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5223

5223.“就差人召

5223.“就差人召了埃及所有的术士和智慧人来”表在请教内层记忆知识和外层记忆知识上。这从“术士”和“智慧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术士”在正面意义上是指记忆知识,如下文所述;“智慧人”是指外在知识或外在事实知识,如下文所述。埃及的术士和智慧人之所以表示记忆知识,是因为埃及是有代表性的古教会存在于其中的国家之一(1238, 2385节)。但在埃及,人们主要关注该教会记忆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对应、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因为这种知识可用来解释这个教会的书里所写的那些事,还能解释在他们的神圣敬拜中所行的事(4749, 4964, 4966节)。这就是“埃及”,以及它的国王“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的由来。在那些精通并教授这些知识的人当中,为首的被称为“术士或博士”和“智慧人”。那些精通神秘的记忆知识之人被称为“术士或博士”,那些精通不神秘的记忆知识之人被称为“智慧人”;所以,那些教导内层记忆知识的人被称为“术士或博士”,那些教导外层记忆知识的人被称为“智慧人”。因此,在圣言中,“术士或博士”和“智慧人”就表示这些知识。不过,他们开始滥用教会的内层记忆知识,并将其变为邪术或巫术后,“埃及”,以及埃及的“术士或博士”和“智慧人”就开始表示导致败坏的记忆知识。
  那个时代的术士和博士知道诸如属于灵界的那类事物,是从教会的对应和代表那里学来的;因此,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也与灵人相通,以这种方式学习幻术;他们利用这些幻术来行涉及邪术或巫术的神迹。但那些被称为“智慧人”的人并不关心这类事物,而是解决难题,指教藏在属世事物背后的原因。那个时代的智慧主要在于诸如此类的事物或技艺,精通它们的技能或说实践它们的能力被称为智慧。这一点从列王纪上有关所罗门的记载清楚看出来:
  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一切东方人的智慧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比万人都有智慧,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他说过箴言三千句;他的诗歌有一千零五首。他讲论树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爬行动物和鱼类。地上凡曾听过他智慧的君王,都派人来;万民都有人来听所罗门的智慧。(列王纪上4:30)
  还有列王纪中有关示巴女王的记载:
  她就来要用难题试试他。所罗门王将她所问的都答上了,没有一件太隐秘是王不能给她解说的。(列王纪上10:1,3等)
  由此明显可知那个时代所谓的“智慧”是什么,以及不仅在埃及,而且在其它地方,如叙利亚或亚兰、阿拉伯和巴比伦,所谓的“智慧人”都是谁。但就内义而言,“埃及的智慧”无非表示关于属世事物的记忆知识,而“术士或博士的智慧”表示关于属灵事物的记忆知识;因此,“智慧人”表示外层记忆知识,“术士或博士”表示内层记忆知识,“埃及”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参看1164, 1165, 1186, 1462, 4749, 4964, 4966节)。在以赛亚书,“埃及”和埃及的“智慧人”并非表示别的:
  琐安的首领极其愚昧;法老大有智慧的谋士所筹划的成为畜类无知的计谋。你们怎敢对法老说,我是智慧人的儿子,我是古王的子孙呢?你的智慧人在哪里呢?(以赛亚书19:11-12)
  那些拥有属灵事物的知识,并由此接受启示的人被称为“术士”或“博士”,这一事实从由东方来到耶路撒冷的博士明显看出来,他们求问生为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声称他们在东方见过祂的星,要来拜祂(马太福音2:1, 2)。这一点也可从但以理明显看出来,他被称为“术士的领袖”(但以理书4:9)。另一处:
  太后对伯沙撒王说,在你国中有一人,他里头有圣神的灵。你父在世的日子,发现这人心中光明,又有聪明智慧,好像神的智慧。你父尼布甲尼撒王就立他为术士、用法术的和迦勒底人并占卜者的领袖。(但以理书5:11)
  又:
  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于是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王考问他们一切智慧和聪明的事,就见他们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但以理书1:19-20)
  众所周知,诸如出埃及记(7:11, 22; 8:7, 18, 19; 9:11)所提到的那些“术士或博士”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那些败坏属灵事物,由此行邪术或巫术的人。因为巫术或邪术不过是一种扭曲或败坏,是对构成灵界的真正次序的那类事物的滥用,邪术或巫术就出自这种滥用。不过,如今这种邪术或巫术被称为属世的,因为凡高于或超越自然界的事物都不再被认识。人们拒绝接受任何属灵事物的存在,除非以一种属世之物的内在维度来理解它。
  

属天的奥秘 #9199

9199.“或孤儿”

9199.“或孤儿”表那些拥有真理,但还没有良善,却渴望良善的人。这从“孤儿”的含义清楚可知,“孤儿”是指那些拥有真理并渴望良善的人。这些人之所以由“孤儿”来表示,是因为失去父母的儿子,因而那些被剥夺内层良善和真理的人就是“孤儿”。在圣言中,“父”表示内层良善,“母”表示与该良善结合的内层真理(参看5581节);但“儿子”表示源自它们的真理。“儿子”表示真理(参看489, 491, 553, 1147, 2813, 3373, 6583节)。“孤儿”在此是指儿子,不是指女儿,这一点从下面的经文(22:23)明显看出来,在那里,经上说“你们的儿子要成为孤儿”。系孤儿的儿子之所以是指那些渴望良善的人,是因为那时主取代了他们的父亲,如大卫诗篇所说的:
  神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诗篇68:5)
  “孤儿”是指那些在来自圣言的教会信之真理上接受教导,然后通过这些真理被引向良善的人。这一点也可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祂,因祂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当中。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但保惠师,就是圣灵,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约翰福音14:16-18, 25-26)
  这些经文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楚表明,那些拥有真理并渴望良善的人就是孤儿。“保惠师”表示神性真理,主在世时就是神性真理,并且祂荣耀了祂的人身,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这神性真理便从祂发出。所以祂才说祂要差保惠师来,并且祂自己要来。“差保惠师”表示在信之真理上光照并教导他们;“到他们这里来”表示把他们引向良善。这就是为何祂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如前所述,“保惠师”表示主在世时所是,并且祂荣耀了祂的人身并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主数次明确教导了这一事实;然而,那些将神性分为数个位格,而不是分成合而为一的数个本质的人并不明白这一点。因为人对圣言的解释和理解取决于他以前所接受的观念。这在主说“祂在父里面,父在祂里面;父与祂为一;凡祂所有的,都是父的,凡父所有的,都是祂的”地方(约翰福音10:30; 14:1-11, 20; 16:15; 17:10)同样适用。
  不过,要进一步解释一下上述这些真理。“保惠师”表示神性真理,这一点从主的这些话本身明显看出来,因为保惠师被祂称为“真理的圣灵”,祂还说“保惠师,就是圣灵,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主就是祂在世时的神性真理,这一点也可从主在上述经文中的话明显看出来,因为祂说,祂要另差一位保惠师(也就是取代祂自己的另一位),就是真理的圣灵;论到祂自己,祂说,他们认识祂,因为祂与他们同住,在他们当中。祂还说:
  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祂到你们这里来。(约翰福音16:7)
  另外一处:
  耶稣这话是指着信祂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翰福音7:39)
  祂又说“祂就是道路,真理”(约翰福音14:6);以及“祂就是圣言,神是圣言,圣言成了肉身”(约翰福音1:1-3, 14);“圣言”是指神性真理。主在世时是神性真理(参看3195, 4687, 4727, 6716, 6864, 7499, 8127, 8724节)。
  自主荣耀祂的人身,并离开这个世界后,神性真理就从祂发出。这一点也可从主的话明显看出来,即“我若去,就差真理的圣灵到你们这里来”,“差”表示出来并发出(2397, 4710节);以及祂来了,必指教你们一切真理;因为“祂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祂所听见的都说出来。祂要荣耀我,因为祂要将受于我的传达给你们” (约翰福音16:13-14)。当主离开这个世界时,祂的人身就变成了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参看3704, 3712, 3737, 3969, 4577, 5704, 6864, 7014, 7499, 8241, 8724, 8760, 9167节)。自那时起,神性真理就从祂自己所是的神性良善发出,如同宇宙之光从太阳发出(3636, 3643, 3969, 5704, 7083, 8127节)。前面所引用的章节(9194节)可补充到这些参考资料中。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