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出埃及记9:1-35
1.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到法老那里去,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2.你若不肯容他们去,仍旧强留他们,
3.看哪,耶和华的手加在你田间的牲畜上,就是在马、驴、骆驼、牛群、羊群上;一场极重的瘟疫。
4.耶和华要分别以色列的牲畜和埃及人的牲畜,凡属以色列人的,一样都不死。
5.耶和华就定了时候,说,明天耶和华必在此地行这事。
6.明天,耶和华就行这事。埃及人的牲畜全都死了,只是以色列人的牲畜一个都没有死。
7.法老派人去,看哪,以色列的牲畜连一个都没有死。法老的心发沉,不容百姓去。
8.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你们满满捧出炉灰,让摩西在法老眼前向天撒去。
9.这炉灰要在埃及全地变作尘土,在埃及全地,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成了起脓疱的疮。
10.他们取了炉灰,站在法老面前。摩西向天撒去,就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成了起脓疱的疮。
11.术士因这疮在摩西面前站立不住;因为术士和一切埃及人身上都有这疮。
12.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坚硬,不听他们,正如耶和华对摩西所说的。
13.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清早起来,站在法老面前,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这样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14.因为这一次我必打发我的一切灾殃进入你心,和你臣仆并你百姓,叫你知道在全地没有像我的。
15.我若伸手用瘟疫攻击你和你的百姓,你早就从地上除灭了。
16.因此我使你存立,是要叫你看见我的能力,并在全地传讲我的名。
17.可你仍向我的百姓自高,不容他们去。
18.看哪,到明天约在这时候,我必叫极重的冰雹雨降下,自从埃及创立之日以来,直到现在,没有这样的。
19.现在你要打发人把你的牲畜和你田间一切所有的收聚进来;凡在田间不收回家的,无论是人是牲畜,冰雹必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必死。
20.法老的臣仆中惧怕耶和华这话的,便叫他的奴仆和牲畜逃进家来;
21.但那不把耶和华这话放在心上的,就将他的奴仆和牲畜留在田里。
22.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天伸手,埃及全地必有冰雹,降在人身上和牲畜身上,并埃及地的田间各样菜蔬上。
23.摩西向天伸杖,耶和华就发声、下冰雹,有火闪到地上,耶和华使冰雹如下雨降在埃及地上。
24.那时有冰雹;有火在冰雹中间窜动,甚是厉害,自它成为一个民族以来,在埃及全地没有这样的。
25.冰雹在埃及全地击打了田间所有的,从人到牲畜;冰雹又击打了田间一切的菜蔬,又打坏田间一切的树木。
26.惟独以色列人所住的歌珊地没有冰雹。
27.法老打发人召摩西、亚伦来,对他们说,这一次我犯了罪了,耶和华是公义的,我和我的百姓是邪恶的。
28.请你们求耶和华,这神的声音和冰雹已经够了;我将容你们去,你们不可再留下来了。
29.摩西对他说,我一出城,就要向耶和华伸开我的手掌,声音必止住,也不再有冰雹,叫你知道这地是属耶和华的。
30.至于你和你的臣仆,我知道你们还是不惧怕耶和华神的面。
31.麻和大麦被击打,因为大麦是一个成熟的穗子,麻是一根茎。
32.只是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没有被击打,因为它们是藏着的。
33.摩西离了法老从城里出来,向耶和华伸开手掌,声音和冰雹就止住,雨也不再浇在地上了。
34.法老见雨和雹与声音止住,就越发犯罪,他和他臣仆使心发沉。
35.法老的心坚硬,不容以色列人去,正如耶和华借着摩西的手所说的。
概览
7495.本章继续论述那些侵扰属灵教会成员之人的荒凉。就内义而言,本章描述了其荒凉的第六、第七、第八个状态或阶段,它们以瘟疫、起脓疱的疮和所降的冰雹来描述。这些灾殃表示属于他们当中教会的事物的荒凉。
2718.“来自埃及地的妻子”表示属灵教会成员所拥有的对记忆知识的情感。这从“妻子”和“埃及”的含义清楚可知:“妻子”是指情感或良善(参看915, 2517节);“埃及”是指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参看1164, 1165, 1186, 1462节)。本节描述了就其良善的性质,也就是其生命的本质而言的属灵教会成员,即:与他同住的良善是模糊的,但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光照。从对它的这种光照中,对真理的情感出现在其心智的理性部分,对记忆知识的情感则出现在属世部分。对良善的情感之所以无法像在属天人里面那样在属灵人里面产生,取而代之的是对真理的情感,是因为属灵人里面的良善被植入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与属天人的良善相比,是模糊的,如前所示(2715节)。从这种模糊的良善中在其理性心智里面只能产生并获得对真理的情感,并通过对真理的情感而在其属世心智里面产生并获得对记忆知识的情感。这里的“真理”不是指其它真理,而是指一个人信以为真理的那种真理,即便它本身可能不是真理。记忆知识或“知识”也不是指学者所拥有的那种知识,如艺术和科学,而是指一个人从他所经历的、在日常生活中所听来的,以及从教义、圣言所能吸收的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属灵教会成员对这种真理和知识拥有一种情感。
为使人们了解什么叫对真理的情感,什么叫对良善的情感,必须对它们作一个简要说明。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思考、调查并讨论一件事是否真实、正确。当确信这事真实、正确时,他们又思考、调查并讨论它是怎么回事。他们就这样在第一道门槛处裹足不前,无法进入智慧,直到他们不再有任何怀疑。相比之下,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从他们所处的良善本身认识并感觉一件事是真实的。因此,他们没有停留在第一道门槛处,而是在内室,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智慧。
以这个观念为例,即:从对良善的情感,或从良善思考和行事是一种属天的天赋。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讨论这是不是真的,这种天赋有没有存在的可能,它是怎么回事。只要对它充满怀疑,他们就无法进入智慧。但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既不讨论,也不忙着怀疑,而是说:“是的,这是真的”,从而进入智慧。因为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天人,是从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灵人停顿的地方开始的;因此,后者所抵达的终点或最远边界恰好是前者的起点。正因如此,属天人得以看见、知道并感觉对良善的情感数不胜数,事实上,和天上的社群一样多。他们还看到,主把这一切社群都联结在一起,形成天堂的形式,以至于可以说构成一个人。同时他们还得以凭感知区分每种情感所属的属和种。
另举一例:一切快乐、祝福和幸福唯独属于爱;爱的性质决定了快乐、祝福和幸福的性质。属灵人使自己的心智纠缠在这些问题上:这是不是真的,快乐、祝福和幸福有没有可能来自其它源头,如来自社会交往、交谈、沉思、学习,或财产、地位、名声和这些所带来的荣耀。只要问这些问题,他就不会确认这一事实:这些东西都不起任何作用;起作用的,唯有投入在它们里面的爱之情感和这情感的性质。然而,属天人不会深陷在这些初步问题的泥潭中,而是说:“是的,这是真的。”因此,他关心的是目的本身和功用或该目的的实现。换句话说,他关心的是爱所生的实际情感;这些情感数不胜数,其中每一种情感都包含无法形容的事物;这些事物在快乐、祝福和幸福方面永远都在变化。
再举一例:应当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思考、调查并讨论这是不是真的,或它是否正确。他们会问,什么叫邻舍,什么叫良善。他们不再往前迈一步,从而向自己关闭了智慧之门。然而,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会说:“是的,这是真的”,因而不向自己关闭智慧之门,而是进去,并从良善看见、知道并感觉谁比别人更是邻舍,以及他是哪个程度的邻舍,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而为邻舍。因此,与那些只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相比,他们感知到无法形容的事物。
又举一例:人若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就是爱主。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仔细检查这个观念是否正确。你告诉他们,人若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就是爱良善,并且由于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主就存在于良善中,所以当人爱良善时,他也在爱主,主是这良善的源头和实质。他们会再次检查是不是这样,还会问什么叫爱良善、什么叫良善,主是不是更多地存在于良善中,而不是存在于真理中。只要纠缠于这类问题,他们甚至无法从远处看到智慧。但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则凭感知认识到事情就是这样,并立刻看见甚至通到主那里的整个智慧领域。
从这些例子清楚可知为何与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天人相比,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灵人有困扰他们的模糊。尽管如此,属灵人仍能从模糊进入光明,只要他们愿意采取肯定的态度,即肯定一切良善都属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爱与仁构成属灵的结合,并且是一切祝福和幸福的源头;因此,天堂的生命在于从主所获得的爱之良善,而不在于与良善分离的信之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