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243.“我在拉班那里寄居,滞留到现在”表祂已为自己取得“拉班”所表示的良善。这从“拉班”的代表,以及“寄居”和“滞留”的含义清楚可知:“拉班”是指居间或中间良善,也就是并不纯正、但仍服务于引入纯正真理与良善的良善(参看3974, 3982, 3986e, 4063节) ;“寄居”是指接受教导(参看1463, 2025节);“滞留”(tarryingor staying,或停留、共同居住)是指论及有良善伴随的真理生命之物(3613节),在此是指为自己取得。由此明显可知,“我在拉班那里寄居,滞留到现在”表示祂已为自己取得“拉班”所表示的良善。
此中情形是这样:真理无法植入良善,除非有实现这一点的方法或媒介。这些方法或媒介就是就是前几章所论述的主题,就是提到雅各寄居到拉班那里,与他共同居住,并在那里获得羊群的地方。本章论述了当次序颠倒,以致真理服从良善时,真理与良善结合的过程,因而状态的颠倒。当人正出于对真理的情感而学习真理,还没有怎么照之生活时,真理看似占据第一位。但当他照着出于对真理的情感而学来的真理生活时,良善就占据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真理变成了良善,因为此时这人相信良善在于照真理行事。那些已经重生的人就处于这种良善,那些拥有良知,也就是不再推理它是不是真理,而是因为它就是真理而行出真理,从而在信仰和生活上为自己取得真理的人也处于这种良善。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内义
1540.如前所述(1020, 1283, 1401, 1403, 1408:1节),圣言的真实历史始于前一章,即第十二章。在此之前,确切地说,在希伯之前,它们都是虚构的历史。此处亚伯兰故事的继续在内义上表示主,尤表在祂的外在人与内在人结合,以至于构成一体之前,也就是在祂的外在人以同样的方式变得属天,成为神性之前,祂最初的生命,以及这生命是什么样。历史事件是代表主的,而这些话本身则表示那些被代表的事物。但由于这是一段历史,所以读者不可避免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件上;尤其是今天,绝大多数人,事实上几乎所有人根本不相信内义的存在,更不相信内义就存在于每句话中。即便内义被清楚证明至此,恐怕他们仍然不会承认它的存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内义似乎与字义相去甚远,以至于几乎无法识别。然而,仅考虑到以下事实,读者也能看出,这些历史不可能是圣言或圣经,即:当与内义分离时,它们和其它历史一样,毫无神性可言;而正是内义使得圣言成为神性。
内义是圣言本身,这一点从已经揭示的许多事清楚看出来,如:
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福音2:15)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经文。主复活后也亲自教导门徒,摩西和众先知指着祂都写了什么(路加福音24:27);由此教导他们,凡圣言中所写的,无不关乎祂、祂的国和教会。这些是圣言的属灵和属天事物;而包含在字义中的事物绝大部分是世俗、肉体和尘世的,永远不可能构成主的圣言。如今的人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只感知到这类事物,几乎不知道什么叫属灵和属天事物。上古教会和古教会的成员则不然;他们若生活在今天并阅读圣言,根本就不关注字义,而是视字义如无有,只关注内义。如果有人以其它任何方式来感知圣言,他们必大为震惊。因此,古人所有的书都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它们在内义上拥有不同于文字上的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