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4750

4750.“犹大对他

4750.“犹大对他的兄弟们说”表教会中那些反对一切良善的败坏者。这从“犹大”的代表和他的“兄弟们”的含义清楚可知:“犹大”在正面意义上是指属天之爱的良善(3654, 3881节),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反对一切良善,如下文所述;他的“兄弟们”是指教会中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犹大”在此之所以代表那些反对一切良善的人,是因为在圣言中,“犹大”在正面意义上代表那些处于属天之爱的良善之人。属天之爱就是对主之爱,和由此而来的对邻之爱。那些处于属天之爱的人与主联结得最紧密,故在至内层天堂,在那里处于纯真的状态。正因如此,他们在其他人看来,就像小孩子,完全是爱的可见形式。其他人无法接近他们,因此当被差往其他人那里时,他们被其他天使围绕,从他们所放射出的爱之气场通过这些天使得以缓和。否则,这气场会使他们被差往的那些人陷入昏厥;因为他们的爱之气场甚至刺透人的骨髓。
“犹大”因在正面意义上代表被称为属天的这爱或这爱之良善,故在反面意义上代表反对属天良善,因而反对一切良善的那类事物。在圣言中,绝大多数事物都具有双重含义,即一个正面意义和一个反面意义。从正面意义可以得知反面意义的品质,因为凡包含在反面意义中的,都与包含在正面意义中的截然对立。
爱之良善总体上分为两类,即属天之爱的良善和属灵之爱的良善。与属天之爱的良善截然对立的,是自我之爱的邪恶;与属灵之爱的良善截然对立的,是尘世之爱的邪恶。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邪恶之人反对一切良善,而那些陷入尘世之爱的邪恶之人则不那么反对。在圣言中,“犹大”在反面意义上代表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人;“以色列”代表那些陷入尘世之爱的人。其原因在于,“犹大”代表主的属天国度,“以色列”代表主的属灵国度。
地狱也照着这两种爱来划分。那些陷入自我之爱,反对一切良善的人住最深处,因而住在最可怕的地狱;而那些陷入尘世之爱的人因不那么反对一切良善,故住在不那么深的地狱,因而住在不那么可怕的地狱。
自我之爱的邪恶并不像人们所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傲慢;确切地说,它是对邻舍的仇恨和由此产生的强烈报复欲,以残忍为乐。这些就是自我之爱的内在特征。它的外在特征是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以及对那些处于属灵良善之人的厌恶。它的这些外在特征有时还伴随着明显的优越感或傲慢,有时则没有。因为以这种方式仇恨邻舍的人内在唯独爱自己,并且只爱他视之为与自己构成一体的那些人;因此,他唯独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在自己里面爱他们,在他们里面爱自己。
这就是那些“犹大”在反面意义上所代表之人的品质。犹太民族从一开始就陷入这种爱,因为他们将全世界所有人都看作是最卑贱的奴隶,与自己相比一文不值,还仇恨他们。更重要的是,当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没有将他们联结起来时,他们甚至以同样的仇恨迫害他们的同伴和兄弟。这种秉性仍留在这个民族当中,只是他们现在勉强住在异国他乡,故将其隐藏起来。

属天的奥秘 #4618

4618.“以撒气绝

4618.“以撒气绝而死”表在神性属世层里面的复活。这从“气绝而死”的含义清楚可知,“气绝而死”是指复活(参看3326, 3498, 3505节)。因为在圣言中,当提到某人“死”了时,内义上的含义是,那人(的代表)的最后结束,和在另一个人里面的一个新开始,因而是指继续。例如,当提到犹大和以色列的王,或至高祭司死了时,内义上的含义是,藉由他们的代表的结束,和它在另一个人里面的继续,因而是指它的复活。更重要的是,当读到这些事时,那些在来世并与人同在的人并没有死亡的任何概念,因为在那里,他们完全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因此,取代死亡的是,他们觉察到代表在另一个人里面继续。此外,当人死亡时,仅就其为了在地上发挥用处而服务于他的肉体而言,他死了;就其灵而言,他在一个肉体事物对他不再有任何用处的世界继续他的生活。
“以撒气绝而死”之所以表示在神性属世层里面的复活,是因为在属世层对应于理性层(3493, 3620, 3623节)之前,理性层没有任何生命。这就像眼睛的视觉,除非这视觉拥有在它之外、它所看见的物体,否则,视觉就会消失;每种感官都是这样。如果物体与它完全不相容,它同样会消失,因为这些物体给它带来死亡。这也像流不出泉水的泉脉,致使源泉被堵塞。理性层也一样;除非它的光在属世层里面被接受,否则,它的视觉就会消失;因为存在于属世层里面的事实或知识对理性层来说,就是视觉的物体。或者,如果这些物体与这光不相容,也就是与真理的聪明和良善的智慧不相容,理性视觉也会消失,因为它无法流入与它自己不相容的事物。正因如此,对那些陷入邪恶与虚假的人来说,理性层是关闭的,以致与天堂的交流无法通过它打开,可以说只能透过缝隙进来,以使他们能思考、推理和说话。因此,为了属世层能与理性层联结,它必须预备好接受理性层;这种预备由主通过重生实现。当它被如此联结时,理性层就活在属世层里面,因为理性层在属世层中看到适合它的物体,如前所述,正如眼睛在世界中看到适合它的物体。
诚然,理性层拥有生命在自己里面,这生命不同于属世层的生命,并与之分离;但理性层仍在属世层里面,就像一个人在自己的房子里面,或灵魂在它的身体里面。天堂的情形也是这样。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确活得与它下面的天堂不同,且与之分离;然而,如果第二层或中间天堂里面没有对它的接受,它的智慧就会消散。同样,如果最低或第一层里面没有对这中间天堂的光和聪明的接受,以及最终世人的属世层里面没有对最低天堂的接受,那么这些天堂的聪明也会消散,除非主规定应在别的地方有对它的接受。因此,众天堂由主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一个充当另一个的接受者;最后,世人就其属世和感官层而言,充当全部的最低层接受者;因为神性在他里面就处于次序的终端,并进入世界。因此,如果最终层级与在它之先的层级相一致或对应,那么这些在先层级就同时存在于这终端里面;因为构成终端的事物是在它们之先的那些事物的容器,彼此相连的事物则在那里一起存在于它们里面。由此明显可知,在神性属世层里面的复活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