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作为君王,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
29.雅各问说,请将你的名告诉我。那人说,何必问我的名?于是在那里给雅各祝福。
30.雅各便给那地方起名叫毗努伊勒;因为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灵魂仍得保全。
31.日头刚出来照着他的时候,雅各经过毗努伊勒,他的大腿就瘸了。
32.故此,以色列的孩子不吃大腿窝上的坐骨神经筋,直到今日,因为那人在坐骨神经筋上将雅各的大腿窝摸了一把。
概览
4232.就内义而言,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属世层里面状态的颠倒,以便良善能占据第一位,真理占据第二位。1-23节论述了真理植入良善;24-32节论述那时要承受试探的摔跤。同时所论述的主题也是犹太民族,因为尽管该民族不能从教会得着什么,但它仍代表教会的事物。
3688.“尼拜约的妹子,在他两个女人之外为女人”表示对属天真理的更内层的情感。这从“妹子”、“女人”或“赫的女儿”和“(娶)为女人”的含义,以及“尼拜约”的代表清楚可知:“妹子”是指直觉真理或理性真理(参看1495, 2508, 2524, 2556, 3386节);“尼拜约”是指构成属灵教会的良善(3268节),因此“尼拜约的妹子”表示对属天真理的情感,或也可说,对属灵良善的情感;“女人”或“赫的女儿”是指对来自非纯正源头的真理的情感(3470, 3620-3622, 3686节); “(娶)为女人”是指联系或结合。由此明显可知,这些话,加上在它们之前的话,表示“以扫”所代表的良善与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因而与对属天真理的更内层情感的结合。
前面的确阐述了这些问题的实际情况,但它们具有这种性质:只要这个主题最笼统的特征或最宽泛的轮廓是未知的,它们就几乎无法理解。此外,当今世界对这类事物没有任何兴趣,因为它关心的对象是地上的事物,而不是天上的事物;如世人自己所声称的,他们看见并知道地上的事物,但看不见、也不知道天上的事物。但由于包含在圣言内义中的事物不仅要被揭开,还要被解释出来,所以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以扫所代表的良善之真理和雅各所代表的真理之良善是什么情况;同时说明以下事实是什么情况,即:在一个人重生之前,真理之良善是良善之真理的反面;而在他重生之后,它们就结合在一起。这个例子将因此说明目前所说的这一切是什么情况。
我们以能重生的那种人为例,因为主预见他能重生,并且祂因预见到这一点,故也为此作准备。一开始,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尚不知道什么叫对邻之仁的行为,因为他还不知道什么叫仁爱,也不知道什么叫邻舍。结果,他因从圣言知道应该接济穷人,凡接济穷人的,在天上都有赏赐,于是就向乞丐行善,胜过向其他人行善,因为他以为他们就是圣言所说的穷人。他没有考虑到,在街上行乞的人绝大部分过着无神、甚至罪恶的生活,蔑视与神性敬拜有关的一切,完全屈服于懒惰和安逸。尽管如此,处在重生第一个阶段的人会发自内心向这些人行善;这些善行就是外在真理的良善,重生就是从这些良善开始的;更内层的良善之真理因此流入这些行为,照着作为孩子所知道的知识或认知而作工。
但后来,当更蒙光照时,他就想向所有他认为穷乏困苦的人行善,但仍然几乎不区分虔诚的穷乏困苦人和不虔诚的穷乏困苦人,因为他以为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作为邻舍来看待。不过,当在这些问题上进一步被光照时,他就会加以区分,只向那些诚实善良的人提供帮助,因为他知道,帮助恶人会伤害许多人,恶人会藉着他的帮助和支持而得着机会去伤害其他人。最后,当正在重生时,他只向善良而虔诚的人行善,因为这时,感动他的,不是他行善的对象,而是这个对象里面的良善。由于主存在于一切良善和虔诚里面,所以他通过他对良善的情感见证了他对主的爱。当此人从心里处于这种仁爱时,他就重生了。
由此明显可知,相对于这种状态,他以前的状态是颠倒的;也就是说,他将不是良善的东西视为良善,但这就是他在重生之初仍旧必须行的“良善”,因为那时,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止步于此;还因为更内层的仁之良善只能流入他实际知道的真理。由此也明显可知,内层良善始终存在并塑造它,并且这良善无法显现,直到这个人通过知识或认知在良善和真理的真正性质上逐渐被光照。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清楚可知此处“雅各”所代表的真理之良善是什么,“以扫”所代表的良善之真理又是什么;并且一开始,这些是彼此相反的,但后来结合在一起。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