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5149

5149.“有飞鸟来

5149.“有飞鸟来吃我头上筐子里的食物”表源于邪恶的虚假将要毁灭它。这从“飞鸟”、“吃”和“筐子”的含义清楚可知:“飞鸟”是指理智概念,以及思维,因而从它们所流出的事物,在正面意义是指各种真理,在反面意义是指虚假(参看40,745,776,778,866,988,3219节);“吃”是指毁灭(在原文,动词“吃”表示毁灭);“筐子”是指心智的意愿部分,如前所述(5144,5146节),在此是指出于意愿部分的邪恶,因为这个筐子上面有洞(5145节)。由此可知,“有飞鸟来吃头上筐子里的食物”表示源于邪恶的虚假将要毁灭它。
  虚假有两种不同的来源,即教义和邪恶。源于教义的虚假并不毁灭良善,因为人有可能陷入教义的虚假,却又渴望良善,这就是为何各种教义的人,包括外邦人都能得救;但源于邪恶的虚假则是毁灭良善的虚假。邪恶本身反对良善;然而它凭自己并不能毁灭任何良善,而是依靠虚假去毁灭。因为虚假攻击属于良善的真理,因为真理可以说是良善的堡垒。虚假就被用来攻击这些堡垒,一旦得逞,良善遭到毁灭。
  凡不知道“飞鸟”表示理智概念的人必以为当“飞鸟”在圣言中被提及时,它要么是指字面上的鸟,要么是日常用语中所用的那种比喻。若不凭内义,没有人能知道“飞鸟”表示属于理解力的事物,如思维、观念、推理、基本假设,因而真理或虚假;如路加福音:
  神的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撒在园子里,它遂生长起来,成了大树,天上的飞鸟宿在它的枝上。(路加福音13:19)
  “天上的飞鸟”在此表示真理。
  以西结书:
  它成为佳美的香柏树;各种翅膀的各样鸟儿都必宿在其下,就是宿在它枝子的荫下。(以西结书17:23)
  “各种翅膀的鸟儿”表示各种真理。又:
  亚述曾是黎巴嫩的香柏树。天上所有的飞鸟都在枝子上搭窝;田野所有的走兽都在枝条下生子;所有大民族都在他荫下居住。(以西结书31:3,6)
  “天上的飞鸟”表示真理。
  又:
  天上所有的飞鸟空中的飞鸟都要宿在他的废墟上;田间所有的野兽都要卧在他的枝条下。(以西结书31:13)
  “天上的飞鸟”表示虚假。但以理书:
  尼布甲尼撒在梦中观看;见见地当中有一棵树;田野的走兽得到荫影在它之下,天空的飞鸟宿在它的枝上。(但以理书4:10,12,18)
  此处“天空的飞鸟”也表示虚假。
  耶利米书:
  我观看,看哪,无人,空中的飞鸟也都逃避。(耶利米书4:25)
  “无人”表示没有良善(4287节);“空中的飞鸟也都逃避”表示真理被驱散的事实。又:
  从空中的飞鸟直到走兽,都逃走跑掉了。(耶利米书9:10)
  此处意思也一样。马太福音: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有些种子落在硬路上,飞鸟来吃尽了。(马太福音13:3-4)
  此处“飞鸟”表示推理,也表示虚假。在其它许多经文中意思也一样。
  

属天的奥秘 #4215

4215.“亲吻他儿

4215.“亲吻他儿子和女儿”表承认这些真理,以及对这些真理的情感。这从“亲吻”、“儿子”和“女儿”的含义清楚可知:“亲吻”是指出于情感的结合(参看3573, 3574节),因而是指承认,因为哪里有通过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哪里就有对它们的承认;“儿子”是指真理和真实事物(489, 491, 533, 1147, 2623, 3773节);“女儿”,就是此处的拉结和利亚,是指对这些真理的情感(3758, 3782, 3793, 3819节)。
“亲吻”表示出于情感的结合是出于对应;因为天堂与人体的一切器官并肢体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如各章末尾所说明的。人的内在事物与脸上的各个部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因此他的面部表情能显示他的总体心态,而他的眼睛则能显示这种心态,就是其内在心智的内层。心智的思维与情感和身体的行为与姿势之间也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就那些自然的行为和姿势,以及那些非自然的行为和姿势而言,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内心的谦卑会使人屈膝下跪,这是一种身体的外在姿势;更大和更内在的谦卑甚至使他俯伏在地。内心的欢喜快乐会引发歌唱和欢呼声;而难过和内在悲伤则会导致哭泣和哀号。但出于情感的结合会产生亲吻的动作。
由此明显可知,由于这种外在行为与内在美德相对应,所以它们是内在事物的可见迹象;作为可见迹象的它们含有某种内在事物在里面,而它们就从这内在事物取得自己的品质或特性。然而,对那些渴望通过外在行为给人以他们拥有这些内在美德的印象之人来说,他们的外在行为同样是可见的迹象,但却是伪装、虚伪和欺骗的迹象。这就是亲吻的情形,因为人人都想通过亲吻来表达他对另一个人由衷的爱。事实上,凡给人以他拥有内在美德之人都知道,亲吻源于内心或出自这种爱,是出于情感联结的标志。他想凭着亲吻使他的邻人确信,他是由于他里面的良善而爱他;而事实上,这全都是为他自己,为了他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名声,因而不是为了良善,而是为了邪恶。因为凡以自己为目的、而不是为促进良善的中间目的,并希望与别人联结以达到该目的之人,都陷入邪恶。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