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7093

7093.“好让他们

7093.“好让他们在旷野向我守节”表好让他们怀着欢乐的心情在他们所住的信之模糊中敬拜主。这从“守节”和“旷野”的含义清楚可知:“守节”是指怀着欢乐的心情献上敬拜,如下文所述,他们正是向主守节,主就是此处的“我”,也就是耶和华所指的(参看7091节);“旷野”是指信的模糊(2708, 7055节)。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相对来说处于信的模糊之中(参看2708, 2715, 2716, 2718, 2831, 2849, 2935, 2937, 3241, 3246, 3833, 6289, 6500, 6945节)。
  “守节”之所以表示怀着欢乐的心情献上敬拜,是因为他们要离开埃及走三天的路程守节,因而是在自由的状态下,而非被虚假侵扰的状态下守节。事实上,从虚假和那时所受的苦难中被解救出来的人就会怀着欢乐的心情称谢神,以此来“守节”。此外,在这些人当中设立的一年三次的节期也可以说是为了纪念他们埃及为奴中被解救出来,在灵义上则是为了纪念通过主降世从虚假的侵扰中被解救出来而设立的。因此,经上也吩咐在这些场合,他们要欢乐,这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中论述住棚节的地方:
  在住棚节,第一日,他们要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欢乐七日。(利未记23:40)
  “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表示出于从人的至内在到其外在部分存在于他里面的良善与真理的喜悦。“美好树上的果子”表示爱之良善,也就是至内在;“棕树上的枝子”表示信之良善;“茂密树的枝条”表示符合真理的记忆知识,或记忆知识的真理;“河旁的柳枝”表示感官真理,或符合真理的感官印象,也就是最外在。若没有来自灵界的一个理由,经上不会吩咐这些事;而这理由若不通过内义,不可能显明给任何人。
  他们要在七七节上欢乐,这一点也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要向耶和华你神守七七节,你和你儿女、仆婢,并在你城门的利未人,都要在耶和华你的神面前欢乐。(申命记16:10-11)
  这些话在内义上也表示出于从至内在到外在部分存在于人里面的良善与真理的欢乐。
  节期是欢乐的时期,因此“守节”是指怀着欢乐的心情敬拜,这一点从以下经文也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你们必唱歌,像守圣节的夜间一样。(以赛亚书30:29)
  那鸿书:
  看哪,山上有报佳音、传平安之人的脚踪。犹大啊,守你的节期,还你的愿吧!因为彼列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被剪除净尽了。(那鸿书1:15)
  撒迦利亚书:
  禁食必变为犹大家的欢喜和快乐,以及美好的节期;所以你们要喜爱诚实与和平。(撒迦利亚书8:19)
  何西阿书:
  我也必使她的宴乐、节期、月朔,都止息了。(何西阿书2:11)
  阿摩司书:
  我必使你们的节期变为悲哀,歌曲变为哀歌。(阿摩司书8:10)
  “守节”表示怀着欢乐的心情献上敬拜,因为他们从埃及为奴中被解救出来,在灵义上是因为他们从虚假的侵扰中被解救出来,这一点从逾越节明显看出来。他们被吩咐每年都要在他们离开埃及的日子庆祝这节日,他们被吩咐如此行,是因为以色列人从奴役中被解救出来,也就是说,是因为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从虚假,因而从诅咒中被解救出来。由于主通过祂的降临解救他们,并且当祂复活时,便将他们与祂一同提入天堂,所以逾越节上也是这样行的。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同样表示这一点:
  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至于我,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众人来归我。(约翰福音12:31-32)
  

属天的奥秘 #9683

9683.“把桌子安

9683.“把桌子安在帷帐外”表经由属于爱的天上事物或赐福而来的流注。这从“桌子”和“帷帐外”的含义清楚可知:摆放陈设饼或脸饼的“桌子”是指天上事物或赐福的容器(9527, 9545节);“帷帐外”是指联结媒介之外,间接流注经由这媒介而来,“帷帐”表示联结的媒介(9670节)。由于这张桌子被直接放在帷帐的后面,故所表示的是经由属于至内层天堂的天上事物或赐福,也就是爱之良善而来的流注。该流注既直接来自主,也经由至内层天堂间接来自主(可参看9682e节所提到的地方)。至于构成与人和天使同在的天堂生命,因而构成永生的一切良善,情况是这样:良善至内在的核心是主自己,因而是直接从祂发出的爱之良善,接下来是相爱的良善,之后是对邻之仁的良善,最后是信之良善。这就是良善从至内在的核心开始的相继次序。由此可见直接和间接的流注是怎么回事。总的来说,在其它层级之下的良善层级,也就是更外在的良善,在含有更内在的良善在自己里面的程度内而为良善,因为它在同等程度上接近主,而主是至内在的良善,如前所述。不过,排列并有序整理良善(更外在良善里面的更内在良善)的后续层级的方式却照着对良善的接受而因人而异,接受则取决于每个人在世上的属灵和道德生活,因为每个人在世上所过的生活都会永远伴随着他。
  主也直接流入每一个人,因为没有这种直接流注,间接流注就一事无成。直接流注照着人或天使所在的秩序,因而照着从神性发出的神性真理而被接受,因为这真理就是秩序(1728, 1919, 2447, 4839, 5703, 7995, 8512, 8513, 8700, 8988节)。因此,对一个人来说,秩序就是生活在来自主的良善中,也就是说,靠主生活,或说从主生活。这种流注持续不断;它进入一个人意愿的每一个萌动中,并尽可能地把它转向真正的秩序,因为人自己的意愿不断把他引离真正的秩序。人的本意和非本意的能力也是这种情况。他的本意能力不断将他引离秩序,但他的非本意能力却不断将他带回秩序。由于这个原因,非本意的心脏运动与人有意识的意愿完全分离,他的小脑活动也是这样;心脏运动和小脑的力量掌控意愿的能力,防止它们超过一定限度,过早地耗尽身体的生命。所以这两种能力(即非本意的能力和本意的能力)的主要活动在整个身体中联合起来进行。提及这些事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阐明关于来自主的爱之属天事物或赐福和信之属灵事物或赐福的直接和间接流注的观念。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