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37.“挪亚是六百岁的儿子”表示他的试探的最初状态。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从此处直到第11章,数字、年龄或名字只表示真实事物,如第5章提到的年龄和所有名字。此处的“六百岁”表示试探的最初状态,这一点从数字600的因子明显可知,它是6和10相乘再乘10的结果。只要涉及相同的因子,所得出的数字是大是小没什么区别。至于数字10,前面(创世记6:3)已经说明,它表示余剩(576节);而此处的6表示劳碌和争战,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因为情况是这样:前面论述的主题是被称为“挪亚”的人为试探所作的准备,也就是说,主给他提供了理解力的真理和意愿的良善。这些真理和良善就是余剩,在这个人重生之前,它们不会被带出来以得到承认。对那些正通过试探重生的人来说,一个人里面的余剩是为了与他同在的天使。他们从这些余剩中提取出一些用来保护他的事物,使他免受激活他里面的虚假,并以这种方式攻击他的恶灵的伤害。正因“十”表示余剩,“六”表示争战,所以经上说“六百岁”;600的主要因子是10和6,故600表示一种试探的状态。
至于数字“六”尤表争战,这从创世记第一章清楚可知,那里描述了人在变得属天之前的六日重生。这六日之内有持续不断的争战,但到了第七日,就可以安息了。因此有六日劳碌,第七日是安息日,安息日表示休息。这就是为何希佰来的奴仆要服侍六年,第七年可以自由(出埃及记21:2; 申命记15:12; 耶利米书34:14);以及为何这六年里,他们要耕种土地,收集地的出产,但在第七年,他们不耕不种(出埃及记23:10-12)。这同样适用于葡萄园。这也是为何在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就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利未记25:3-4)。“六”因表示劳碌和争战,故也表示虚假的驱散,如以西结书:
看哪,有六个人从朝北的上门方向而来,各人手拿驱散的兵器。(以西结书9:2)
在同一先知书,论到歌革:
我必使你转过来,把你分成六个,使你从北方的极处上来。(以西结书39:2)
此处“六”和“分成六个”表示驱散;“北方”表示虚假;“歌革”表那些基于外在事物抓取教义事务,由此摧毁内在敬拜的人。约伯记:
你六次遭难,祂都必救你;到第七次,灾祸必不触及你。(约伯记5:19)
这表示试探的争战。
但“六”也出现在圣言中并非表示劳碌、争战,或虚假的驱散的地方;在那里,它表示信的神圣。在这些地方,它与“十二”有关,“十二”表示信和整体上信的一切事物;它也与“三”有关,“三”表示神圣;数字“六”的真正含义即源于此,如在以西结书(40:5),那人用来量以色列圣城的苇竿长六肘;以及其它地方。有这种衍生的原因在于,信的神圣存在于试探的争战中,而且六日劳碌和争战着眼于神圣的第七日。
37.水星灵因具有丰富的知识而颇感自豪。这使得他们以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了。但我们地球灵告诉他们说,他们知道得并不多,而是很少;相对来说,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无限的。他们说,他们所知道的相对于他们所不知道的,就像大洋里的水相对于微小源泉里的水。他们说,通向智慧的第一步就是知道、承认并发觉一个人所知道的与他所不知道的相比如此之少,以至于几乎什么也不是。为向他们证明这是事实,一位天使灵蒙允许与他们交谈,告诉水星灵他们所知道和所不知道的一般术语,声称还有无限事物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并且他们甚至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些一般事物。他以天使的观念说话,比他们说起话来容易得多;令他们惊愕不已的是,他能发现他们所知道的和所不知道的。后来,我看到另一位天使与他们交谈;他出现在右上方某个高度,来自我们地球。他列举了一长串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然后又通过状态的改变与他们交谈,他们声称他们不明白这种状态的改变。于是,他告诉他们,状态的每一个改变都包含无限事物,一个改变的每一个最小细节也是如此。听到这些事,他们之前因自己的知识而如此骄傲,于是开始谦卑下来。他们的谦卑表现为他们的书卷下沉;因为那时,他们的群体表现为书卷的形式,就在前面朝左一段距离处,在肚脐之下那个区域的层面。这书卷看似中间被挖空,两边被抬高。我还发现它里面有某种来回运动,他们被告知这一切的含义,也就是说,表示他们在谦卑状态下所思考的东西,而出现在两边高起之处的人则还没有谦卑下来。我看见这书卷被分开,那些没有谦卑下来的人被押回他们自己的星球,而剩下的留在原处。
3865.“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表真理的良善就出自该状态。这从“爱”和“男人”的含义清楚可知,爱是指出自该状态的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产物,因而在此由“爱”来表示;“男人”是指真理(3134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这在前面已反复解释过了,即:它是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情感;因为生活就是在真理里面被那些后来重生的人所看到的良善。没有照着真理的生活,真理与良善就不会联结起来,因而良善就无法变成人自己的。
只要注意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谁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检查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尽管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教会的教义上接受过教导,却根本不相信关于主的任何事,也不信祂和教会的真理;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则人人都信他们视为真理的那些真理。然而,那些像教会领袖那样教导真理,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的确声称他们相信,其实他们发自内心不信。
其中有些人具有一种说服之信,这种信是正信的仿品,只不过是所确认的纯记忆知识。他们确认这种知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乃因声称忠于它会提升他们的地位、荣耀和利益。这种知识也就从耳朵进入记忆,再从记忆传到嘴上,而不会进入内心,并由此进入对它的承认。由此明显可知,只有生活才能表明对真理的这种承认的性质,也就是信的性质。他们还表明,脱离生活良善的信声称,一个人无论生活如何,都能凭恩典得救;并且这种信还反对这一教导:每个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存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