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35.涉及理解力的事物,或人里面的虚假的试探之所以是温和的,是因为人受制于感官幻觉,而感官幻觉是这样:它们不能不进入,因此也很容易被驱散。凡持守圣言字义的人都是这种情况,字义是照着人的领悟,因而照着他的感官幻觉来说的。如果这些人简单地相信这些事,因为这是主的圣言,那么尽管受制于幻觉,他们仍很容易允许自己接受教导。例如,有人若因字义而相信主发怒、惩罚,降灾给恶人,就很容易被教导事情的真相。同样,他若简单地相信他能凭自己行善,并且凭自己做一个好人,在来世会得到赏赐,也很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导:他所行的良善来自主,主出于其怜悯而白白地给予赏赐。所以,当这种人进入涉及理解力,也就是诸如此类的幻觉的试探时,他们只能温和地受试探。这就是最初的试探,也就是此处的主题,它看上去几乎不像是试探。然而,对那些不是出于简单的心思相信圣言,而是确认幻觉和虚假,因为这些支持自己的恶欲之人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从自己的观念和记忆知识中积累许多论据,后来又通过圣言确认它们,由此加深印象并说服自己相信,虚假就是真理。
1838.“亚伯兰沉睡了”表示那时教会处于黑暗,这从“沉睡”的含义清楚可知。相对于“清醒”,“沉睡”是指一种黑暗的状态;该状态在此被归于亚伯兰所代表的主。沉睡或一种黑暗的状态不是临到了主,而是临到了教会。这种情形和来世的一样;在来世,主始终是太阳,即光本身;但在那里的恶人面前,祂显为黑暗,因为主照着各人的状态显现。因此,本节谈论的是处于一种黑暗状态之时的教会。
以荒废、惩罚和定罪为例:在圣言的许多经文中,它们都被归于主;而事实上,它们都属于教会成员,是他自我荒废、惩罚和定罪。在人看来,似乎是主在使人荒废,惩罚和定罪;由于表象是这样,所以经上照着表象这样说。人若不通过表象被教导,就根本不允许自己被教导。凡违背表象的东西,他既不相信也不明白,除非等到以后他拥有判断力,并被赋予仁之信的时候。
这同样适用于教会。当它处于黑暗状态时,主在教会成员眼里如此模糊,以至于他们看不见祂,也就是说,不承认祂。然而,变得模糊的,根本不是主,而是人,尽管主渴望在人里面并与他同在。尽管如此,模糊仍被归于主。这里的“沉睡”也是如此,它表示教会的一种黑暗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