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345.“并且叫两个使女和她们的孩子在前头,利亚和她的孩子在后头,拉结和约瑟在尽后头”表从囊括其它一切事物在其中的更总体事物开始的次序。这从刚才关于“使女”、“利亚”和“拉结”,以及她们的“孩子”含义的说明清楚可知,大意是:“使女”表示对记忆知识和认知的情感;“利亚”表示对外层真理的情感;“拉结”表示对内层真理的情感。对记忆知识和认知的情感更为外在,因为记忆知识和认知是真理所出自并立于其上的根基。对外在真理的情感随它们而来,并且更为内在,对内层真理的情感也更为内在。它们越外在,也就越是总体,越内在,就越不是总体,相对总体来说被称为细节和具体细节。
关于总体真理,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总体,是因为它们是由细节真理构成的,因而包含细节真理在里面。没有细节真理的总体真理不是总体真理,相反却凭细节真理而被如此称呼。
其中的情形就像一个总的整体与其各部分。若没有各个部分,一个整体无法被称为一个整体,因为整体由各部分构成。事实上,事物的本质中没有一物不凭其它事物存在和持续存在。凭其它事物而非本身存在并持续存在之物被称为一个总体,构成它并使它保持存在的事物被称为细节。外在事物因由内在事物构成,故相对于内在事物,是总体上的;因为它们由更内在的事物构成,而这些更内在的事物又由至内在的事物构成。
相对于人的其它事物,身体本身和属于身体的事物,如所谓的外在感官及其行为,是最为总体的。属世心智和属于属世心智的事物并不怎么是总体的,因为它们更内在,相对于身体和身体事物,可被称为细节。但理性心智和属于理性心智的事物还要内在,相对于身体、属世心智和属于这些的事物,可被称为具体细节。当人脱去肉体,成为一个灵时,这些区别就会活生生地呈现出来;因为到那时,他就能清楚发现,其身体事物比其灵的事物所取的最总体形式更算不上什么,并且身体事物凭其灵的事物存在并持续存在;因而他会发现,其灵的事物相对于其身体事物,就是细节。当这灵成为一位天使,也就是被提到天上去时,他就能发现,他以前在总体,因而在模糊的光中所看见并感觉到的事物,现在却在细节和清晰的光中看见并感觉到了。因为他现在看见并感觉到之前所看见并感觉为一体的无数事物。
这也可从人活在世上的情形明显看出来。他在童年早期所看见并感觉到的事物是最为总体的,而他在童年晚期所看见并感觉到的事物就是这些细节的具体细节。因为随着年龄增大,人会把细节引入童年早期所获取的总体,之后把具体细节引入细节。事实上,他朝着更为内在的事物逐渐发展,并以细节充满总体,以具体细节充满细节。由此可见何谓“从囊括其它一切事物在其中的总体事物开始的次序”,也就是他“叫两个使女和她们的孩子在前头,利亚和她的孩子在后头,拉结和约瑟在尽后头”的意思。
当人正在重生,或也可说,他里面的真理正与良善结合时,情形也一样,并且这种情形就是此处所论述的主题。在此期间,总体情感及其真理(在此由“使女及其孩子”来表示)首先被引入良善;之后不怎么总体的,也就是相对总体来说为细节的(在此由“利亚及其孩子”来表示)被引入,最后更不怎么总体的,也就是相对于细节来说为具体细节的(在此由“拉结”和“约瑟”来表示)被引入。
8148.“他带着六百辆特选的战车”表在自己秩序中的、支持属于分离之信的虚假的一切和每个教义事物。这从“六百”和“战车”的含义清楚可知:“六百”是指集为一体的信之真理和良善的每一个和一切方面,因而在反面意义上是指与仁分离之信的虚假和邪恶的每一个和一切方面(“六百”的这种含义从前面关于数字“六十万”说明可以看出来7973节);“战车”是指信之教义事物,在此是指分离之信的教义事物(参看8146节)。“特选的战车”表示这信的主要教义事物,其余的皆从属于它们。从属或服务于它们的教义事物由接着六百辆特选的战车所提到的“埃及的战车”,就是接着提到的六百来表示。
要知道,此处“法老的军队、百姓”,以及他的“战车、马匹和马兵”所表示的这些虚假尤指那些陷入说服性信仰的人,也就是说服自己相信他们所在的教会教义事物是真的,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之人的虚假。和得救之信不同,这种说服性信仰是与生活的邪恶同在的;因为说服性信仰是一种说服,即人们说服自己相信属教会教义的一切都是真的,然而他们如此相信不是为了真理,或生活,甚至不是为了得救(他们几乎不信这一点),只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就是为了获得重要地位、财富和由这些所带来的名声。他们学习教义事物是为了获得这些利益,因而不是为了他们能服务于教会和灵魂的拯救,而是为了服务于他们自己和属他们的人。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教义事物是真是假都一样,没什么区别。他们对此毫不关心,更不用说去费心探求发现了;因为他们没有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情感。无论它们是哪种教义事物,他们都赞同;当赞同它们时,他们就会说服自己说,它们是真的,却想不到虚假能和真理一样被认可或确认(4741, 5033, 6865, 7012, 7680, 7950节)。
这就是说服性信仰的起源。这种信仰因不视邻舍和邻舍的良善,因而不视主为目标,只以自我和世界,也就是重要地位和物质利益为目的,故与生活的邪恶结合,而不是与生活的良善结合。因为信在与这良善结合时,就是得救之信。这种信是由主赐下的,而另一种信则来源于人自己。主所赐下的信存到永远,而另一种则在来世消散,甚至如果他们不能因这信获得什么,在世上就会消散。不过,只要人们能从中得利,他们就会为它而战,如同为天堂本身而战,尽管事实上,他们如此行不是为了那信,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因为属于信,也就是教义的事物对这些人来说,只是达到目的,也就是获得显赫和富足的手段。在世上,持守这种信的人与持守得救之信的人难以区分,因为他们也出于一种激情说话和讲道;这种激情似乎属于真正的热情,但它是由爱自己爱世界所激发的激情。
他们就是“法老和埃及人”尤其所表示的人,在来世,他们会经历这种信的荒凉。当这种信彻底荒凉时,他们就会沉浸于邪恶所生的纯粹虚假,因为那时虚假从恶人身上爆发出来。虚假之所以爆发出来,是因为每种邪恶都伴有自己的虚假;事实上,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当这些人置身于其生活的邪恶时,这些虚假就会显现。那时,这邪恶就像一团火,而虚假则像这团火发出的光。这种邪恶和它所产生的虚假,完全不同于其它邪恶和衍生的虚假。它比其它一切邪恶都更可憎,因为它违背信之良善和真理;因此,这种邪恶含有亵渎在里面。亵渎就是承认真理和良善,然而却又过着违背它们的生活(593, 1008, 1010, 1059, 2051, 3398, 3898, 4289, 4601, 6959, 6963, 697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