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4299

4299.“因为我面

4299.“因为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灵魂仍得保全”表祂承受了最严厉的试探,似乎它们来自神性。这从“见神”、“面”和“我的灵魂得保全”的含义清楚可知:“见神”是指通过内层事物,也就是说,通过良善与真理靠近祂,因而是指同在(参看4198节);“面”是指内层事物(1999, 2434, 3527, 3573, 4066节),因而是指思维和情感,思维和情感就是内层事物,因为它们属于意向和心智,并表现在脸上;“我的灵魂得保全”是指经受神性或神的同在。所有这些事都表示祂承受最严厉的试探,似乎它们来自神性;这一点若不从试探的近因和远因,就无法看出来。近因是人里面导致他陷入试探的邪恶与虚假,因而是注入它们的恶灵和魔鬼(4249节)。然而,除了有良心的人外,没有人能受试探,也就是经历任何属灵的试探;因为属灵的试探无非是良心的折磨,因此除了那些处于属天和属灵的良善之人外,没有人能受试探,因为这些人有良心,其他所有人则没有,甚至不知道何为良心。
良心是从主所接受的一个新意愿和一个新理解或认知;因而是主在人里面的同在;这种同在越接近,此人就越处于对良善或真理的情感。若主的同在靠近的程度超过此人处于对良善或真理的情感的程度,那么他就会进入试探。原因在于,人里面的邪恶与虚假会被他里面的良善与真理试探,无法承受更近的同在。这一点从来世所发生的事可以看出来:恶灵一靠近天上的任一社群,必定开始感到痛苦和折磨;还有,恶灵无法忍受天使看着他们,因为他们会立刻受到折磨,并陷入昏厥。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地狱距离天堂极为遥远,因为它无法承受天堂,也就是无法承受主在天上的同在。这就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论到恶灵,经上说:
那时,他们开始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路加福音23:30)
别处:
他们要向山和磐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启示录6:16)
此外,从身处地狱者的邪恶与虚假所发出的乌云和幽暗般的气场看上去就像一座大山或磐石,他们就藏在这大山或磐石之下(参看1265, 1267, 1270节)。
由此可知,“因为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灵魂仍得保全”这句话表示最严厉的试探,似乎它们来自神性。试探和折磨之所以看似来自神性,是因为如前所述,它们通过主的神性同在而出现。然而,它们并非源于神性或主,而是源于正受试探或折磨之人里面的邪恶与虚假。因为从主所发出的无非是神圣,也就是良善、真理和仁慈。这种神圣,也就是良善、真理和仁慈就是那些陷入邪恶与虚假之人所无法承受的,因为他们是对立面或反面。邪恶、虚假和仁慈的缺乏总是倾向于向这些神圣事物施暴;他们攻击神圣事物到什么程度,就被折磨到什么程度;他们攻击神圣事物,因而受到折磨时,以为是神性在折磨他们。这些事就是“似乎它们来自神性”这句话的意思。
古人都熟知,没有人面对面见耶和华还能存活;这种知识从他们传到雅各的后代那里。这解释了他们在见到天使仍能存活时为何如此高兴。如士师记:
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因为我面对面看见了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对他说,平安归于你,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士师记 6:22-23)
又:
玛挪亚对他的妻说,我们必要死,因为看见了神。(士师记13:22)
摩西五经: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了我不能存活。(出埃及记 33:20)
当经上论到摩西说,他与耶和华而面对面说话(出埃及记33:11),还说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申命记34:10)时,意思是说,耶和华以适合他接受的人形,也就是外在形式向他显现,如我从天使那里获知,祂显为有胡须的老人,与他坐在一起。由于同样的原因,犹太人对耶和华没有其它概念,只以为祂是位极老的人,留着长长的雪白胡须,起其他神明,能行出更大的神迹。他们并没有把祂看成是最神圣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神圣。他们更不可能看到从祂发出的神圣,因为他们陷入肉体和世俗之爱,没有任何神圣的内在(4289, 4293节)。

属天的奥秘 #10645

10645.“不可向

10645.“不可向别神下拜”表要出于信和爱唯独敬拜主。这从“下拜”的含义清楚可知,“下拜”是指崇拜和敬拜。之所以要唯独敬拜主,而不是别人,是因为在圣言中,“耶和华”和“神”用来表示主(参看9315, 9373节提到的地方);还因为主是天地之神,并且是独一的神(9194节)。之所以说要以“信和爱”来敬拜主,是因为对主的敬拜要么源于信,要么源于爱。源于信的敬拜被称为符合真理的敬拜,因为真理属于信;源于爱的敬拜被称为源于良善的敬拜,因为良善属于爱。在主的属灵国度的人以信敬拜主,而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以爱敬拜主。
  不过,必须在此说一说以信和爱敬拜主是什么样。许多人以为,当他们相信教会的教义事物时,就是以信敬拜主;当他们爱主时,就是以爱敬拜祂。然而,对主的敬拜不仅仅在于信,也不仅仅在于爱;相反,它在于按照祂的诫命生活;因为如此行的人,也唯独他们才是那信主爱主的人。其他人都说,他们信主,但其实并不信祂;他们也可能说他们爱主,但其实并不爱祂。唯有那些照主的诫命生活的人信主爱主,原因在于,主不在有对真理的理解,却没有对真理的意愿的地方,只在有对真理的理解,加上对真理的意愿的地方。事实上,在一个人意愿真理,并出于意愿实行真理之前,真理不会进入他,并变成他的,因为意愿才是这个人。此外,主也与一个人同在于他那源于良善的真理中;源于良善的真理就是一个人意愿,并由此而实行的真理,而不是他理解,却没有意愿它们而实行的真理。事实上,没有意愿而实行是虚伪的,因为它们是行在世人面前,而不是行在主面前。
  此外,主不与空有一外壳的人同住,也就是说,不与一个不知道并实行祂的真理之人同住。主与人同在于源于良善的真理,也就是此人所意愿并实行的真理中;因为源于良善的真理构成与人同在的教会,并构成与他同在的天堂;简言之,它们使主自己住在他里面。
  人们若权衡一下这个问题,仅凭理性就能发觉事实就是这样;他们能看出,一个人的理解力是通过真理形成的,他的整个意愿是通过良善形成的。因为宇宙万物都与真理和良善有关;人的理解力被造是为了接受真理,人的意愿被造是为了接受良善。一个人所相信的真理被称为“信之真理”,以快乐充满一个人的良善被称为“爱之良善”。由此可见,形成理解力的信之真理是什么样,以及形成意愿的爱之良善是什么样,就决定了一个人是什么样;因为人之为人,凭的是他的理解力和意愿。因此,如果神的真理形成他的理解力,并构成他的信,成为其爱的组成部分的良善形成他的意愿,那么可推知,此时天堂便存在于这个人里面,主与此人同住,如同住在祂的天堂里。因为构成理解力的神性真理和构成意愿的神性良善来自主,或说属于主;属于主的事物就是主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信主就是以信之真理充满一个人的理解力;爱主就是以爱之良善充满一个人的意愿;这些事只能通过从主学习真理,意愿并实行它们而实现。无论你说意愿并实行,还是说热爱,意愿都一样;因为一个人会去意愿他所爱的,去热爱他实际所意愿的。
  由此可见,什么叫以信和爱敬拜主。其性质就是如所描述的那样,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主意愿或渴望拯救所有人。祂意愿或渴望拯救一个人就是祂意愿或渴望把他引向祂自己,引向天堂。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主在他里面;而主根本不可能在他里面,除非是在诸如住在他里面的来自祂自己的那类事物里面。这些事物就是源于良善的真理,因而是此人以信和爱所遵行的祂的诫命;因为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存在于一个人里面,或能存在于他里面来接受主与天堂。天堂本身也不是由任何其它东西构成的。
  信主爱主就在于遵行祂的诫命,主在约翰福音中也教导了这一点: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有了我的命令又遵行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在他那里作我们的家。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14:15, 21, 23-24)
  别处:
  你们要住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守我的诫命,就住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你们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9, 10, 14)
  关于仁与信的教义就教导了所要遵守,并必须照之生活的诫命。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