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83.“拿非利人”由于他们的自我之爱而被称为“勇士”。这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也清楚可知,在这些经文中,这类人被称为“勇士”;如耶利米书:
巴比伦的勇士止息争战,坐在堡垒之中;他们的勇力衰尽,他们变得像妇女一样。(耶利米书51:30)
此处“巴比伦的勇士”也表示那些被自我之爱吞噬的人。同一先知书:
有剑临到说谎的人,他们就疯狂。有剑临到她的勇士,他们就惊惶。(耶利米书50:36)
又:
我看见,他们惊惶,转身退后。他们的勇士被粉碎,拼命逃离,并不回头,四围都有惧怕!快跑的不能逃避,勇士不能逃脱。骑上你的马匹,架上你的战车狂奔吧!勇士,就是古实人、弗人、路德人,都出去吧!(耶利米书46:5-6, 9)
这论及由推理所产生的说服。又:
你们怎么说,我们是勇士,是有勇力打仗的人呢?摩押荒废了。(耶利米书48:14-15)
又:
这城被攻取,堡垒也被占据。到那日,摩押勇士的心就像产痛妇人的心一样。(耶利米书48:41)
同样,经上说:
以东勇士的心。(耶利米书49:22)
又:
耶和华救赎了雅各,把他从比他更强之人的手中夺回。(耶利米书31:11)
此处用一个不同的词(希伯来语)来表达“勇士”。源于拿非利人的亚衲人被称为“勇士”,这一点从摩西五经明显看出来:
你今日正要过约旦河,去赶出比你又大又多的列族,得着广大坚固、高得顶天的城邑,一个又大又高的民,就是你所知道的亚衲人,你也听见有人论到他们说,谁能在亚衲人面前站立得住呢?(申命记9:1-2)
7778.“凡在埃及地头生的都必死”表那时与仁分离之信的诅咒。这从“死”和“头生的”的含义清楚可知:“死”是指诅咒(参看5407, 6119节);“头生的”是指教会的信,仁经由这信而来(352, 2435, 6344, 7035节)。但“埃及地头生的”是指无仁之信,如前所述(7766节)。
至于无仁之信,还有更多要说的。无仁之信并非信,只是关于诸如构成信的那类事物的记忆知识。因为信之真理视仁为其最终目的,后来则从作为其最初目的的仁发出。由此明显可知,构成信的事物并不存在于那些没有仁的人身上;然而,众所周知,他们的确拥有信之真理的记忆知识。他们将这种记忆知识称为信。当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被他们用来支持虚假和邪恶时,他们就不再拥有信之真理和良善,因为这些真理和良善同意它们所服务的虚假和邪恶。事实上,这时,它们所支持的真正虚假和邪恶在它们里面可以看到。
那些构成正信的事物向上看天堂和主;而那些构成与仁分离之信的事物则向下看,当它们支持邪恶和虚假时,则朝地狱观看。由此也明显可知,与仁分离之信并非信。由此可见,与仁分离之信的诅咒表示什么,即:这是信之被歪曲的真理和被玷污的良善的诅咒。因为当真理被歪曲时,它就不再是真理,而是虚假;当良善被玷污时,它就不再是良善,而是邪恶;信本身不再是由真理和良善构成,而是由虚假和邪恶构成的信,无论它外表看上去、听上去是什么样。此外,这是一个奥秘,每个人的信之品质都取决于他生活的品质。因此,如果他的生活是受诅咒的,那么他的信也是受诅咒的;因为当生活是邪恶的生活时,它就是虚假的信。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在世上并不明显,但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当那里的恶人被剥夺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时,隐藏在他们里面的虚假就从邪恶中露出来。
一些恶人有一种信之真理是真理的信念;这种信念也被视为信。但它并不是信,因为它是由这个目的产生的,即:它可以作为获取利益、要职、名声的手段而进行服务。只要这些真理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进行服务,它们被爱就是为了邪恶的意图。但当不再以这种方式进行服务时,它们就被遗弃,甚至被视为虚假。“说服性信仰”(persuasive faith)这个术语就用来描述这种信念,它也是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所表示的: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这种信也由五个愚拙的童女所拿的“没有油的灯”来表示,她们也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1-12);“灯”表示信之真理,“油”表示仁之良善;因此,“没有油的灯”表示没有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