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7430

7430.“这是神的

7430.“这是神的手指”表这能力来自神性。这从“神的手指”的含义清楚可知,“神的手指”是指来自神性的能力。“手指”之所以表示能力,是因为手指是手的一部分,而“手”表示能力(参看878, 4931-4937, 6344, 6424, 6948节)。“手指或指头”表示能力,这一点也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诗篇8:3)
  路加福音:
  耶稣说,我若靠着神的手指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路加福音11:20)
  马可福音:
  耶稣领说话结巴的聋子离开百姓,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马可福音7:32-33)
  这也是代表神性能力的行为。
  “手指”代表能力,这一点也可从犹太人当中的教会仪式明显看出来,就是在拇指上抹血的仪式和祭司用手指头弹血的仪式;关于这两种仪式,经上在摩西五经中如此记着说:
  你要宰这羊,取点血抹在亚伦和他儿子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脚的大脚趾上。(出埃及记29:20)
  利未记:
  祭司要取些赎愆祭牲的血,祭司要抹在将要从大麻疯中洁净之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脚趾上。祭司把右手指蘸在左手掌的油里,在耶和华面前用指头将油弹七次。祭司要将手掌里所剩的油,抹在那即将被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脚趾上,就是抹在赎愆祭牲的血上。(利未记14:14, 16-17)
  出埃及记:
  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抹在坛角上。(出埃及记29:12; 利未记4:6; 9:9)
  所有这些仪式都表示天堂的秘密和神圣事物。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圣言源于神性,一点一划都是被启示的(路加福音16:17),摩西五经中的这些细节也是如此。“拇指”和“手指”表示良善通过真理所行使的能力,这一点从刚才所引用经文的内义明显看出来。在诗篇,“手指”也表示能力: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祂教导我的手争战,教导我的指头打仗。(诗篇144:1)
  以赛亚书:
  祂必不观看祭坛,就是自己手所筑的,也不重看自己指头所做的。(以赛亚书17:8)
  “祭坛”表示总体上的敬拜(4541节);“手所筑的,指头所做的”是指诸如来自属人自己,因而属人自己能力之物的那类事物。
  7430a.“法老的心刚硬”表固执。如前所述(7272节)。
  

属天的奥秘 #1616

1616.“亚伯兰就

1616.“亚伯兰就挪移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居住”表示主到达一种更内在的感知。这从“挪移帐棚”和“橡树林”的含义清楚可知:“挪移帐棚”,就是挪动并固定帐棚,是指结合的过程,因为“帐棚”是指敬拜的神圣,如前所示(414, 1452节),外在人通过这外在的神圣与内在人结合;“橡树林”是指感知,如前所述(1442, 1443节),那里出现了“摩利橡树林”这个短语,意思是第一种感知,而此处以复数形式提到的“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表示更充分,也就是更内在的感知。这种感知被称为“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别处也提到“幔利”(如创世记14:13; 18:1; 23:17-19; 35:27);还提到希伯仑(如创世记35:27; 37:14; 约书亚记10:36, 39; 14:13-15; 15:13, 54; 20:7; 21:11, 13; 士师记1:10, 20,以及其它地方)。至于幔利和希伯仑表示什么,蒙主的神性怜悯,可参看解释这些经文的地方。
关于“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表示一种更内在的感知,情况如下:属于外在人的事物越与属于内在人的属天事物结合,感知就越增长,并变得更内在。与属天事物的结合会赋予感知,因为内在人的生命本身就住在属于对耶和华之爱的属天事物里面;或也可说,耶和华存在于属于爱的属天事物里面,也就是存在于属天之爱里面;这种存在在外在人中是感知不到的,除非实现结合;一切感知都来自结合。
从此处的内义清楚可知主的情形如何,即:随着知识或认知的增多、繁殖,祂的外在人,即人性或人身本质逐步与神性本质结合。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任何人,只要他是人,都永远不能与耶和华或主结合,因为一个人正是通过知识或认知而成为人。这也适用于主,因为主和其他人一样出生,也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教导。然而,属天事物不断被灌输到祂作为器皿的知识或认知中;结果,祂的知识或认知不断变成接受属天事物的器皿;这些器皿本身也变成属天的。
主以这种方式不断朝婴孩的属天事物前进,因为如前所述(430, 561, 1438, 1450-1451, 1453:1, 1472, 1495-1496, 1548, 1555:2, 1557节),属于爱的属天事物从最早的婴儿期直到童年时期,再到青春期就被灌输给一个人。他因是一个人,所以那时和以后就被赋予知识和认知(无论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如果一个人是那种能重生的人,那么这些知识或认知就会充满属于爱和仁的属天事物,并因此被植入他自婴儿直到童年和青春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他的外在人就这样与他的内在人结合。它们首先被植入他青春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然后被植入他童年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最后被植入他婴儿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这时,他就是一个“小孩子”;论到小孩子,主说“神的国是属于这样的人的”(马可福音10:14; 路加福音18:16)。唯独主实现这种植入;因此,属天之物若非来自并属于主,就不会,也不能存在于人身上。
然而,主凭自己的能力将祂的外在人与内在人结合起来,并以属天事物充满祂的知识或认知,按照神性秩序把它们植入属天事物。首先,主将它们植入祂童年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的属天事物,接着植入童年时期与婴儿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与童年时期)之间的那个年龄阶段的属天事物,最后植入婴儿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童年时期)的属天事物。同时祂以这种方式在人性或人身本质方面也变成纯真本身和爱本身;这纯真本身和爱本身是天上和地上的一切纯真和一切爱的源头。这种纯真是真正的婴孩(译注:新世纪版本为真正的童年),因为它同时也是智慧。而婴孩的纯真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变成智慧的纯真,就毫无用处;这就是为何在来世,小孩子都被赋予知识或认知。主因将知识或认知植入属天事物,故拥有感知,因为如前所述,一切感知都来自结合。当主植入童年时期获得的记忆知识或事实时,祂便拥有了祂的第一种感知,这种感知由“摩利橡树林”来表示;当祂植入知识或认知时,便拥有了祂的第二种感知,也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它更为内在;这种感知由“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来表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