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413.“是被释放的母鹿”表属世情感所拥有的自由。这从“母鹿”和“被释放”的含义清楚可知:“母鹿”是指属世情感,如下文所述;“被释放”是指自由,因为当被捕获的母鹿获得释放时,它就有了自由。从试探的状态解脱出来好比“被释放的母鹿”,因为母鹿是一种森林动物,比其它所有动物都更喜欢自由。在这方面属世层与它类似;因为属世层也喜欢处于其情感的快乐,因而处于自由之中;自由是情感的特征。“母鹿”表示属世情感的原因是,它是用来表示(良善)情感的动物之一;所有这类动物都可用作食物,是有用的生物,如羔羊、绵羊、母山羊、小山羊、公山羊,以及公牛、小公牛,以及母牛。然而,这些动物也用来表示属灵情感,因为燔祭和祭牲是由它们作成的;而“母鹿”因没有这样的功用,故用来表示属世情感。关于“动物”表示情感,可参看前文(45, 46, 142, 143, 246, 714, 715, 719, 776, 1823, 2179, 2180, 3519, 5198节);它们表示情感的事实来源于灵人界的代表(3218, 5198节)。
在诗篇,“母鹿”也表示属世情感:
耶和华使我的脚像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处安稳。(诗篇18:33)
哈巴谷书: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巴谷书3:19)
“使脚像母鹿的蹄”表示在情感自由中的属世层,“脚”是指属世层(参看2162, 3147, 3761, 3986, 4280, 4938-4952, 5327, 5328节)。“使脚像母鹿的蹄”所具有的这层含义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使人的脚像母鹿的蹄那样敏捷、适合奔跑,并不是什么属灵之物;然而的确含有某种属灵之物,这从接下来的经文明显可知:“耶和华使他在高处安稳,又使他稳行在高处”,以此表示在属世情感之上的属灵情感。这同样适用于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
瘸子必跳跃像鹿。(以赛亚书35:6)
“瘸子”表示虽处于良善,但并非处于真正的良善之人(4302节)。
诗篇:
我的灵魂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诗篇42:1)
“鹿”在此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切慕溪水”表示渴慕真理,“水”是指真理(参看2702, 3058, 3424, 4976, 5668节)。
耶利米哀歌:
锡安女子的威荣全都失去;她的首领像找不着草场的鹿。(耶利米哀歌1:6)
“锡安女子”表示对良善的情感,是属天教会所拥有的情感(2362节);“首领”表示该教会的首要真理(1482, 2089, 5044节),这些真理被比作“鹿”,以此表示对属世真理的情感;“找不着草场的鹿”表示没有真理及其良善的属世情感。“草场”表示维持人的属灵生命的真理和真理之良善(参看6078, 6277节)。
耶利米书中的“母鹿”也是如此:
因为无雨降在地上,地都干裂;农夫蒙羞抱头,连母鹿在田野也刚生产就撇弃,因为无草。(耶利米书14:4, 5)
“母鹿”表示对属世良善的情感;“在田野生产”表示将属世情感与教会的属灵事物联结起来;然而,由于这些情感缺乏真理与良善,故经上说她“就撇弃,因为无草”。谁都能看出,此处关于母鹿所说的这些话有一个内义;因为若没有一个内义,那么此处“母鹿在田野也刚生产就撇弃,因为无草”又能表示什么呢?
在诗篇同样如此:
耶和华的声音使母鹿落胎,使森林也脱落净光;凡在祂殿中的,都说,荣耀。(诗篇29:9)
“耶和华的声音使母鹿落胎”这句话里面有一个属灵的内义,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经上紧接着又说“凡在祂殿中的,都说,荣耀”。若没有灵义,这些话与前面关于母鹿和森林所说的话连贯不起来。
41.他们当中有些人看到主后,被引到右前方;他们往前走的时候,说他们能看到一道光,远比以前所曾看到的更明亮、更纯净,任何光都不可能胜过它。当时此处正是傍晚。还有许多灵人这样说。天堂之光是大光,比地上的正午之光大出许多倍(AC 1117, 1521, 1533, 1619-1632, 4527, 5400, 8644)。天堂所有的光皆出自那里显为太阳的主(AC 1053, 1521, 3195, 3341, 3636, 3643, 4415, 9548, 9684, 10809)。从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在天堂显为光,并为那里提供所有光(AC 3195, 3222, 5400, 8644, 9399, 9548, 9684)。天堂之光既光照天使的视觉,也光照天使的理解力(AC 2776, 3138)。说天堂处于光和热,意思是说处于智慧和爱(AC 3643, 9399, 9401)。
3138.这三节经文论述了对属世人的预备和光照,以便要与理性中的良善结合的真理可以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至于这预备和光照,情况是这样:有两种光形成人的聪明才智,即:天堂之光和世界之光。天堂之光来自主;在来世,主就是众天使的太阳和月亮(参看1053, 1521, 1529, 1530节)。世界之光来自人用肉眼所看到的太阳和月亮。内在人从天堂之光中获得自己的视觉和理解力,或说凭天堂之光看见并理解事物;而外在人从世界之光中获得自己的视觉和理解力,或说凭世界之光看见并理解事物。天堂之光进入我们凭世界之光所看见的事物的流注产生光照,同时产生认识或感知:若存在对应,就是对真理的认识或感知;若不存在对应,就是对虚假而非真理的认识或感知。但光照和认识或感知是不可能的,除非情感或爱存在;情感或爱是属灵之热,并将生命赋予被光光照的事物。这好比阳光;赋予植物生命的,不是阳光,而是这光里面的热,这从一年四季明显看出来。
接下来的几节经文则进一步描述了预备,即:天堂之光,也就是主的神性之光,流入主的属世人中属于世界之光的事物,以便祂可以将要与理性中的良善结合的真理从那里带出来。因此,这真理要以通常的方式被带出来。所以主以通常的方式降世,好使祂的人身或人性变成神性;也就是说,祂愿意像其他任何人那样出生,像其他任何人那样接受教导,像其他任何人那样重生;不同之处在于:人是从主重生的,而主不仅从祂自己重生祂自己,还荣耀祂自己,也就是使祂自己变成神性;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人通过仁与信的流注被新造,而主通过在祂里面并属于祂自己的神性之爱的流注被新造。由此可见,人的重生就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或也可说,在人重生的过程中,如同在一个形像中那样可以看见(尽管是远远地看见)主荣耀的过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