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21.“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了”表示该教义被保存,以备后世所用。如前所述(519:1节),以诺的情况是这样:他将上古教会所感知到的东西转变为教义,这种事在上古教会的时代是不允许的。因为通过感知知道完全不同于通过教义来学习。拥有感知的人不需要通过所制定的教义来学习他们早已知道的东西。例如,人若知道如何有效思考,就无需学习思考的艺术,因为这样他的有效思考能力就会受损,如那些陷入学术尘埃而不能自拔之人的情形。那些基于感知认识良善和真理的人通过一种内在途径从主获得这种直觉。那些基于教义来认识的人则通过一种外在途径,也就是肉体感官获得他们的知识。这种区别就像光与暗之间的区别。此外,属天人的感知永远无法描述,因为它们进入最微小、最具体的细节,并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状态和环境。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上古教会的这种感知力将会消亡,此后人类将通过教义来学习何为真理和良善;换句话说,他们要穿越黑暗才能到达光明。所以此处经上说“神将他取去”,也就是说,神保存这教义,以备后世所用。
10282.“直到万代”表在教会的一切事物里面。这从“万代”的含义清楚可知,“万代”当论及表示教会的以色列人时,是指那些属于教会的人(参看10212节),因而在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上是指教会的事物。之所以说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是因为从主发出的神性事物构成教会,凡人自己的东西都不构成教会。这些神性事物的确流入此人,并与他同住,但它们不会变成此人自己的,而是唯独属于与这个人同住的主。既然如此,那么当天使彼此交谈时,他们谈论的就是从人抽象出来的事物。由于同样的原因,凡在圣言中所提到的人名都不会进入天堂,进入天堂的,是此人所表示的事物。在圣言中,所有人名和地名都表示属灵的真实事物(参看1888, 4442, 5095, 5225节);名字并不进入天堂(1876, 6516, 10216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