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5223

5223.“就差人召

5223.“就差人召了埃及所有的术士和智慧人来”表在请教内层记忆知识和外层记忆知识上。这从“术士”和“智慧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术士”在正面意义上是指记忆知识,如下文所述;“智慧人”是指外在知识或外在事实知识,如下文所述。埃及的术士和智慧人之所以表示记忆知识,是因为埃及是有代表性的古教会存在于其中的国家之一(1238, 2385节)。但在埃及,人们主要关注该教会记忆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对应、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因为这种知识可用来解释这个教会的书里所写的那些事,还能解释在他们的神圣敬拜中所行的事(4749, 4964, 4966节)。这就是“埃及”,以及它的国王“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的由来。在那些精通并教授这些知识的人当中,为首的被称为“术士或博士”和“智慧人”。那些精通神秘的记忆知识之人被称为“术士或博士”,那些精通不神秘的记忆知识之人被称为“智慧人”;所以,那些教导内层记忆知识的人被称为“术士或博士”,那些教导外层记忆知识的人被称为“智慧人”。因此,在圣言中,“术士或博士”和“智慧人”就表示这些知识。不过,他们开始滥用教会的内层记忆知识,并将其变为邪术或巫术后,“埃及”,以及埃及的“术士或博士”和“智慧人”就开始表示导致败坏的记忆知识。
  那个时代的术士和博士知道诸如属于灵界的那类事物,是从教会的对应和代表那里学来的;因此,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也与灵人相通,以这种方式学习幻术;他们利用这些幻术来行涉及邪术或巫术的神迹。但那些被称为“智慧人”的人并不关心这类事物,而是解决难题,指教藏在属世事物背后的原因。那个时代的智慧主要在于诸如此类的事物或技艺,精通它们的技能或说实践它们的能力被称为智慧。这一点从列王纪上有关所罗门的记载清楚看出来:
  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一切东方人的智慧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比万人都有智慧,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他说过箴言三千句;他的诗歌有一千零五首。他讲论树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爬行动物和鱼类。地上凡曾听过他智慧的君王,都派人来;万民都有人来听所罗门的智慧。(列王纪上4:30)
  还有列王纪中有关示巴女王的记载:
  她就来要用难题试试他。所罗门王将她所问的都答上了,没有一件太隐秘是王不能给她解说的。(列王纪上10:1,3等)
  由此明显可知那个时代所谓的“智慧”是什么,以及不仅在埃及,而且在其它地方,如叙利亚或亚兰、阿拉伯和巴比伦,所谓的“智慧人”都是谁。但就内义而言,“埃及的智慧”无非表示关于属世事物的记忆知识,而“术士或博士的智慧”表示关于属灵事物的记忆知识;因此,“智慧人”表示外层记忆知识,“术士或博士”表示内层记忆知识,“埃及”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参看1164, 1165, 1186, 1462, 4749, 4964, 4966节)。在以赛亚书,“埃及”和埃及的“智慧人”并非表示别的:
  琐安的首领极其愚昧;法老大有智慧的谋士所筹划的成为畜类无知的计谋。你们怎敢对法老说,我是智慧人的儿子,我是古王的子孙呢?你的智慧人在哪里呢?(以赛亚书19:11-12)
  那些拥有属灵事物的知识,并由此接受启示的人被称为“术士”或“博士”,这一事实从由东方来到耶路撒冷的博士明显看出来,他们求问生为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声称他们在东方见过祂的星,要来拜祂(马太福音2:1, 2)。这一点也可从但以理明显看出来,他被称为“术士的领袖”(但以理书4:9)。另一处:
  太后对伯沙撒王说,在你国中有一人,他里头有圣神的灵。你父在世的日子,发现这人心中光明,又有聪明智慧,好像神的智慧。你父尼布甲尼撒王就立他为术士、用法术的和迦勒底人并占卜者的领袖。(但以理书5:11)
  又:
  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于是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王考问他们一切智慧和聪明的事,就见他们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但以理书1:19-20)
  众所周知,诸如出埃及记(7:11, 22; 8:7, 18, 19; 9:11)所提到的那些“术士或博士”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那些败坏属灵事物,由此行邪术或巫术的人。因为巫术或邪术不过是一种扭曲或败坏,是对构成灵界的真正次序的那类事物的滥用,邪术或巫术就出自这种滥用。不过,如今这种邪术或巫术被称为属世的,因为凡高于或超越自然界的事物都不再被认识。人们拒绝接受任何属灵事物的存在,除非以一种属世之物的内在维度来理解它。
  

属天的奥秘 #9198

9198.“任何寡妇

9198.“任何寡妇”表那些拥有没有真理的良善,却渴望真理的人。这从“寡妇”的含义清楚可知,“寡妇”是指没有真理的良善,却渴望真理。“寡妇”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男人”表示真理,他的“妻子”表示良善;因此,当男人的妻子成为寡妇时,她表示没有真理的良善。不过,就更内在的意义而言,“寡妇”表示没有良善的真理;原因在于,就这层意义而言,“丈夫”表示良善,他的“妻子”表示真理(参看3236, 4510, 4823节)。就这层意义而言,主凭祂的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丈夫”和“新郎”;而祂的国度和教会则凭对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的接受而被称为“妻子”和“新妇”(9182节)。但由于现在论述的主题不是主的属天教会,而是祂的属灵教会,所以“寡妇”表示拥有良善,却没有真理,却渴望真理的人。“孤儿”也是这样。就至内在或属天意义而言,“孤儿”表示那些拥有良善,渴望真理的人。关于属天意义上的“寡妇”和“孤儿”,可参看前面所引用和解释的章节(4844节)。对此,补充主在路加福音中关于撒勒法的寡妇所说的话:
  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日子,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妇人,一个寡妇那里去。(路加福音4:24-26)
  由于主所说的一切话,都是从神性说的,所以祂的话有一个内义,此处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是主自己,以及祂的国度和教会。因此,就这层意义而言,主论及西顿撒勒法寡妇的话,一旦被解开,主的意思是什么就显而易见了。“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表示主与来自祂的神性真理在教会之内还不如在教会之外被人从心里接受和热爱。主的这些话是对犹太人说的,那时,教会就存在于他们当中;众所周知,主在那里还不如教会之外的外邦人受欢迎。如今,以祂而取名为基督教会的教会也是这种情形。在这个教会,主的确在教义上被人接受;然而,很少有人以内心的承认来接受祂,更很少有人以爱和情感来接受祂。已经皈依的教会之外的外邦人对祂的接受则不同。这些人把祂当作自己的独一神来敬拜和崇拜;他们既在嘴上宣称,也在心里思想,他们承认祂是他们的神,因为祂以一个人的形式显现(5256节)。教会里的情形正好相反。在教会,就因祂生而为一个人,所以几乎没有人从心里承认祂是神。他们认为祂的人性就像他们自己的人性,尽管他们知道祂的父是耶和华,并不是一个人。由此明显可知,“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就内义而言,“先知”表示神性真理,因而教会教义方面的主。“先知”表示施行教导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义,当论及主时,表示神性真理或圣言(参看9188e节)。
  “当以利亚的日子,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在内义上表示那时在教会,对来自圣言的神之真理的承认状态。因为如前所述,“寡妇”是指那些拥有没有真理的良善之人;“以利亚”是指圣言方面的主;“以利亚的日子”是指那时对来自圣言的神之真理的接受情况或状态。“以利亚”代表圣言方面的主(参看创世记18章序言2762, 5247e, 8029节);“日子”是指状态(893, 2788, 3462, 3785, 4850, 6110, 8426节);“以色列”是指教会(4286, 6426, 6637, 8805节)。
  “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表示内在教会完全荒废;因为“天”表示教会的内在;“三年零六个月”表示完全。“天”表示教会的内在(参看1733, 1850, 3355, 4535节);当教会的内在被荒废,不复存在时,就说天“关闭”了。“三年零六个月”表示完全,这一点从启示录(11:3;12:6)中“1260天(这些天数等于三年零六个月)”的含义清楚看出来,“1260天”是指完全,或直到结束。这一点同样从启示录(11:9-11)中“三天半”的含义,以及启示录(12:14)和但以理书(12:7)书中的“一载二载半载”的含义清楚看出来,它们是指完全,或直到结束。
  “遍地有大饥荒”表示外在教会也荒废了;因为“饥荒”是指真理和良善的缺乏和荒凉(3364, 5277, 5279, 5281, 5300, 5360, 5376, 5415, 5576, 6110, 7102节);“地”(land或earth)是指外在教会(1262, 1413, 1733, 1850, 2117, 2118e, 3355, 4535, 5577, 8011, 8732节)。“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表示圣言方面的主,因而主的圣言,并没有奉差到其他人那里去,因为别的地方不会接待祂;“以利亚”是指圣言方面的主,如前所述。
  “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妇人,一个寡妇那里去”表示只到那些拥有良善并渴望真理的人那里去。经上之所以说“西顿的撒勒法”,是因为“西顿”表示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1201节)。“一个妇人,一个寡妇”是指一个拥有良善并渴望真理的人,这一点从刚才所述,尤其从列王纪上中关于她的记载明显看出来:
  以利亚往西顿的撒勒法去,到一个妇人,一个寡妇那里,她供养以利亚。以利亚对她说,取点水来给我喝,也随手拿点饼来给我。她说,她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要为她和她儿子做糕饼。以利亚说,先为我做一个小糕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做糕饼。妇人就照行;坛内的面没有用完,瓶里的油也不缺短。(列王纪上17:9-16)
  她照先知的吩咐给先知水,然后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面先为先知做糕饼,然后为她自己和儿子来做,就表示顺服,以及良善对真理的渴望;“坛内的面没有用完,瓶里的油也不缺短”表示她由此而富有真理之良善;因为就内义而言,“水”是指真理(2702, 3058, 3424, 4976, 5668, 8568节);“面”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2177节);“油”是指爱之良善(886, 4582, 4638节);用这些原料所做的“糕饼”是指与自己的良善结合的真理(7978节)。由此清楚可知,“寡妇”表示拥有良善,渴望真理的人。良善及其对真理的渴望通过她对先知的仁爱来描述,这仁爱比对她自己和她儿子的还要大。“先知”是指真理的教义,如前所示。
  由此明显可知圣言是何性质,即:它隐藏了天堂的奥秘在自己里面,这奥秘在文字上是看不到的。然而,主在世时所说的话,以及降世之前通过先知所说的话,其每一个细节都包含完全在字义之上的一个层级上的天上神性事物。不仅每句话都包含这些事物,而且这些话的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字的一点一划都是如此。但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呢?然而,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对此,我已经拿走充分且无可置疑的证据,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说明这一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