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5302

5302.“免得这地

5302.“免得这地被饥荒所剪灭”表免得此人灭亡,即免得此人因真理的缺乏而灭亡。这从“剪灭”和“地”的含义清楚可知:“剪灭”是指灭亡;“地”,即此处“埃及地”是指属世心智,如刚才所述(5301节);它因是属世心智,故是此人自己,因为人之为人,凭的是他的心智;事实上,心智本身构成此人,心智如何,此人就如何。“心智”是指人的理解力和意愿,因而是指他的本质生命。愚蠢的人以为人之为人凭是他的外表,也就是说,是因为他有一张人脸。不那么愚蠢的人声称人之为人是因为他有说话的能力;而更不怎么愚蠢的人则声称人之为人是因为他有思考的能力。但人之为人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乃因以下事实:他拥有思考真理、意愿良善的能力;当他思考真理,意愿良善时,就有仰望神性、可察觉地接受它的能力。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此。
  但他看似人,或有说话和思考的能力并不使他成为一个人;因为如果他思想虚假,意愿邪恶,那会使他不仅像野兽,甚至比野兽更坏。这时,他会利用这些能力摧毁自己里面的人性,使自己变成野兽。这一点从来世这类人身上看得尤其明显,因为当他们在天堂之光中被观之时,以及当天使观看他们时,他们在那一刻看上去就像怪物,有的则像野兽;骗子则像蛇,其他人看似其它形式。但是,当他们从天堂之光中被移除,回到自己在地狱所拥有的劣光时,他们在彼此看来就像人。我们将在本章接下来的几节阐明这一切的含义,也就是以下事实:当人没有主储存在他心智内层中的良善与真理而导致真理缺乏(这由“粮食可以为这地作储备,以应付七年饥荒,免得这地被饥荒所剪灭”来表示)时,人必要灭亡。
  

宇宙星球 #71

71.灵人与木星居民

71.灵人与木星居民说话,并教导他们,以及若他们作恶,就严惩他们,这在木星是很平常的事。对此,他们的天使告诉我大量细节,所以我想依次讲述这些经历。灵人之所以能与木星人交谈,是因为他们花大量时间思想天堂和死后的生命,相对来说,很少关心世上的生活。他们知道,他们死后会继续活着;到那时,其状态的幸福取决于他们在世时所形成的内在人的状态。在地球的上古时代,与灵人并天使交谈也是平常事,原因是一样的,即:他们大量思想天堂,很少思想世界。但随着时间推移,与天堂的直接交流中断了,因为世人从内在变得外在,或也可说,他开始大量思想世界,很少思想天堂。当他不再相信天堂与地狱的存在,或人本身是一个死后仍活着的灵时,更是如此。因为当今时代,人们都以为身体凭自己拥有生命,也就是说,靠自己活着,而不是靠它的灵活着。因此,如今人们若不信带着身体复活,就根本不信有复活这回事。

属天的奥秘 #2496

创世记20:1-18

创世记20:1-18
1.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移,就住在加低斯和书珥之间,寄居在基拉耳。
2.亚伯拉罕论到他的妻子撒拉说,她是我的妹子;基拉耳王亚比米勒派人把撒拉取了去。
3.夜间,神在梦中来到亚比米勒那里,对他说,看哪,你要死了,因为你所取的那女人,她是嫁了丈夫的。
4.亚比米勒还没有亲近她;他说,主啊,连公义的民族你也要杀害吗?
5.他岂不是自己对我说,她是我的妹子吗?连她自己也说,祂是我的哥哥。我做这事是心正手洁的。
6.神在梦中对他说,是的,我知道你作这事是心中正直,我也拦阻你犯罪得罪我;所以我不容许你接触她。
7.现在你把这人的妻子还回去,因为他是先知;他要为你祷告,你才可以存活。你若不把她还回去,你当知道,你和你所有的人必要死。
8.亚比米勒清晨早早起来,召了他的众臣仆来,在他们耳边将这一切话都说了;这些人都非常害怕。
9.亚比米勒召了亚伯拉罕来,对他说,你对我们作的是什么事?我犯什么罪得罪了你,你竟给我和我的国招来大罪?你向我行了不该行的事了。
10.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你看见什么才做这事呢?
11.亚伯拉罕说,因为我说,这地方必定没有对神的惧怕,他们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
12.况且她也实在是我的妹子,是我父亲的女儿,不是我母亲的女儿;她成了我的妻子。
13.当神叫我离开我父家的时候,我对她说,我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提到我,你都要说祂是我的哥哥;这就是你待我的恩情了。
14.亚比米勒取了羊群和牛群、男仆和女仆,送给亚伯拉罕,又把他妻子撒拉还给他。
15.亚比米勒说,看哪,我的地都在你面前;哪里在你眼里是好的,就住在哪里吧。
16.又对撒拉说,看哪,我给你哥哥一千锭银子;看哪,为你给凡与你同在,并与众人同在的人作遮眼的;她被证明是清白的。
17.亚伯拉罕向神祷告,神就医好了亚比米勒和他的妻子,并他的众女仆,她们便生产了。
18.因耶和华为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的事,完全关闭了亚比米勒家所有的子宫。
概览
2496.前面第12章(1401-1502节)已经论述了亚伯拉罕寄居在埃及,以此表示当主还是个孩子时,祂在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方面所接受的教导。本章则论述亚伯拉罕寄居在亚比米勒所在的基拉耳。这种寄居同样表示主所接受的教导,但现在是仁与信的教义方面的教导。此处尤其论述仁与信的教义的起源;也就是说,该教义是属灵的,来自一个属天源头,而非来自理性。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