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159.“于是到了第三天”表在最后阶段。这从“第三天”的含义清楚可知,“第三天”是指状态的最后阶段,因为“天”表示状态(参看23,487,488,493,893,2788,3462,3785,4850节),“第三”是指完整,因而最后到来之物(1825,2788,4495节)。状态的最后阶段是指当先前的状态走向终结,新的状态开始之时。对正在重生的人来说,当次序翻转过来时,一个新状态就开始了。当内层事物获得统治外层事物的权力,外层事物开始服侍内层事物,无论在理解力的事物上还是在意愿的事物上时,就会发生这种变化。那些正在重生的人从以下事实能意识到这种变化:一种内心的敦促劝阻他们,不让他们允许感官快乐和肉体或世俗的乐趣掌权或控制,并将存在于理解力中的观念引向它们自己这一边以支持它们。当这种变化发生时,先前的状态就抵达它的最后阶段,新的状态则进入它的最初阶段。这就是“第三天”的含义。
在每个人里面,无论他是否重生,状态的变化会发生,次序也被翻转。然而,这类变化对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来说,以一种方式发生,对那些未经历重生的人来说,则以另一种方式发生。对那些未经历重生的人来说,这些状态的变化和次序的翻转是由于身体因素和社会生活因素。身体因素是那些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出现,在另一个阶段消退的冲动,以及对身体健康和世间生命长寿的思虑。社会生活因素是人给自己的真实欲望所施加的外在、可见的牵制,好叫他能赚得一个智慧、热爱正义和良善的好名声;而事实上,获得地位和物质利益才是他追求这些的真正目的。但对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来说,这些状态的变化和次序的翻转可归因于属灵因素;这些因素源于良善和正义本身;当此人开始对这些拥有一种情感时,他就在前一个状态的末尾和一个新状态的起始处。
不过,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一切的真相,所以我们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凡不让自己重生的人都热爱身体事物,但只是为了身体的缘故,并没有其它目的;他也热爱世界,但只是为了世界的缘故。他的爱没有升到高处,因为他发自内心拒绝接受更高或更内在的任何事物。而另一方面,正经历重生的人同样热爱身体事物和世俗事物,但却是为了更高或更内在的目的。他热爱身体事物,是因为他想拥有一个在健康身体中的健康头脑。而且,他热爱自己的头脑及其健康,是为了还要内在的目的,即:他可以对何为良善拥有智慧的洞察力,对何为真理拥有聪明的理解力。他也和其他人一样热爱世俗事物,然而是为了这一目的:世界、世俗财富、产业和重要地位可以作为将良善与真理、公义与公平付诸实践的手段而服务于他。
这个例子说明那些未经历重生的人和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各是何性质;就外在形式而言,这二者看似相同;但就内在形式而言,他们完全不同。综上所述,明显可知给这两类人,即那些未经历重生的人和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带来状态变化和次序翻转的因素是什么,各是何性质。由此也可以看出,对重生的人来说,内层事物拥有统治外层事物的权力;而对未重生的人来说,外层事物拥有统治内层事物的权力。拥有统治权的,正是人所关注的目的,因为这些目的将人里面的其它一切事物置于次要地位,使它们服务自己。这个人的整个生命完全取决于他所关注的目的,因为他的目的始终是他的爱,或说这目的就是他始终所爱的。
10031.“与肝上的网膜”表外在人或属世人的内层良善。这从“肝上的网膜”的含义清楚可知,“肝上的网膜”是指外在人或属世人的内层良善。“网膜”之所以表示这种良善,是因为它全由脂肪构成,而“脂肪”表示良善(参看10029节)。它之所以表示内层良善,是因为这种脂肪在身体里面比刚才所说的遮盖肠子的脂肪更高级或更内在。“肝”也表示更内在的洁净,因为肝净化血液,而肠子净化产生血液的那些物质。它之所以表示外在人或属世人的良善,是因为这种网膜所属的“小公牛”表示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9990节)。在其它地方,“肝”表示纯真的外在良善,就是属于婴孩或小孩子的那种良善。原因在于,在其它器官完全形成,以发挥其特定功能之前(这一切在婴孩尚在子宫里时就完成了),婴孩通过肝脏得到喂养;因为所有营养液都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亲的子宫被带到这个器官。这种液体对应于纯真的良善。
“肝”表示这种良善,这一点清楚可见于耶利米哀歌:
我的眼睛满了泪水,我的五内烦乱,我的肝倾倒于地,都因我人民的女子遭毁灭,又因幼儿和吃奶的在街上发昏。他们对母亲说,谷、酒在哪里呢?(耶利米哀歌2:11, 12)
这段经文描述了已荒废的教会的悲伤。“眼睛满了泪水”表示因失去真理而悲伤;“五内烦乱”表示因失去纯真的真理而悲伤;“肝倾倒于地”表示因失去纯真的良善而悲伤。这就是经上说这些话的原因,即“幼儿和吃奶的在街上发昏。他们对母亲说,谷、酒在哪里呢”。“我人民的女子”(因她们的毁灭才会有这种悲伤)是指教会(2362, 3963, 6729节);“眼睛”是指内在视觉的能力或事物,因而是指信之真理(4526, 4528, 9051节);“五内”或“内脏”是指纯真之真理(3294节);“肝”是指纯真之良善,因为“在街上发昏的幼儿和吃奶的”是指那些处于纯真之良善的人(430, 3183, 4563, 5608节);“谷和酒”(论到它们,经上说“他们对母亲说,谷、酒在哪里呢”),是指真理之良善和良善之真理;“谷”是指真理之良善(5959节);“酒”是指良善之真理(1071, 1798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